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版
本版新闻列表
 
2019年3月29日 星期
2018年工作回顾
以漯河更加精彩为中原更加出彩增添浓彩


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领导下,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指导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引领,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深入落实新时代漯河经济社会发展“四三二一”工作布局,全面推进“四城同建”,经济社会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在以漯河更加精彩为中原更加出彩增添浓彩中迈出坚实步伐。

1

1

着力推进转型升级

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着力推进转型升级

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生产总值达到1237亿元 增长7.7%

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增长8.2%

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6%

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6%

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8.4亿元、增长6.9%,其中税收占比77.5%,高于全省6.9个百分点

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9%,均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

1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43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74.4亿元,160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53.5亿元;

•66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或主体竣工,94个亿元以上项目有序推进。

2

加快推进工业转型

•设立1亿元专项奖补资金,推动实施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改造“三大改造”项目318个、竣工159个,完成投资218亿元。

3

持续壮大第三产业

•快递业务量增长48.9%。

•电商交易额增长55.5%。

•邮政业务量增长42.6%。

•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31.1%,比上年提升2.2个百分点。

4

提升发展保障能力

•通过动产抵押登记和股权、商标权质押帮助219家小微企业融资86.7亿。

•通过市企业信贷周转资金,为536家(次)企业周转贷款38.6亿元。

•严格落实减税政策,全口径减免企业税收39亿元。

•新建、改扩建变电站11座。

1

2

着力推进转型升级

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着力提升建管品质

城乡面貌不断改观

在2018年全国文明城市

提名城市年度测评中居第33位

1

强化规划引领作用

•全面启用“规划一张图”网上审批系统。

•审议批准了临颍、舞阳城市总规和中心城区生态水城、“四水同治”、绿地系统等30项专项规划。

•完善了总体城市设计及部分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2

•新建、改造牡丹江路、文化路等34条市区道路,打通泰山路、漓江路等10条断头路,牡丹江路沙河桥、中山路上跨立交桥、太白山路沙河桥和澧河桥4座桥梁竣工通车,解放路、太白山路等实现了南环到北环的大贯通。

•铺设供热主管网30公里,新增供热面积98.8万平方米,沙北部分区域首次实现集中供暖。

完善基础服务功能

3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17条支路告别无路灯历史。

•综合整治老旧小区297个、背街小巷599条。

•新建改造公厕50座、街头游园17个、道路绿化19条、农贸市场6个。

•依法对1000多处大型违法户外广告进行集中拆除。

•强降雪期间不间断联合作业,实现了“雪停路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376个。

•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4.5:1,高于全国、全省近一倍。

•投入1675万元推进“厕所革命”。

•农村保洁市场化运作实现县区全覆盖。

•完成美丽乡村项目25个。

•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35公里。

1

3

着力推进转型升级

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着力推进三大攻坚

短板弱项不断改善

把打好三大攻坚战作为破解瓶颈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任务,系统谋划、强力推进,实现良好开局。

1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政府存量债务有序化解,隐性债务实现“零增长”。

•严密防范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食品生产经营日常检查监督全覆盖。

•坚持不间断地排查、整改、消除安全生产隐患。

2

深入推进精准脱贫

•全年投入扶贫资金3.6亿元,资金支出进度居全省第4位;发放扶贫贷款11.3亿元,开工扶贫项目200多个,建成产业、就业基地300多个,带动贫困户8000多户2.6万人;退出贫困村24个,5041人稳定脱贫。

•探索建立慢性疾病帮扶、精神疾病帮扶、重度残疾康复“三个中心”,有效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发生。

