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丹
我市的污染源有多少?排放的污染物种类有哪些?排放的数量和处理情况如何?2017年10月,全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市的普查工作全面展开。经过一年艰苦奋战,我市初步摸清了污染源底数,为环保攻坚提供了一套比较全面的污染源档案数据。
治污先治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第二次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和普查工作办公室,印发了普查方案,明确了职责分工,分解部署了各阶段目标任务。同时,市、县(区)环保局抽调专业技术人员,陆续完成了技术方案编制、普查计划制订等工作,使普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多次组织召开市、县(区)普查工作动员部署会和环保系统安排会,开展普查进社区、进重点企业“双进”活动,利用报纸、电台、网络等全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污染源普查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相关要求,动员全社会参与。
因污染源普查涉及种类多、数量大、标准高,我市积极组织28名普查技术骨干参加省级以上技术培训,通过市级培训班培训骨干600余人,有针对性地强化培训县区和重点企业普查人员2100余人次,全面提升普查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严格选聘普查指导员182名、普查员871名,以他们为骨干组建一支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普查队伍,实行统一监督管理,为顺利开展全市普查工作、保证普查真实准确奠定了坚实基础。
普查工作分清查建库、入户调查、成果分析应用三个阶段。我市按照国家、全省统一的进度安排,顺利完成了阶段性目标任务。
根据国家和省普查办下发的企业基础名录库,我市在库工业源和养殖源就有1.7万余个,加上不在库新污染源,全市两类污染源有2万个以上,再加上农业面源、生活源、移动源和治污设施,本次普查的污染源总量非常大,任务特别艰巨。
按照“应查尽查、不重不漏”的原则,2018年上半年,我市对2万余家企业进行比对、去重、调查,建成清查底册,共计14827家企业,确定生活源锅炉29台、入河排污口20个。
全面清查完成后,2018年下半年,我市根据清查建库企业底册,对普查范围内的5571个普查对象进行了全面规范的入户大普查。为了圆满完成这次普查的核心工作任务,各相关部门紧密协调、履职尽责。据统计,本次入户调查工业源共2398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1663家、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30家、移动源158家、生活源锅炉30个、入河排污口20个、行政村生活源1272个,对大量普查数据进行了汇总、审核、评估,并录入、上报普查专网,初步摸清了全市污染源底数。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