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卫生健康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4月3日 星期

点亮自闭症孩童的希望
——记市六院儿童康复科
图为市六院儿童康复科医务人员。

■文/图 本报记者 刘彩霞

在社会上,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有无邪的眼睛,却拒绝和他人对视;他们有正常的听力,却对亲人的呼唤充耳不闻;他们能正常发声,却不与人交流……“星星的孩子”是大家对这些患有孤独症儿童的爱称。这些患儿犹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个世界,独自闪烁。

致力于儿童自闭症

康复治疗

每年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关注日”,今年的主题是“消除误区,倡导全纳”。为了呼吁社会消除对自闭症儿童的歧视,理解、包容、接纳、关爱这一特殊的群体,4月2日上午,市六院与市残联联合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在院内开展2019年世界孤独症日公益活动,举行中国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漯河市孤独症家长服务站揭牌仪式。

市六院儿童康复科自2012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儿童孤独症的诊断及康复训练。作为我市特色专科、市红十字会脑瘫救助唯一定点单位、市残联孤独症儿童定点康复医院,该科现有医务人员30人,其中13人已经通过中残联孤独症谱系障碍考试获得上岗证,是我市唯一一家开展孤独症康复治疗的机构。该院党委书记李俊才担任河南省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是我市儿童孤独症学术带头人。儿童康复科主任陈素环从事儿科临床工作35年,一直关注研究儿童自闭症。在她的带领影响下,科内医务人员先后多次到广州、深圳参加“孤独症结构化”培训,不定时参加省内有关孤独症的各种培训和儿童康复的培训36人次,大大提高全科治疗师的整体业务能力。

据了解,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因神经系统失调影响到大脑功能而引致的终身发展障碍疾病。“目前,孤独症的病因仍是世界医学的未解难题,关于儿童孤独症的患病率,我们国家还没有公布非常确切的数字,大约是1%左右,不过患病人数在增加,整体趋势处于上升状态。”市六院儿童康复科主任陈素环表示,孤独症表现多样,但一定存在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和刻板行为这三个症状,同时在智力、感知和情绪等方面也有相应特征。而这些症状一般在两岁左右出现,男孩患病率高于女孩。

除了典型症状外,不同个体的表现不尽相同,程度也有轻有重,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行为在孤独症儿童中均可看到。“如果发现孩子患有孤独症,应尽早到专业医院进行评估,以免耽误孩子早期诊断及最佳干预治疗时机。”陈素环说,实践证明早期正确、坚持不懈地干预,许多孤独症患儿是能够融入社会并自立生活的。

“融合教育”

帮助孩子融入社会

“陈奶奶,快来抓我呀……”今年6岁已经上幼儿园的壮壮(化名)每次来医院看到陈素环,就高兴地喊陈奶奶陪他一起做游戏。每个人看到活泼开朗的壮壮,很难想到这名孩子是接受长期康复训练的孤独症患儿。

对于壮壮首次来院的情况,陈素环每个细节都记得非常清楚。2016年初,3岁的壮壮在母亲的带领下到市六院儿童康复科就诊。医生在询问中得知,壮壮是在上早教班中发现与其他孩子不同。上课时他无法遵守课堂纪律,经常满屋子乱跑、大喊大叫,从不与其他小朋友交流玩耍。在早教老师委婉的提醒下,其父母带着壮壮到省内医院检查,确诊为孤独症后辗转多家医院治疗。由于该病症康复训练周期长,父母思虑再三后决定带孩子回漯河治疗。慕名来到市六院儿童康复科后,康复训练师对壮壮进行专业诊断评估,为其制订专属的康复训练方案。经过近3年的康复训练,孩子已经能够进入正常的幼儿园上课,渐渐融入了集体生活。现在壮壮只需每天幼儿园放学后,到市六院儿童康复科进行1个小时的巩固训练就行了。

这名患儿能收到较好的康复效果,除了早发现、早干预治疗,市六院儿童康复科倡导的个性化训练和特色教育方法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教学安排上,科内积极推行“融合教育”,采取半日制教学,即鼓励孤独症孩子上午在普通幼儿园上课,下午来医院康复,让患儿能最大限度地获得最佳学习能力,使他们尽可能地融入社会群体。在个训课上,每位训练教师针对自己负责的患儿因材施教,根据孩子的不同程度和能力,分别设计多种适合个体发展的康复训练内容,重点对其薄弱领域加大相关康复训练量。而集训课,则主要提高孩子们相互之间的交流能力。

2018年,市六院儿童康复科共收治孤独症儿童63名,年龄基本在1岁10月至7岁,一对一言语治疗室较之前增加了3个,一对多言语治疗室增加了2个。来院孩子经过专业有效的训练,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有孩子在言语、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31名孩子已经上正常幼儿园,每天只需放学后来医院进行2小时的巩固训练。看到孩子可喜的康复效果,家长们对医院的专业技术水平充分肯定,慕名而来的患儿越来越多。

“中精协漯河市孤独症家长服务站”在市六院儿童康复科挂牌,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特别是作为市残联孤独症儿童定点康复医院,市残联积极为我市孤独症患儿争取省内救助政策,帮助不少家庭减轻医疗负担,让更多患儿能够长期接受专业正规的康复训练。

孤独症的康复训练工作是一个漫长、枯燥的过程,需要训练教师与家长相互配合、长期坚持。在日复一日的康复训练中,看到一名名孤独症患儿在各个领域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市六院儿童康复科团队全体人员感觉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今后,他们将继续完善训练方法,让患儿享受到正规、专业的康复训练,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回归社会。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