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晓龙
3月11日,记者走进源汇区大刘镇周庄村,但见村主干道两侧,一棵棵新植的樱花树、法桐笔直挺立,将美丽的田野点缀得生机勃勃,让人眼前一亮。
该村党支部书记陈红忠喜滋滋地对记者说:“现在正是植树造林的好时候,要实现森林围村,就要多栽树、栽好树,让村民在植绿、爱绿、护绿,美化乡村环境的同时,培育一个产业项目,不断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改善老百姓的生活。”
说话间,陈红忠给记者算了一笔收入账:“一棵樱花树经过三年培植,达到一定标准,可卖300元左右,法桐的价格更高。我们村刚刚种植了2000棵樱花树和法桐。未来,这片林将成为村里的绿色财富,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有效助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栽树育林,美化环境,我们给贫困户找了个永续增收的好项目!”村主任陈延超接过话茬儿说,为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他们借助村里的公益岗位,从种树、管护到后期分成,都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参与进来。树木成材后,分批出售并培植新苗,既保证路上有树、田间有林,又带来了持续的经济收入,让贫困群众多了一个稳定脱贫的保障。
“群众增收、村集体经济增长、村里环境更美,可谓一举三得。”陈红忠对记者说,下一步,他们将对村内外废弃的荒片、坑塘进行平整,有效治理村内外环境,带动村民多种树、种好树。按照“三三四”分红模式,每户取得树木收益的30%,每个贫困户取得树木收益的30%,村集体取得树木收益的40%。同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依托较好的地理条件和产业资源,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以草莓采摘带活乡村旅游业,打造一个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持续做大花卉、苗木产业,不断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加大厕所粪污治理力度,打造秀美村庄。
植树增绿,既要生态美,也要百姓富。在村主干道皇十路上,一眼望去,新植的树木排列整齐,一片生机。作为大刘镇的东大门,周庄村人栽下一片树、育好“致富林”,正以实际行动建设秀美源汇、增辉森林漯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