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市、县区政府足额安排、及时拨付智能制造配套资金。去年我市申报并争取了15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项目,数量居全省第5位,近5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有力地推动了企业智能制造项目建设。
做优服务。精选国内卓越的智能制造服务商,成立智能制造服务联盟,支持联盟开展产需对接和技术交流,发挥专业优势,创新服务智能制造新载体。同时,加强工作指导和对企业点到点的服务。邀请省企业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小组为全市二十多家企业提供智能制造诊断服务。与国内知名智能制造服务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年内将启动对全市103家“十百千”亿级培育企业和重点规模以上企业的智能制造诊断活动。持续用好服务企业周例会平台,把企业实施智能制造中遇到的问题优先纳入周例会议程,去年以来共研究解决41个企业的59个相关问题。
夯实基础 建立机制
推动智能制造深入开展
实施智能制造,打牢基础尤为关键。我市从人才培训、更新观念入手,引导企业积极动起来,同时,凝聚上下合力,拓展交流合作渠道,推动智能制造工作不断深入开展。
夯实人才基础。依托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漯河技师学院、漯河食品职业学院等高等院校建立“双主体”智能改造人才培育体系,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专项培训等形式,开展技术服务、公共实训、技能培训,培养具有工业机器人、智能生产线等操作使用和系统维护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建立稳定的智能人才队伍。组织举办智能制造专题培训班、“人工智能和两化融合”中原企业家大讲堂,分批次、分领域组织有关企业高管到省内外先进地区和标杆企业考察学习,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升发展能力。
建立联动机制。完善部门工作协调制度和督导考核体系以及市、县两级联动机制,制订县区智能化改造目标任务,每季度通报考核排序,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形成上下齐管、合力共抓的新格局。同时,拓宽与全国学会、院士专家的联系渠道,健全常态化合作机制。
加强交流合作。加强与知名设备制造企业、系统集成企业和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对接,邀请青岛红领集团智能制造专家来漯开展智能制造辅导和对接活动,并与江山天安建材等企业开展合作。第十七届食博会期间,举办2019中国(漯河)食品机械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等业内专家以及西门子等智能制造设备厂家,为漯河食品产业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把脉问诊”、出谋划策。
整体推进 协同发力
持续实施智能制造五大行动
实施智能制造,企业是主体。我市在完善政策、不断激励引导的同时,坚持开展观摩、评比活动,不断调动各企业比学赶超、明争暗赛的积极性。同时,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强化过程督导,注重追踪问效,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协同推进智能制造的强大合力。在此基础上,持续实施智能制造五大行动,智能制造成为引领企业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
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升级行动。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为统领,推动企业建立、实行、改进“两化”融合过程管理机制,逐步实现食品等优势产业贯标全覆盖,使企业在生产管理、制造过程等环节全方位贯彻国家标准,全面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目前,已有170家企业开通省“两化”融合评估系统,37家企业开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跟踪服务系统,28家企业启动“两化”融合贯标程序,漯河联泰食品、漯河泓一食品、河南大河新型建材、河南亿博科技、河南王牌砂布、河南叮当牛食品、漯河江山天安新型建材7家企业获得“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证书。
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升级行动。按照示范引领、点面结合、系统推进的工作路径,完善市级智能化改造项目库,在食品、化工、造纸、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中,筛选一批规模以上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着力扶持一批重点企业,加强项目跟踪服务,以典型示范带动行业推广应用。今年,全市首批确立市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52家,63个项目入选河南省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库,双汇入选2019年全省第一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我市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5%,居全省第3位。
实施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升级行动。围绕食品、化工、造纸等流程型行业,支持企业应用智能仪表、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替代人工记录,推动关键生产环节工艺数据自动采集,实现基于模型的先进控制和在线优化。围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离散型行业,支持企业应用自动化成套装备、自动化成套控制系统,优化工艺流程,建设柔性智能制造单元,提升设备运转效率和产品质量稳定性。丶
实施“企业上云”升级行动。加快全市企业“上云上平台”步伐,通过财税支持、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企业将基础设施、业务系统、设备产品向云端迁移,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和门槛,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重点推动协同办公、经营管理、研发设计等业务上云,提高企业协同能力、运营管理水平和研发设计效率。河南盖茨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入选第二批河南省企业上云服务提供商,实现本土云服务提供商零突破。我市成功承办河南省“企业上云”深度行(漯河站)活动,全市180余家重点企业和提供商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对接、产品对接和信息交流活动,为逐步形成覆盖全市、功能完善的“企业上云”服务体系奠定了基础。目前全市已有220多家工业企业实现设备或业务系统上云,树立了30家企业上云典范。
实施智能装备产业升级行动。大力推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因势利导发展壮大液压流体、电力器材、食品机械、装配式建筑等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其中液压流体、电力器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分别发展成为全国三大液压科技产业基地之一、全国第二大电力器材非标件基地。根据产业发展现状,高标准规划建设相应的智能装备产业园等专业化精品园区。积极推动“机器人示范应用倍增工程”,河南叮当牛食品、河南远大天成住宅工业、舞阳县舞莲面粉3家重点企业投资超千万元购置了一批新型工业机器人。今年年初,我市的食品和包装机械产业园、液压科技产业园、临颍县产业集聚区被命名为“河南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示范园区”,占全省示范园区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