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董 珉 文/本报记者 李文姣 版式/付广亚
教育是国之根本,是民族大业。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教育系统围绕新时代漯河经济社会发展“四三二一”工作布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聚焦作风建设和脱贫攻坚,真抓实干,统筹谋划,守正出新,敢做善成,各项工作稳中有进,教育事业发展持续向好。
坚持立德树人 基础教育有了新提升
市教育局持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大缓解了学龄前儿童入学难的问题。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7所;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225所,全市普惠性幼儿园共计达到495所;学前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容提升,基本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入园需求。同时,认真开展幼儿园年检、示范园复检和验收、办园行为督导等工作,全市幼儿园保教水平不断提升。
基础教育坚持立德树人,认真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新办学模式,实施强弱结对、名校带动、区域化发展,优化学校布局,整合义务教育资源,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普通高考持续走强,市教育局深入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实施高效课堂为抓手,广泛推行教育新理念和教学新方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的学业发展夯实基础。并结合全省高考工作,加强高中教育教学教研,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2018年普通高考,全市16名考生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
加快职教中心建设 职业教育实力增强
我市中等职业教育以加快建设地区性职业教育中心为目标,以创建省级职业教育品牌示范校特色校为抓手,打造品牌、培育特色,推动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内涵化发展,顺利完成中等职业学校优化布局工作,将23所中职学校调整为11所中职学校。
继2017年我市获省级奖补资金2967万元之后,2018年,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结合我市中职学校品牌示范和特色专业建设、招生就业、技能大赛获奖及校企合作办学等要素,向我市下达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双项提升工程、特色校及品牌示范和特色专业建设等项目奖补资金共计3163万元,全市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再跨新台阶。坚持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方向,积极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与双汇集团、阿里集团、京东集团、吉利控股等著名企业开办企业冠名班、订单培养班以及合办二级学院等,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实现了就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的有机衔接。
推进实践基地建设 全面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
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是国务院批准,教育部、财政部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建设的项目。整个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位于西城区沙河风景区内,南临丹江路,东临五台山路,交通便利;西面、北面被沙河水环绕,环境优雅;西城区环城景观河贯穿基地,项目整体设计体现“水韵漯河”特色。
沿河设计有体现螺湾古镇、文宗字祖、贾湖文化、千年郾城等传统文化的景观小品,与种植养殖场地相互辉映,基地内形成生态、文化、小桥、流水别具一格的园林风格。项目占地面积178.6亩,设计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主要由室内综合实践、室外劳动实践、综合训练和生活服务四个功能区组成。室内综合实践区主要开展生活技能和手工技艺体验、防灾减灾演练、工业劳动实践、科技体验、安全教育及德育教育活动。其中,生活技能训练主要开设烹饪、豆制品制作、糕点制作、茶艺等课程;防灾减灾演练主要开设消防逃生体验、地震逃生体验、人防逃生体验、紧急救护训练等课程;工业劳动实践主要开设食品加工、金工、木工操作课程;科技体验主要开设DNA分子技术、生命科学探索、物理、化学、天文观测、计算机及网络设计、机器人搭建等课程;德育教育主要开设国防教育、礼仪教育、廉洁教育、诚信教育等课程。室外劳动实践区设计有农业生态园、现代化大棚、地理园及养殖场等,主要用于农业劳动实践、科普教育活动。综合训练区设计有丛林模拟战场、模拟靶场、交通实训场等场地,用于生存体验、军事训练、体能拓展活动。
基地以“全面提升孩子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目标,以科技创新、特色体验、素质拓展、专题教育四大模块活动内容为载体,通过学生的创新实践、生存体验、团队历练、主题感悟等方式,延伸学校教育,衔接社会教育,实践素质教育,进一步增强和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我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分两期推进,一期项目主要是公共安全教育中心、餐饮中心、学生宿舍楼、拓展训练场地和植物园区;二期项目主要是科技馆、综合楼和水上拓展项目。目前,一期项目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在全省同期基地项目中进展最快。二期综合楼和漯河市科技馆主体已经竣工,预计2019年12月完工投用。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全市青少年搭建了更为广阔的交流、展示、实践平台,填补了我市青少年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场所、地震指挥中心、安全教育中心、科技馆的空白。
实践基地一期建设的公共安全教育中心开设有消防、人防、地震、食品卫生、急救救护等安全教育与体验课程,是全省第一家综合性公共安全体验式教育馆。功能教室开设有3D打印、电子创意搭建等课程。室外场地开设高、中、低空拓展、电子靶场、真人CS、花卉果木认知、水产养殖等综合实践课程。室内场馆和室外场地可以同时满足1200名学生同时开展实践活动,餐饮中心和学生宿舍也可以同时满足1200名学生就餐、住宿。去年6月,实践基地一期项目相继投入使用,为市区中小学校开展了以军事教育、安全教育、素质拓展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每期活动3~6天,封闭式管理,受教学生和家长反响良好。同时,利用节假日为广大市民开展了以“劳动最光荣”“六一乐翻天”“助力文明创建、助推精准扶贫”等主题公益活动,接待师生和市民3.5万余人次。
二期科技馆和综合实践场馆建成后将开设科学启蒙、生命探秘、环境科学、宇宙探索和职业体验等课程。届时,全市青少年将能够身临其境,探索生命科学奥秘,体验职业生活特点,推动青少年学生自身全面综合健康发展。
推进校外教育 有效开展研学实践活动
青少年校外教育是新时期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新形势下,它承载着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任。
我市青少年综合实践活动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思践悟,砥砺奋进;游中有学,行中有思”为核心和指导思想,依托漯河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以体验和践行为核心,活动课程设置以身心素质拓展、职业劳动体验、感恩服务社会为切入点,并将德育教育贯彻实践教学的全过程,以发现、思考、探究为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利用实地观察、讨论、体验等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生活技能训练,野外生存体验,紧急救护训练,防灾减灾演练,手工技艺、农业劳动、工业劳动实践,职业体验、革命传统、民族民俗文化教育等活动作为社会实践活动和研学旅行活动的基本课程。鼓励学校、实践基地和旅行社相互协作,共同开发适合当地、适合本校的特色课程。
3月8日,由市教育局主办的校外活动(综合实践与研学旅行)能力提升研修班在我市成功举行。特邀台湾中华露营协会两岸露营交流委员会主任委员石盛良,安徽师范大学设计研究院院长朱鸣,教育部督导局专家、湖北省教育厅调研员、湖北省中小学校长协会校外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胡浦清,分别做了《研学活动课程开发》《研学户外教育》《政策解读与风险防控》等专题讲座,三位专家的讲座围绕研学旅行的政策解读、课程建设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分享、交流了有关研学旅行的新观点、新实践、新成果,为我市青少年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新思路,推进我市实践活动教育和研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自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和研学旅行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各学校先后到基地开展十八岁成人礼、毕业季活动、亲子活动、消防夏令营、暑期军训、军事拓展训练等活动,让孩子们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在体验中接受更为深刻记忆的教育。
2018年10月,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通过微信平台预约后,共有800余名市民参与了该活动。开放日期间,漯河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设计安排了穿越森林、中空五连、攀岩、真人CS、移动靶机等经典项目;安全教育中心场馆也对外开放,安排专人讲解,活动有序进行,参与者快乐体验。体验参观之后,市民都表示收获很大,对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的细心服务和专业指导给予了高度评价。
2018年,我市实践基地开设的综合实践、研学旅行等校外活动成效显著,受到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充分肯定,获得中央未成年人校外教育项目专项资金400万元,占全省该项资金的三分之一,获奖励资金全省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