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人 穆 丹
寂寥寒冷的冬日里,令人无比期待并为之欣喜的,除了漫天飞雪,就是铺天盖地的暖阳了。一年中,晴空艳照的日子不在少数,太阳的东升西落也是寻常,但冬日的暖阳因其深处严寒却能驱散阴霾而显得极其珍贵。史铁生说:“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我也因此常以为是冬日的严寒孕育了阳光的温暖。
一
阳光普照的冬日,是晒被子的好时候。上大学时,若是遇上了晴朗的日子,上午的课一结束,我便匆忙跑回宿舍,把床上的被子、褥子统统拿出去晾晒。宿舍楼的顶楼有一个大露台,阳光一览无余地照射着,那是晒被子的绝佳场地。露台四周有一米多高的栏杆,原本是为了安全而设,倒为我们晒被子提供了便利条件。若是来得晚,是抢不到有栏杆的位置的,但这也也不必懊恼,露台中间的广阔天地中还有一排排扯好的绳子可以用。这些绳子不知道是何时何人扯的,总之,我几年的大学时光,它们就一直在那里。它们似乎本来就属于那里,连同那支撑绳子的竹竿。我曾见它们被恶风吹到过,也被一些粗心大意收被子的同学用蛮力带倒过。但不久,总会有一双或几双温柔的手把它们扶起,连同那些倒下的在绳上摇摇欲坠的衣服和被子一同被扶起,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只有那温暖的、明晰一切的太阳默默地守望着整个露台、整个校园,守望着一批批学子的到来和离开。
晒被子的午后,我常搬着凳子到露台,懒懒的斜靠在被子旁。太阳晒得我睁不开眼,只得微微闭着,被子上太阳熏烤过的味道就一股脑地涌进鼻腔,进而涌遍全身,如同跌入一场美梦。若是遇到熟识的同学,就闲散地聊会儿天,聊梦想、聊未来,也聊那些丝丝缕缕来不及翻晒的心事。阳光直白、热烈,将青春般炫目的色泽映照在我们脸上。那时候,时光那么长,青春像停留在我周身的阳光般清晰可见、触手可及。后来不知怎么的,我们就长大了,如同在暖阳下打了个盹儿,醒来已是而立之年。
二
母亲家有面大落地窗,晴朗的冬日,阳光透过窗户洒满庭户,成家之前,我在这里度过了许多个温暖的时日。我常泡上一杯红茶,手捧一本书,坐在阳光下,看杯中升腾的丝丝袅袅的茶香,品书中蕴藏的精妙哲思。红茶暖胃、书暖心,冬日的阳光不急不躁、一层一层地为我镀上金色的温暖,书中的句子不疾不徐,一点一点地浸润着我的心灵。沉浸在书中不觉时日滑过,直到日光从书页中褪去,杯中茶水已尽,只留满腹馨香,我从书中起身,与这样一个寻常而珍贵的时光道别。
那些年我常坐在阳光里,心里尽想着书中的事,全然不用顾及生活的繁杂忙碌。母亲总是默默地为我打点好一切,好让那温暖静谧的日子在我身边久一点、再久一点。后来,我成家立业,成为母亲的角色,也体会到母亲的辛劳。生活和工作挤压着我的时间,我再不能有那样一个漫长的午后用来品茶读书。忽然明白,母亲才是我生活中的暖阳,在长久的岁月中,她一直为我付出着她的光和热,日复一日,不求回报。
三
我常在街边见到晒太阳的老人,他们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很少搭话,间或身边趴着一只猫儿狗儿,也是迟缓不愿动的样子。每当这时,我总会想起我的外婆。在我的记忆中,外婆常常坐在院子里大门旁的屋檐下晒太阳,她坐在那辆和她身体一样年久失修的推车上,从她腿脚不灵便的那天开始,坐了好多年。起初是她和外公两个人在那里坐着,隔着不远的距离,说些往事在阳光下晾晒,我当时贪玩,恨没有多听一些好在今日有所怀想。
后来外公走了,只留外婆一人坐在那里,即便没太阳的日子,她也坐在那里。也许,她不是为了晒太阳,而是为了等谁。等谁呢?我也不知道。只是每次我去看她时,她坐在门前的样子,我总以为她是在等我。她极少说话,心里却明镜似的透亮。我与外婆不在一个城市,每年见她的机会只一两次而已,这一两次抛开路上的时间,抛开我与舅舅家姐妹们玩笑的时间,与外婆相处也就不到一小时而已。外婆每次见我,无论我胖了瘦了、头发长了短了,或是因路途劳累而蓬头垢面,她总是能从众多亲戚中准确地叫出我的名字。因我探望她的次数少,她愈发记挂我,却从不埋怨我。先前她腿脚还算便利的时候,春节见我,总挪着她那双年轻时裹了半截又被松绑的变了形的脚,颤颤巍巍地走到卧室,从她放衣服的木头箱子里拿出点东西给我,有时是秋季成熟的石榴,被她一层层地压在棉衣下面,以求保留其新鲜;有时是她给我的压岁钱,用手绢小心翼翼地包着,我常因上面留有外婆的气息而舍不得花;有时是一些糕饼零食,是要当着她面吃掉她才满意的。
外婆走不动的年月,我便没了这些恩赐,于我而言,最大的恩赐就是每次见面看她穿戴着我为她买的衣服鞋帽。有时,她会让我为她剪指甲,我更是像得到了极大的恩典,满怀深重的喜悦,把她枯瘦变形的手握在我的手里,为她剪去岁月坚硬的甲片。阳光温暖热烈,但不灼人,像外婆目光里贮存的慈爱,暖融融地包裹着我。
冬去春来的日子里,外婆去世了,在她每日晒太阳的地方,吃完母亲喂她的最后一口饭,溘然长逝。我在远方接到电话,只觉周身发冷,似乎是一道光从我身体里抽取一般。将近一年了,我仍忘不了当时的冷,正如我忘不了外婆给我的许许多多的暖。一年来,我从未停止过想念,在每一个有光的日子,想到她,在每一个没有光的日子,想到她,她已化作我心底最温暖的阳光。
四
儿子生于初冬,我为他取名“明”字。明,取日月之光的含义,愿他得日月恩泽,心明眼亮、一世温暖。他的笑脸像阳光下开出的花,能融化所有,有了他,生活布满阳光。儿子两岁多时,时常像个小大人一样想要照顾我,也总出其不意地说些暖人可心的话,我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那些关于我和他的文字变成报纸上的铅字,成为我们共同的纪念。如今,他把对我暖暖的关怀扩散给更多的人,无论是家中的亲友长辈,还是幼儿园的同学,或是路边不相识的人甚至是动植物,他总用自己的方式给予他们关爱。我像收集萤火虫的孩童,把他的趣事一点点地收集起来,汇聚成纸上的字,汇聚成足以照亮生活之路的光芒,守护着他。
我曾在《家有暖男》这篇文章里写道:“培养孩子的暖男性格,是为了让他能像个小太阳一样,温暖他人、照亮自己。”我们一同朝着阳光奔跑,他正在慢慢长成我期待的样子,我也在努力成为他的暖阳。
有阳光的日子,适合晾晒往事、晾晒心情,把事情看得明晰透彻,心才会舒朗干净。秋收冬藏,我珍视每一寸冬日的暖阳,更珍视暖阳下那熠熠生辉的往事,我将它们珍藏于心,待来年更好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