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军亚)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尚进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省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和李克强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结合我市发展实际,就下一步如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擦亮漯河中国食品名城这张招牌,如何进一步做好环保工作,提升我市生态环境质量谈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刘尚进说,近年来,漯河市把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以打造最具竞争力的中国食品名城为目标,育强龙头企业,加强科技支撑,力促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逐步确立了自己的优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的要求,下一步漯河市将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五大抓手,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培育特色产业、优势产业。
一是“三个打通”“一个延伸”。“三个打通”:打通食品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培育食品机械产业;打通食品产业与造纸产业,发展食品包装产业;打通食品产业和医药产业,发展医用食品、功能性食品、保健性食品,延伸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一个延伸”就是从食品产业向宠物食品和动物饲料延伸。
二是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除了食品机械、食品包装,还要抓好食品物流尤其是冷链物流产业,服务和配套食品产业;抓好从食品检验检测产业到食品安全、食品质量和食品标准化体系建设;从食品的共性技术研发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到食品企业创新平台、重点试验室建设;从与江南大学等的产学研融合,到漯河食品学院的技能型人才培育;从连续多年与中食协合作举办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打造食品展销平台,到正在设立的食品产业基金……通过围绕食品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深入挖掘和深度谋划,努力在漯河打造完善的食品产业生态,让漯河这个中国食品名城的品牌越擦越亮。
三是“十百千”亿级企业培育工程。包括个转企、小升规,航母级新企业、小巨人级优势企业、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企业培育,以及现有重点食品企业的倍增工程。
四是以智能化为主攻方向的“三大改造”工程。今年全市计划实施203个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475亿元,年度完成投资212亿,其中大部分是食品企业。
五是完善以“放管服”和周例会为基本抓手的服务企业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