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晓甫
近年来,市委史志研究中心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较好地将普法教育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加速推动史志研究事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组织领导,为创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市委史志研究中心结合漯河机构改革实际,及时调整了普法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良好局面。领导小组认真履行职责,定期听取普法教育工作汇报,研究解决普法教育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把普法教育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印发普法教育活动方案,与史志研究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
强化学习教育,提升全员法律知识水平。将学法工作纳入学习型机关建设范畴,坚持中心组集体学法、领导干部讲法、周二周五学法日和学法用法考试等制度,深入学习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积极参加有关培训,准确掌握重点法律知识,提升依法办事能力。以“法律六进”活动为载体,以《宪法》《监察法》等国家基本法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重点,着重学习关于法治建设的新精神、新观点、新要求。结合史志研究工作实际,全员深入学习《地方志工作条例》《河南省地方志工作规定》等法律法规,在学习中坚持做到人员、时间、内容、效果“四落实”。通过知识测试、微信公众号答题等活动,在学习和测试中增长知识,检验学习效果。
强化普法宣传,系列活动取得新成效。市委史志研究中心将宪法等法律法规列入领导干部学习内容,领导干部带头为全体干部职工讲法,带头尊崇宪法、维护宪法,弘扬宪法精神。今年上半年,先后深入泰山社区、漯河二中开展“宪法进社区、进学校”活动,进一步深入推进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和贯彻实施,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对宪法的政治认同、法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和事实认同。
目前,单位上下已形成尊法学法的浓厚氛围,守法用法的良好风气渐成全体职工的自觉行动。我市史志研究事业实现良性发展,已完成《中国共产党河南省漯河历史》第二卷(1949—1978)的出版发行,并积极开展《中国共产党漯河历史》第三卷(1978.12—2002)征编工作。编辑出版了《漯河市志》(1986-2000)、《漯河名典》、《宜居名城—漯河》、《食品名城—漯河》、《漯河建省辖市三十周年大事汇编》、《漯河年鉴》等有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