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文姣
1996年,张谷一走上讲台成了一名人民教师。此后她一直奋斗在教学一线,二十三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的光明与温暖。
在张谷一眼里没有优生差生之分,考倒数第一名的学生需要她时,她会义无反顾地倾力相助;考第一名的学生犯错时,她也会及时提醒。张谷一说:“我始终认为应该先有父母心再做教书人。所以,一直用公正的态度和真诚的爱心对待每位学生,让所有学生都享受到公平、公正和老师的关心。”
从教多年,张谷一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难题,但是不管学生多么难管教,她从未放弃过。张谷一有一个学生,不但成绩倒数,对班干部的管理也很不服气,还有过自残行为。张谷一了解情况后找他谈话,他告诉张谷一,自己不服班干部的管教是他因为看不惯个别班干部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行为。得知原因后,张谷一当即向他保证会处理这件事。一个半月之后,这个学生说:“老师我佩服你,班干部变化真大。”从那以后,这个学生对张谷一就十分信任,渐渐地改变了消极的世界观,由原来满腹抱怨、牢骚的学生,蜕变为一个处处为班级着想的学生,在后来带班级社团时也尽职尽责。
班里有学生脑神经衰弱,张谷一给她熬了半个月的中药;有学生晚自习后偷去网吧,张谷一去街上把他找回来;有学生患甲沟炎不能走路,张谷一亲自送他去医院……有艰辛的付出就有收获的喜悦,打开微信,张谷一总会收到各种留言——“老师,其实我更想喊你一声妈妈,你为每一位同学付出的太多太多”“在以后成长的路上,我可能还会遇到很多人,但你是我最重要的人,我QQ昵称是你的生日,我手机壁纸是你的照片”“老师,身体还好吗?”“老师我想你了!”“老师我五一回去看你!”……每到这个时候,张谷一就有一种被幸福包围的喜悦和舒心。张谷一说:“俗话讲‘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但我想说‘纵有千担粮,我还做孩子王。’”
由于丈夫常年在外地工作,张谷一在教学的同时还要一个人照顾孩子,但她的大部分精力都用来照顾自己的学生了。孩子腿疼的动不了,去医院检查时张谷一还惦记着刚刚下发的考纲,趁着检查间隙还要回到学校上课。她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晚上十点查完寝回到家时,发现孩子的被子全蹬掉了,浑身冻的冰凉。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她把爱心和耐心留给了学生,却疏忽了自己的孩子。
从业多年,张谷一始终以饱满的热情、高度的责任心投入教育工作,兢兢业业,爱生如子。
张谷一常年有头疼、腿疼的毛病。2017年9月初的一个早晨,张谷一陪同学生跑操时,突然一条腿不能动了,歇了将近一个小时才有知觉。从此,张谷一开始了漫长的求医之路。医生们都建议她做手术,但张谷一总是放不下自己的学生,手术时间一拖再拖。去年三月中旬的一个晚上,她查完宿舍下楼时,腿再一次不能动了。休息一晚后,张谷一第二天早上5点20分准时起床,一瘸一拐去给学生上课。只有在上课的间隙,她才会抓紧时间去医院治疗。生病那么久,她从未请过一天假。现在,她的病终于有了明显好转,可以正常走路了。
张谷一说:“这也算是所谓的福报吧。做老师我不后悔,我会怀揣着善良、真诚和责任,用执着、敬业书写自己的人生,永守心中的三尺讲台。因为我们坚守的不仅仅是教育,而是一个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