3

大力推进污染防治

投入专项资金5亿元

•大力实施依法治污、科学治污、精准治污、全民治污,持续开展大气污染、水污染专项整治行动。

•聘请千人计划专家,实施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控40条措施。

•市区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100%。

1

4

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创新

动能转换不断加快

坚持改革推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努力为高质量发展带来持久动力。

1

全面深化改革

•全年累计取消和调整行政职权1523项。

•“一网通办、一窗受理、一次办妥、一号对外”全面实施。企业注册登记实施“一次不用跑、一分钱不用掏、三天全办好”运作机制。

•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当天办结率已达90%。

2

持续扩大开放

•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96个。

•第十六届食博会贸易采购合同总额突破400亿元,增长15.2%。

3

强力推进创新

•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累计达到53家。

•我市以标准化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做法全国推广,成为三获国务院大督查表扬的城市。全年累计召开周例会131次,研究协调问题573个。

新建国家级、省级研发平台7家,累计达到60家

1

5

着力推进共享发展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全市财政民生支出133.3亿元

省、市民生实事全面完成

•累计发放城乡低保补助1.99亿元,4.4万名困难群众生活得到了保障。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人每月82元提高至100元,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全部调整到位。

•建成“职工健康生活馆”50个、“环卫工驿站”31个。

•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亿元,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1.04万人。

•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5所。

•持续推进“全面改薄”,77所农村薄弱学校改善了办学条件;改扩建26所农村中小学,新增7251个寄宿制学位。

•市城市展示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全面建成开放。

•建成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117个。

•新购置260台新能源公交车、新开通线路9条,公交线路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沙澧一卡通”与全国240个城市实现互联互通。

•新解决7.9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南水北调穿沙工程圆满成功,沙北城区居民全部吃上了丹江水。

•依法依规化解问题楼盘,16000多户居民拿到了不动产登记证。

2019年工作安排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经济运行保持平稳,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增长3.5%、7%、9%左右,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以上,税收占比保持稳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

创新发展取得新成果,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保持全省前列,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力争达到1.25%,科技进步贡献率明显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

协调发展取得新成效,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绿色发展取得新提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下达任务。

开放发展取得新突破,招商引资、实际利用外资和进出口总值稳步增长,营商环境在全省评价排序中进入第一方阵。

共享发展取得新进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圆满完成省定脱贫目标,城镇新增就业3.4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和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在5.5%和4%以内。

四城同建

建设

豫中南地区性

中心城市

建设

中原生态水城

建设

中国食品名城

建设

中华汉字 文化名城

全面推进“四城同建”是市委七届七次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市委七届九次全会进行了全面安排。我们要把“四城同建”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凝心聚力抓实抓好。

着力发展冷链物流、快递物流、电商物流,建设全国冷链物流中心、全国快递示范城市、全省商贸物流标准化城市。加快推进传化物流、普洛斯仓储物流、临颍现代物流园等重点项目,抓好临港产业园申报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着力打造豫中南现代物流核心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支持双汇、平平等骨干企业建立线上线下融合销售渠道,抓好春风吹来电商物流等项目建设,推动漯河电子商务产业园争创国家级电子商务产业示范园区。持续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建成全省第一家食品包装材料省级检测中心和全省唯一的省级童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加快食品物流尤其是冷链物流、食品检验检测产业发展,推进国家级肉制品检验检测中心市场化进程,组建高标准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

沙澧河大二期沙河沿线107国道至高铁段上半年完成景观建设、“六一”前开园迎宾,高铁以西到沙澧连通段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和景观绿化、明年初开园迎宾。沙澧连通工程年底前完成新河道开挖和节制闸、丹江路大桥建设、今冬明春完成景观绿化。幸福渠水系年底前实现高铁至交通北路段12.5公里全线贯通、开园迎宾。西城区小南湖湿地公园和高铁以东水系、示范区沙河大二期淞江路至牡丹江路段景观工程“五一”前建成迎宾。示范区环形水系、龙江生态城水系要全面加快建设步伐。开工建设黑河综合治理工程,启动南部城区湿地水系前期工作。双龙区域11条道路的雨污分流工程要在今年汛期前全部完工。同时,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工作。

