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晓甫
农业兴,百业兴。在当前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实现农业高效种养、绿色食品业转型发展,既是历史使命,又是现实所需。近年来,我市围绕这两条发展主线,呈现出农业结构更优、农产品品质更高、农业发展动能更大、多种业态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生动演绎了农业结构性改革的“漯河样本”。
结构更优 筑牢中国食品名城根基
全市年产销肉制品680万吨、居世界第一;日产休闲面制品3500吨,其中麻辣面制品、火腿肠、冷鲜肉单品产量居全国第一……两个“第一”,得益于我市大力推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进一步筑牢了中国食品名城根基。
在粮食生产方面,全市已建成高标准粮田141.35万亩,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达到88%,居全省第二位。粮食平均单产447公斤,居全省第三位,实现了产量高、品质优、效益好。我市扎实推进生态畜牧业健康发展,引导和支持规模养殖场建设一批标准高、环境优的美丽生态牧场。目前,全市已建成3家楼宇养殖基地,“桑叶种植—饲料生产—生猪养殖—屠宰加工—门店专营”全链条的桑叶喂养模式已经形成,蛋白桑种植基地3200亩,年出栏桑叶喂养生猪30万头,“桑叶猪肉”已成为中高端消费市场的抢手货。
品质更高 迈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优质小麦等农作物不断被推广,小辣椒、食用菌特色产业发展优势明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优质农产品在沙澧大地不断涌现,农业高效种养模式得到推广,全市农业迈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种植面积不断增加。2018年,全市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102万亩,同比增长34.2%。在优质花生、大豆生产方面,召陵区、舞阳县优质花生种植面积25.02万亩,同比增长34.3%;优质大豆种植面积64.67万亩,同比增长27.1%。
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发展订单生产,实施优质小麦集中连片种植,重点发展优质强筋、弱筋小麦,实行专种、专收、专储、专用。
依托临颍县小辣椒产业发展优势,鼓励和引导农户发展小辣椒种植,全市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临颍县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辣椒生产基地。以河南华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舞阳县文峰乡、保和乡等乡镇,发展香菇等食用菌大棚种植,全市食用菌产量达到5万吨。
动能更大 漯河农业实现新飞跃
科技是发展高效农业的内生动力。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广农业科技,不断创新企业技术,产学研合作成效明显,为高效农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动能,漯河农业实现了新飞跃。
农业科技被广泛推广。集成良种良法配套、农艺农机融合示范技术得到推广,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7%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1%。“千名科技人员包千村”行动扎实开展,“农业科技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积极探索推进智慧农业、精准农业建设,全市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了980个益农信息社建设任务,加快了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