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教育视窗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5月22日 星期

托起寒门子弟的求学梦
——记漯河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学生资助工作

■本报记者 李文姣

近日,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出版了《国家资助 托起大国小匠——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获奖受助学生风采录》一书。我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漯河第一中专)2016级中德机电班学生刘江辉和宋明洋的成才、成长事迹被收录其中。刘江辉从中考失利险些辍学走到现在取得国赛金奖,宋明洋则从沉溺于网络的问题少年蜕变成国赛二等奖获得者。

国家资助 寒门学子勇敢追梦

2016年7月,刘江辉因为中考失利面临着人生的第一个重要抉择——继续就学或者辍学打工。就学面临的学费和生活费用,对他们这个贫困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可辍学打工,刘江辉又不甘心。正当他进退维谷的时候,一条好消息传到了他的耳中。在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基础上,河南省从2015年秋季学期起对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学生全部免除学费。就这样,刘江辉成为漯河市第一中专16级中德机电班的一名学生。

宋明洋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由于父亲身体不好,无法外出打工挣钱,只能靠在家种地的微薄收入贴补家用。他在初中时就因沉溺于网络游戏无心学习,中考失利后又自暴自弃,整天无所事事。后来,因为爷爷的苦心劝说,宋明洋幡然醒悟,可家里经济拮据,没有钱供他上学。宋明洋的班主任老师了解到他的转变和求学想法后,及时向他介绍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政策,并推荐了漯河第一中专这所学校。

从此,二人的人生轨迹就发生了转变,梦想之花在漯河市第一中专傲然绽放。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漯河市第一中专的学生资助工作已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比较完备的资助体系,即以国家免学费和助学金为主,学校奖学金为辅,企业和社会爱心助学为补充的资助体系。学校资助工作负责人王晨说:“在学生资助工作上,我们不仅实现了‘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的目标,并且坚持公平、公正、阳光、透明的原则,使资助的每一名学生都经得起监督和质疑。”到目前为止,该校已资助、救助在校学生将近十万人次。

为解决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学校采取多种措施筹措资金。自2001年起,学校在自身资金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每年坚持自筹资金6万余元,资助学生220人。这种资助一直持续到2007年。该年,国家设立专项资金大力扶持职业学校教育,免学费、发放助学金,让更多学生得到救助。此外,学校还设立专项奖学金制度,从2006年起,每年对家境贫困且品学兼优的学生发放奖学金。2015年以来,学校开展了“寒假贫优生回访”活动,对家庭贫困且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慰问式家访。此外,学校积极拓宽救助渠道,争取社会力量的捐助,对于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学校还经常减免学杂费,校领导、老师也会自发进行捐款。这些举措实现了学校“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的承诺,为寒门学子插上了追梦的翅膀。

立德树人 扶贫不忘人文关怀

由于在校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家庭收入全来自父母种地或外出打工,还有一部分学生家庭因家人疾病、发生意外或父母离异等原因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生活更加艰难。这些学生不仅要为上学的费用担忧,在生活和心理上也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此,学校在创造条件解决贫困生经济困难的同时,还密切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更加注重精神的帮助、心理的辅导、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发展其良好的人格与品行,让他们学会感恩,懂得回报社会。

对于那些国家政策不能照顾到的学生,学校也利用一切资源尽力帮助。今年春节过后,一名学生的父亲遭遇车祸不幸去世,唯一的经济支柱突然倒下使家庭陷入困境,而此时国家资助工作已全部结束。面对这样的情况,学校立即将这名学生已交的书费和住宿费退还,并且按照国家资助政策减免一切费用,给予这名学生2000元的生活补助,还为其提供了勤工俭学岗位。该校副校长杨素玲说:“国家一直提倡扶贫、扶智,这也是我们资助工作的原则,在提供经济帮助的同时,让学生学精自己的技术,在走出校园后能快速融入社会,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