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1月25日电(记者 吴光于)小叶丹,生于1894年,是四川冕宁彝族果基家支有声望、有影响的首领。
1935年5月,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摆脱了优势敌军的追堵拦截。为粉碎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中共中央决定继续北上,通过彝族区,抢渡大渡河。当时,从中央红军所在的泸沽到大渡河有两条路:一条是经越西的“官道”大路,另一条是穿过拖乌地区的密林小道。蒋介石在大路上布下重兵围追堵截。毛泽东为了避开强敌尽早过河,决定走小路。
5月19日,中央红军派出以刘伯承为司令员、聂荣臻为政治委员、萧华为群众工作队长的先遣军,准备借道彝民区,抢先渡过大渡河。
5月22日,萧华与红军总部工作团团长冯文彬一道,由陈志喜带路,率领红一军团侦察连组成的工作团进入果基家支的领地。
“萧华告诉爷爷,刘伯承表示过,如有必要愿意与他结盟,并向爷爷再次讲了红军的民族政策。爷爷慢慢打消了顾虑,随后他把刘伯承请到彝海边见面。过去国民党把彝族不当人看,爷爷从刘伯承身上看到了尊重,觉得这个人也很可信,与他相见恨晚。”小叶丹的孙子沈建国说。
5月22日,彝海见证了红军长征史上伟大的一幕。结盟仪式按照彝族的风俗进行。虽然没有酒,毕摩(彝族重要仪式主持者)将一只大红公鸡的嘴角剖开,将鸡血滴进了盛着彝海湖水的碗中,二人一饮而尽。
次日,小叶丹带红军进入拖乌地区,直到走出家支领地,才依依惜别。而后,红军后续部队也沿着“彝海结盟”这条友谊之路,顺利地通过彝区,迅速抢渡大渡河,跳出了国民党军的包围圈。
红军走后,国民党反动政府对小叶丹与红军结盟进行报复和迫害,逼迫他交出1.2万两白银和120头母羊。但小叶丹宁肯倾家荡产,也不愿交出队旗。他将旗帜珍藏在背篼下特制的夹层里随身携带,还叮嘱妻子:“万一我死了,你们一定要保护好这面红旗,将来交给红军。”
1942年6月18日,小叶丹遭到部族武装伏击不幸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