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张 星 图/杨 柳
去年以来,郾城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1351”工作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根本方向,坚持党建引领、从严治党,致力以郾城更加精彩为中原更加出彩增添浓彩。
先后荣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区、全国法治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省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试点区、全省畜牧业“十强”、全省红旗渠精神杯竞赛先进区、全省综治和平安建设优秀区等省级以上荣誉。圆满承办小麦统防统治、精确栽培、病虫害科学用药技术3个国家级农业现场会,郾城高质量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
聚焦发展高质量,推动经济稳中有进
工业经济稳中向好。推动裕松源药业、莲花医疗成功创建省级科技型企业、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引导江山建材、叮当牛饮品等11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全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家,金海岸商砼、新旺化工等5家企业税收突破千万元。
发展动力显著增强。全年签约超亿元项目21个,其中超10亿元项目6个,先后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博士等高层次人才二十多名。江苏微康等32个项目开工建设,恒瑞热电等30个项目建成投产。
载体平台持续完善。淞江产业集聚区控规成功获批,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建成投用,健康食品创业园等5个“园中园”建设有序推进,园区承载能力明显提升。漯西工业集聚区抢抓“化工项目必须进化工园区”政策机遇,新开工项目4个,新投产项目2个,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近5亿元。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8.8:53:38.2。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家,居全市第二;现代服务业活力彰显,嵩山路楼宇经济带入驻企业突破500家,跨境电商交易额翻番;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工作全市领先,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考评全省第二。
强功能升品位,人居环境展现新颜
棚户区改造突破困局。历时5年、体量最大的五里庙项目征拆完成,长期搁置的南街和镇中项目征拆清零。亚力太、大道谷物等企业17万平方米违建拆除完成,保证了太白山路、解放路、泰山北路等5条断头路顺利贯通。城市品位逐步提升,完成了辽河路农贸市场、淞江美食街升级改造,建成立体绿化项目4个,打造宣传长廊12条、好人巷8处。城乡环卫市场化改革当年启动、当年见效,6个镇、143个行政村配备保洁员920名、垃圾清运车35台。
实施“绿满郾城”三年行动,新建街头游园8座,新造林1.1万亩,位居全市第一,成为全市生态建设样板,森林漯河现场观摩会、全市植树造林推进会在郾城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实施6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成功创建美丽小镇2个、绿色生态村庄4个、“四美”乡村18个,龙城镇成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镇。新建农村公路16公里、公厕25座、垃圾中转站4座,改造农村危房302户,修缮乡村道路近200公里,新解决了2.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45%的行政村达到了省级人居环境示范村标准。
抓重点补短板,三大攻坚成效明显
风险防范有力有效。在债务风险上,通过盘活国有资产、土地储备、债务剥离等形式,确保了债务率控制在省定县区安全线以内。在金融风险上,一批问题企业、问题项目、问题楼盘得到有效处置,全区未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
脱贫攻坚精准发力。在全市率先实现了金融、医疗和公益性就业“三个全覆盖”,打造了慢病管理、残疾人集中康复、精神健康帮扶“三大中心”,“郾城模式”登上央视。选派165名驻村干部、动员2000余名农村党员,与贫困村、贫困户结成共建对子。全年脱贫241户、680人,全区贫困村实现清零。
污染防治攻坚扭转局面,坚持精准治污、依法治污,强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严格实施“六控”,全面落实河长制,全区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11天,省控河流断面水质全部稳定达标。全市环保观摩考核连续两次荣获全市第二。实施生态水系修复工程,致力打造一条十公里长的湿地长廊、花海长廊。
办实事惠民生,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安排民生支出16亿元以上、占财政总支出的81%,高质量办结了省市区60项民生实事。社会保障更加有力,低保、“五保”供养、城乡居民养老标准再度提高。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830万元,培育创业典型126名,带动城乡新增就业1.5万人、再就业2500多人。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围绕解决“择校热”,投入7.5亿元,新改建城区中小学7所,改善了23所幼儿园和47所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围绕解决“看病难”,推动区人民医院与妇幼保健院建设医疗联合体,建成区级医学检验中心、村级标准化卫生室20所。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区史志馆和3座智慧书屋建成投用,146个农家书屋设备升级。
转作风提效能,着力夯实基层党建
抓好思想政治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落实“主题党日”“三会一课”制度。开办周末大讲堂9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暨科级干部轮训班4期,完成十九大宣讲206场,举办万名党员上党校进课堂培训班58期,培训党员1.3万人次。
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制订《党员量化积分管理二十条》《干部鼓励激励实施办法》,并大力实施“纠转提争”三年行动。抓好基层组织建设,24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实现晋位升级,90%以上农村党支部达到规范化标准。探索“四位一体”城市基层党组织管理服务新模式,建立“郾城红云”党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培树特色党建品牌20个。全市首家龙城镇党内政治生活馆投入使用,在全省率先建成“云端”3D廉政教育基地。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是郾城区深入落实“1351”工作布局的重要一年。郾城区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全面落实新时代漯河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布局和“四城同建”战略部署,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聚焦“三大攻坚战”、乡村振兴战略、产业转型升级、增长动能转化、城市功能完善、保障改善民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以郾城更加精彩为中原更加出彩增添浓彩,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