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对综合贫困发生率,他分村逐户集中研判,确保综合贫困发生率在1.2%以下;协调解决“五保户”问题,全镇307户“五保户”实现集中供养74户、分散供养233户;帮助协调整合资金2866.4万元,硬化村级道路45.71公里,解决了10个贫困村的群众出行难问题;改造131户贫困户危房,建成了拐子王等10个贫困村的村级活动中心,村级娱乐场所、农网改造项目、自来水户户通工程等工作扎实推进。
为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他积极协调申报胡羊养殖、生猪养殖、香菇种植、贾湖农业科技项目等五批增收到户项目,惠及贫困户629户1908人;协调建成10个贫困村光伏发电基地,惠及贫困户335户,平均每户年增收入3000元;多方协调争取申报公益岗位402个,每户年增收3600元至6000元。
直到2018年9月住院治疗前,他还在扶贫一线加班加点整资料、搞培训,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有时累得头晕眼花,肝部疼起来控制不住流泪,他仍坚守工作岗位,没有丝毫松懈。分管脱贫攻坚工作的莲花镇主任科员郑红军谈起王广民,满是敬佩:“我们都很怀念和广民加班熬夜整资料、激烈讨论的岁月。正是有了广民主任的带领,全镇上下齐心协力,镇里的脱贫工作才会完成得那么顺利、圆满。”
心系群众 真情为民
莲花镇包庄村贫困户韩秀兰谈起王广民的事迹如数家珍:“广民哥就是我的亲大哥。邻居每次见他来,我都说是我家亲戚来了。”
“他经济不怎么宽裕,但不止一次掏钱给俺的孩子,鼓励孩子勤奋学习。家里只要有困难,我都会第一时间给广民哥联系。他每次都非常热心地帮助俺,俺打心眼儿里感激他!”
“有一次孩子辍学回家,广民知道后,用一整天时间做我和孩子的思想工作,并把孩子送回学校。今年春节,病中的他还打电话问候我们,我从心里感谢这个亲大哥……”
莲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贾相峰介绍,王广民心里装着群众,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把群众的困难当自己的困难,与群众打成一片,真心实意为群众谋福利。
作为镇扶贫办主任,王广民心中时时刻刻都装着贫困群众,个人电话很快成为“群众热线”,发展产业缺资金的找他,不懂种养技术的找他,家有危房需要改造的找他,上学、看病有困难的找他……只要群众一个电话,他从不推脱、从不敷衍。
为鼓励贫困户家庭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外出务工,王广民积极出谋划策,通过补助务工人员外出、返家的车费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全镇贫困户600多人实现“一人外出打工挣钱,全家脱贫致富”。
清正廉洁 忘我工作
莲花镇党委副书记、镇人大主席全广辉介绍,王广民一直把“正直、清廉”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他始终淡泊名利,清白做人,干净做事。
王广民的妻子张金丝1996年大学毕业后,跟随他到莲花镇计生办当临时工至今;他的双亲均已八十高龄,体弱多病;儿子正在漯河高中上高三。张金丝说,对待工作,王广民满腔热情,倾力投入;对待家庭,王广民时刻牵挂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但他从不向组织提过分要求。
担任镇扶贫办主任的王广民坚持吃住在镇里、村里,几个月回不了一趟家。“他一回来就扎到‘材料堆’里忙活,家里像办公室,连晚上睡觉说梦话都是‘要把表格填规范’,让人看着着实心疼。”妻子张金丝说。
23年来,他始终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坚持“三不”原则——贵的不吃、贵的不穿、贵的不用,简单生活,积极工作,淡泊名利。王广民被确诊为肝癌晚期后,同事、朋友自发捐款捐物,病床上满脸憔悴的他对妻子说:“大家为我捐钱,我知道这次我肯定是遇到大事了。咱们要记住人家的恩情,以后有机会一定回报人家。”
孩子今年就要参加高考,王广民对妻子千叮咛万嘱咐:“我一定坚持陪孩子走到高考结束,不要让孩子因为我的病情受影响。”每次谈到王广民,张金丝都难掩悲痛:“广民真是个无私、纯粹的善人,是个勤奋敬业的实干者。他对得起工作,对得起事业,对得起良心。”
赵明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