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广大农民及时抗旱造墒种麦或播后浇蒙头水,抗旱浇水面积180万亩,实现了适期足墒播种。同时,我市农业部门针对秸秆还田面积大的具体情况,要求群众适当增加播种量。由于抗旱麦播力度大、效果好,小麦出苗齐全,基本实现了一播全苗。
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进一步扩大。我市农业部门继续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的思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示范引领,推动全市优质小麦发展。深入开展优质小麦示范县建设,每个县建设优质专用小麦示范区10万亩,在示范区开展单品种连片种植、标准化生产和订单生产,示范带动全市优质专用小麦“四化”发展。全市种植优质专用小麦101.99万亩,占麦播面积的43.73%,比上年增加25.89万亩,增加34.02%。据测,优质专用小麦示范区产量576.9公斤,高出全市单产13.3公斤。
小麦长势较为均衡。由于去年秋季小麦播种基础好,冬春季管理到位,加之冬前气候适宜,我市小麦生产比较顺利,春季长势较好,返青起身期苗情好于常年。据省气象卫星遥感监测,3月份我市小麦一、二类苗占总数的98.6%,为近几年同期最好的年份。各县区、各乡镇之间小麦长势均衡,促进了稳产、丰产。
病虫害发生较轻。由于今年1至2月份我市冷空气活动频繁,雨雪天气多次出现,低温和降雪有效降低了病虫越冬基数;春季气温回升缓慢,且雨水少、田间湿度小,不利于病虫害发生。另外,病虫防治工作到位,病虫害明显轻于往年。据植保部门调查统计,截至5月5日,全市病虫害发生面积477.7万亩次,明显低于常年。
农业专家提醒,今年我市小麦生产虽然取得了丰收,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今年麦播工作要抓好以下几点:一是继续加强赤霉病防控;二是把好播种质量关;三是扎实搞好以纹枯病、根腐病、黄花叶病、茎基腐病、地下虫为主的病虫害防治;四是大力推广深松深翻机械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