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9年4月3日 星期

推动移风易俗 倡导文明新风
——我市深化殡葬改革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李丽娟 姚 肖

殡葬改革不仅是一项移风易俗的社会变革,更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造福当代和荫及子孙的大事。近年来,市民政局紧紧围绕惠民、绿色、文明殡葬目标,统一思想、提高站位,攻坚克难、坚持不懈,全面推动殡葬改革,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殡葬服务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使绿色殡葬理念深入人心,推动了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实现了全市殡葬事业的健康发展。

加大宣传力度

坚持风尚引领

文明治丧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民政局坚持从改善乡村陈规陋习抓起,从规范日常婚丧之事做起,与传统习俗和陈规陋习划清界限,革除陋习,倡树新风;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突出问题;坚持群众自治,在红白理事会成立、有关规章制度制定等方面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为让文明殡葬理念深入人心,市民政局积极开展殡葬政策宣传工作,在每年的清明节来临之前,以《漯河日报》、漯河有线电视台等媒体为依托,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宣传活动。在《漯河日报》刊发文明祭扫倡议书;在殡仪馆、墓地等主要祭祀场所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引导群众自觉破除封建迷信观念和殡葬陋俗,文明节俭治丧;推出“鲜花换鞭炮”“鲜花换纸烛”活动,鼓励市民用低碳环保的方式寄托对逝者的哀思;重点宣传农村建设公益性生态墓地(骨灰堂)的目的、做法和社会意义,引导和鼓励群众采取不占或少占土地的骨灰处理方式,节约殡葬用地,保护生态环境。

推行生态安葬

改进殡葬服务

“我市殡葬改革的总目标是‘移风易俗、惠民简葬’。只有将人文殡葬、绿色殡葬、和谐殡葬等现代殡葬理念融入殡葬系统服务,才能实现殡葬行业社会效益、行业形象的‘双升双赢’。” 市民政局局长戴友良说。

为提升殡葬服务水平,市民政局加强自身服务意识,在服务规范、廉洁自律和服务用语三个方面狠抓落实,相继开展争创优质服务窗口、殡葬优质服务年、晋位争优等活动,努力做到服务设施人性化、服务效率高效化、服务环境标准化、服务理念先进化;组织开展“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等活动,使全市殡葬系统干部职工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效能明显提高;严格执行“六公开”(公开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服务内容、服务程序、服务承诺、监督方式)制度,确保服务规范、透明。

同时,市民政局还积极探索建立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制度,推行骨灰可降解树葬、格位存放以及土葬区遗体深埋、不留坟头等生态葬法。2013年7月,免收基本殡葬服务费这一惠民殡葬政策正式实施,切实减轻了群众办丧负担。推进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农村公益性墓地(骨灰堂)51个,基本实现城乡公益性公墓全覆盖。

加强市场监管

建立长效机制

为有效解决殡葬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殡葬管理,市民政局对殡葬服务、丧葬用品销售等殡葬领域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整顿殡葬服务市场秩序,严格落实监管执法责任,推动建立殡葬管理长效机制。

去年,按照《漯河市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要求,我市民政、市场监管、自然资源和公安等部门多次组成联合执法队伍,加强对殡葬经营市场的检查,依法查处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误导消费、恶性竞争、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对明令禁止销售的棺材、纸扎封建迷信物品等没收销毁;严厉查处非法占地、毁林建坟、违章占道搭设灵棚、城区抛撒冥币等行为;提倡花圈租赁,加强对花圈制作、销售和租赁点的管理与监督,禁止扎制封建迷信用品,违规经营的责令限期改正。

“下一步,我市将坚持不懈深化殡葬改革,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实现全市殡葬服务、殡葬管理与殡葬改革协同共进,切实发挥殡葬改革在保障基本民生、推进生态文明、促进精神文明、维护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打造漯河良好的生态环境,再创殡葬改革新业。”戴友良表示。


上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