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7月4日 星期

打造宜居家园 守住最美乡愁
——郾城区发展文旅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纪略

■本报记者 杨志有 雷会玲 张军亚

龙城镇孔沈邓石磨家园里,农作工具、旧时物件展现着千百年来春耕夏管秋收冬藏的农耕文化,成为人们体验儒家农耕文化的好去处;新店镇尧河庙村,绿树村边合,碧水绕农家,民风淳朴,美丽宜居;裴城镇裴城村,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裴城遗址里有着数不尽的文明印记,保存完好的北宋石桥洄河桥体现着先人的匠心与智慧……盛夏时节,行走在郾城区乡间村庄,欣赏着美丽的田园景致,沐浴着文明乡风,倾听乡亲们讲述美好生活,见证广大干群建设美丽家园、助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厚植文化基因

旅游兴村富民

位于龙城镇西部的孔沈邓村,古朴自然,人杰地灵,有孔子在此讲学的历史传说。村里有孔庙、孔井等遗址,有关于扶龙湖、聚贤亭的传说。

“在家勤俭守孝道,外出明礼讲诚信。”来到孔沈邓村,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村口牌楼上的这副楹联。走进村里,大街小巷十分整洁,沿街墙壁上绘就的“七十二贤”等壁画栩栩如生,让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阵阵馨香。村南紧邻沙河而建的石磨家园搜集了大量石磨、瓦罐、碾盘等器具,让人仿佛回到吆驴喝牛拉磨拉碾的农耕时代。建设的孔子学堂、孔子书屋等,让前来参观的游客在欣赏自然生态景观的同时,还能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

孔沈邓村一名村干部介绍,村里依托儒家文化基因,制订了文化兴村、旅游富民的发展思路:通过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改变了村内污水横流、垃圾乱倒现象,提升了村民的居住环境质量;通过大力倡树文明新风、传承儒家文化,引导村民自觉遵循孔孟之道,耕读传家、明礼诚信、孝老敬亲;恢复孔庙、孔井、孔街等文化景点,打造漯河首个孔子文化村,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让村民和贫困户入股,进一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因势治污清脏

扮靓美好家园

虽是炎炎夏日,但来到碧水绕村的新店镇尧河庙村尧河游园,却能感到阵阵清凉。这里绿草茵茵,红的白的紫的花开得正艳,清澈的尧河河水缓缓北流。不远处数米高的尧帝像屹立在尧王广场上,仿佛在向过往的人们诉说着这座村庄的古往今来。

曾几何时,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尧河多年废弃,河道里长满了杂草,村内私人承包的水塘也因效益不好变成了臭水坑。2018年,尧河庙村争取到财政部门美丽乡村建设资金400多万元,修建排水系统和游园,绿化亮化街道……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尧河庙村就发生了巨大变化:建成尧河游园和尧王广场,村内安装了200多盏太阳能路灯,南北两处坑塘被整修一新,道路两侧植被郁郁葱葱,房前屋后花团锦簇……村里依托水资源丰富这个天然优势,流转了村南的1000亩地,种上了七彩水稻,还养起了小龙虾。除去租地、人工、机械管理等费用,一亩地每年的净利润达4000多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的尧河庙村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远。

保护文化遗存

守住最美乡愁

“你到村里看一看,多处房屋明清建;你到村里走一走,人文景观到处有;卫生好、路灯亮,咱和城市一个样儿……”(下转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