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书面听取《关于漯河市201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9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8年钱主要花哪儿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际完成883569万元,比上年增长6.9%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实际完成1845648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8.4%,增长5.3%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级整合涉企资金1亿元,积极参与谋划出台我市“三大改造”政策●投入资金1078万元,支持招商引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筹措外经贸发展、省级高成长服务专项引导、电子商务、省级物流标准化示范建设等资金2280万元,支持我市重点产业、重点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正式实施“科技创新券”,完成第一批2294万元额度的发放●投入科技研发奖补资金3090万元,建立普惠性后补助式的社会研发投入引导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领域●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为全市企业减免税收39亿元(全口径),退税2.9亿元●市级投入1.2亿元资本金,支持投融资平台做大做强●投入资金1亿元,支持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美丽乡村建设
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筹措投入专项资金5亿元,建设空气自动监测站、大气灰霾站、机动车尾气污染监控系统、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实施“煤改电”、“煤改气”;严格落实生态补偿金扣缴措施,强化对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激励约束,支持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保障和改善民生
●2全市财政民生支出133.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2.2%●全市投入扶贫资金3.6亿元●筹措落实资金7亿元,保障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中小学“校安工程”、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等落实●投入资金3.2亿元,落实我市城乡低保、特困人员生活补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等各项社保提标、保障政策●积极争取住房保障专项资金5771万元,支持我市棚户区改造,投入9362万元,强化公租房保障●投入资金10.2亿元,将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年人均450元提高到49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由年人均50元增加到55元,保障困难群众大病保险、城乡医疗救助水平●统筹用好上级政策性资金、债券资金,落实财政建设资金43.4亿元,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公共文化设施投入,筹措投入1965万元●投入创业担保贴息、奖补资金3221万元●落实财政建设资金43.4亿元,支持太白山路沙河澧河桥、泰山路道路打通、城市展示馆、集中供热等重点项目建设
2019年钱要往哪儿花
2019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增长目标为7%以上
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
实行普惠性减税和结构性减税相结合,推行更为明显的降费。重点减轻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对小微企业和科技型初创企业实行普惠性税收减免。适当降低增值税税率,进一步健全抵扣链条,提高小规模纳税人起征点,明显降低增值税税负。落实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减轻居民负担。
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
安排化解政府隐性债务、政府债券还本付息资金,稳妥有序防范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用足专项债券政策,做好项目储备,充分发挥债券资金使用效益。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处置隐性债务存量,如期完成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化解年度目标。将脱贫攻坚投入作为优先保障领域,加强扶贫资金绩效管理。安排环保专项资金,加快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创新发展
安排工业创新转型三大改造资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积极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安排服务业引导资金,支持服务业快速发展。安排科技奖励创新研发资金,推动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积极支持创新引领型企业、平台、人才、机构等建设。支持公益性科研机构、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
继续认真做好重点民生实事资金保障工作。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教育脱贫政策,支持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用好就业专项资金,支持实施全民振兴工程,支持农民工、退役士兵、大学生等重点群体就业。认真落实城乡低保、城市居民最低基础养老金、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补助、孤儿基本生活费补助等政策。安排医疗养老配套资金,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补助等标准,提高医疗卫生水平。统筹资金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集中供热、农村户厕改造、乡村振兴等。
文字整理/本报记者 左素莉 版式/付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