进一步提高食品产业集中度,努力打造完善丰满的食品产业生态,让“中国食品名城”的品牌越擦越亮。按照“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的要求,着力打通食品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培育食品机械产业;打通食品产业与造纸产业,发展食品包装产业;打通食品产业和医药产业,发展医用食品、功能性食品、保健性食品,积极引进生物医药产业;推动食品产业向宠物食品和动物饲料延伸;加快食品物流尤其是冷链物流、食品检验检测产业发展。强化食品安全、食品质量监管,加快食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完善食品共性技术研发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功能,支持重点食品企业创新平台、重点试验室建设。强化与知名高校、院所合作,支持漯河食品职业学院、漯河医专、漯河职业技术学院硬件建设和内涵提升,加快产学研融合和技能型人才培养。办好第十七届中国(漯河)食博会,进一步提高行业影响力。组建食品产业基金,引导食品企业集中集聚。全力支持双汇建设总部基地,支持南街村等重点食品企业新上项目,加快平平、旺旺、统一、大沛、美国嘉吉预混料、中大生物甜菜红等项目,支持经开区食品机械包装产业园、临颍包装材料产业园建设。

围绕打造中华汉字文化名城,深入挖掘和展示汉字文化。挖掘保护“沙河调”、传承推广“心意六合拳”等地域传统特色文化。建成投用市科技馆,加快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舞阳贾湖遗址保护等项目建设。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增强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支撑

1

加快实施重大项目

•围绕产业升级、城乡统筹、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全年计划实施主要建设项目416个,总投资3241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080亿元以上。

2

强化项目管理服务

•坚持重点项目建设周例会、项目台账管理等制度。

•实施容缺受理、并联审批,加快项目建设规划、土地手续办理。

•力争全年收储土地5000亩以上,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000亩以上,报批土地8000亩以上。

3

加强重大项目储备

•在产业升级、交通能源、公共服务、生态环保、民生改善等领域,分近中远期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

•抓实抓细重点项目库、百城提质和房地产项目库、“三大改造”项目库、招商引资履约项目库与统计数据库的联动对接,实现投资项目“五库联通”。

持续优化供给结构

培育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

1

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深入实施工业“三大改造”,全年完成投资213亿元,抓好207个重点改造项目,推广应用500台套以上机器人及智能装备、60个以上企业生产线智能化改造,推动300家以上工业企业上云。

•努力打造完善丰满的食品产业生态。

•积极发展壮大装备制造产业,着力打造全省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和全国有影响的流体科技产业基地。

•推动化工产业向价值链高端、产业链终端发展,提升循环化利用和绿色发展水平。

•着力培育医药医疗器械、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等产业。

•着力谋划建设专业园区,推动食品机械包装、流体科技、电子信息、电力装备等专业园区围绕细分领域链条式、集聚化发展,使之成为产业集聚区内的“专业店”、“精品店”。

2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全年实施服务业项目120个,总投资904亿元,年度完成投资300亿元,推动服务业扩量提质、结构优化、占比提升。

•着力发展冷链物流、快递物流、电商物流。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统筹推进6个服务业“两区”、4个省级服务业专业园区提质扩容。

•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

•推进健康、养老、育幼、体育、休闲、文化、信息等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优质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

•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联合体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

•积极探索“农业+旅游”“农业+文化”“农业+保险”等发展模式,培育一批精品农业园区。

•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1

大力实施重点企业倍增工程

•全力以赴抓好去年以来谋划确定的双汇、银鸽、烟厂、际华3515五年倍增工程。

2

着力培育骨干企业

•要像重视招商引资一样重视本土企业培育。

•力争今年再入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家以上,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15家、超50亿元企业2家。

•持续提升服务企业周例会的精准度和实效性。

3

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切实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让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持续跟踪协调服务

壮大高质量发展的企业群体

•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降低贷款成本,精准有效支持实体经济。

•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

•完善上市激励政策。

•强化企业用工需求衔接,定期组织专场招聘活动。

•续建输变电工程11项,新开工输变电工程14项,不断提升供电保障能力。

•建立重点企业与政府的直通车机制,及时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着力推进城乡规划高质量

