岁末年初,热热闹闹的节日接踵而来,在庆祝节日的各种方式里,亲朋相聚吃吃喝喝是特别开心的一件事。欢庆节日之余我们也要注意,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食物资源宝贵,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尊重劳动,珍惜食物,杜绝浪费。
1.按需选购,合理储存
购买食物前做好计划,尤其是保质期短的食物。根据当天就餐人数、每人的喜好等做好统筹,按需购买,既保证新鲜又避免浪费。对于可以短期储存的食物根据食物特性存放,并在一定期限内吃完。比如肉类可以切成小块分别装袋冷冻储存,吃的时候取一袋就行,避免反复解冻。
2.小分量,合理备餐
每份菜分量小一点,多备几种,既可以实现食物多样化,保证营养摄入,又能减少浪费。一次烹饪的食物不要太多,一般来说一盘纯肉菜的重量150克,一盘素菜或者荤素搭配的菜肴300克,一家三口一餐三菜一汤分量正好。一次烹饪的食物不宜太多,应该根据就餐成员的数量和每个人的食量合理安排。
烹饪前对食材的处理也要本着充分利用的原则,尽量减少产生食物垃圾。
3.学会利用剩余饭菜
家庭用餐剩饭剩菜不可避免,适当处理一下就能变成下一餐的美味佳肴。
餐后剩余的肉类食物要用干净器皿盛放,尽快加盖冷藏保存,并在短时间内吃完;剩米饭放凉后尽快放进冰箱;剩余的蔬菜类菜肴,尤其是叶菜类不宜储存,蔬菜的能量极低对总能量摄入影响不大,最好一次吃掉;瓜果、根茎类蔬菜可以再次加热食用。剩余饭菜都要在短时间内尽快吃完,一定注意在安全卫生的前提下食用,即使保存在冰箱里也不要储存太久。
4.简餐分餐,减少铺张浪费
大吃大喝、过度奢华不但是铺张浪费,也是对自己健康的损害,另外多人聚餐互相夹菜也不太卫生。在外就餐时提倡简餐、分餐,倡导节约、卫生、合理的饮食“新食尚”。分餐即就餐者每人一份饭菜,自己享用。用公勺、公筷,也能有效防治传染病的传播。
个体消费时,应估量自我需要,避免食用不完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无论何时何地,都应推行“光盘行动”,按需购买食物,剩余饭菜打包带走。
5.珍惜食物,保护环境
人口众多,土地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目前粮食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既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也是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传统美德的重要举措。
浪费食物会给农业生产带来额外压力,迫使耕地面积和捕捞规模不断扩大,加大能源消耗和环境成本,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也构成严重威胁。敬畏自然,珍惜食物不浪费,不购买和食用保护类动植物,是保护自然环境,支持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实际行动。(更多健康知识请关注漯河健康教育公众微信)市健康教育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