着力推进城市建设高质量

•全年计划实施中心城区百城提质项目299个,总投资500亿元,年度完成投资150亿元以上。•新建改造淮河路、辽河西路等31条市区道路,打通交通北路、会展路等12条断头路。•实施既有建筑温暖行动,新建供热管网30公里、换热站16座,新增供热面积138万平方米。新建雨污分流管网30公里以上。新建改造公厕35座。

1

2

3

着力推进城市管理高质量

•强力实施城市“四治”。•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开工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建筑垃圾消纳处理项目,启动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前期工作。•试点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和网格化管理。•深化经营秩序等专项整治。•加强校园周边等重点部位和出租车等重点领域治理。•完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对22条道路人行道进行无障碍改造。•为19个社区、120条小巷新装路灯。

持续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城乡格局

4

着力推进城市经营高质量

•坚持以经营的理念规划城市、以经营的手段建设城市、以经营的方式管理城市。•严格用地管制。•强化土地收储新机制。

5

着力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

•筹措不少于1亿元统筹用于乡村振兴和“三农”工作。积极推进“厕所革命”,改造农村户厕9.8万户。•大力开展“四美乡村”创建,力争创建示范乡镇10个、示范村100个、示范户2万户。•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污染防治。

持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社会基础

提高就业质量

1

•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城镇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

•大力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2

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今年要围绕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重点抓好投资22亿元的20所城镇中小学建设。

•继续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8所。

•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改扩建农村寄宿式学校23所。

•推进市养老产业综合服务园等项目建设。

3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制度。

•新建500个儿童之家。

•向80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津贴。

•建成市、县、乡、村退役军人四级服务保障体系,落实退役军人待遇保障。

•新开工棚改安置房3000套、基本建成1500套以上。

4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学习推广“枫桥经验”,全面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加强信访法治化建设。

•健全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扎实做好庆祝建国70周年相关工作。

•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加强民族宗教工作基层基础建设。

•搞好第四次经济普查。

•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做好外事、侨务、港澳、对台工作。

•抓好参事、气象、地震、测绘、地质、邮政等工作。

持续完善体制机制

打造高质量发展的营商环境

1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纵深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

•加快数字政府建设。

•完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

•推动企业和群众办理审批服务事项“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

•推行“证照分离”改革。

•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力争38天内完成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

•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专项改革。

•健全统一的“12345”政府服务热线。

2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推进经营场所登记制度改革。

•建成“互联网+监管”平台,推进“双随机、一

公开”,实现跨部门联合监管。

•建立常态化的诚信“红黑名单”定期发布机制。

•争创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市。

3

营造亲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家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加强部门协同,打通政策落实、项目建设“最后一公里”。

•进一步提升周例会工作实效和质量。

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创新

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

1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加快推进市属国有非工企业改革、稳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深化市县机构改革等。

2

全面推进对外开放

•力争全年新签约超亿元项目100个以上,超10亿元项目20个以上。

•全力服务双汇、际华3515等进出口大户和利通公司、南街村等有望扩大进出口规模的企业。

•加快开放平台建设,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与郑州航空港战略合作。

•充分发挥进口肉类指定口岸、跨境电商示范园等平台作用,吸引企业来漯开展业务。

3

抓好创新驱动发展

•启动市级科技创新重大专项。

•强化企业孵化器和“双创”平台打造。

•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

•深入实施创新型龙头企业培育工程。

•加大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

•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开展食品安全、商贸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争创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市。

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

补齐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弱项

1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加强金融监管。

•强化地方政府债务全方位监管。

•开展投资类企业风险排查和分类监管。

•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整合检验检测资源。

•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完善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

•加快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加大特殊贫困群体脱贫攻坚力度。

•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措施,实现长期稳定脱贫。

•严格落实医保救助政策。

•引导贫困群众自立自强。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2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3

•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