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鹤琦 通讯员 张星)日前,记者在郾城区龙城镇黑龙王庙村的游园里看到,贫困户刘明安正在整理苗圃、清理杂草。“自从村里的游园建好后,我就在这干活儿。我每天清理清理杂草,打扫打扫卫生,按月领工资。”提起手头的工作,刘明安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刘明安工作的这座乡村游园,共占地13亩,投资40多万元。黑龙王庙村党支部书记刘要民介绍说,为了激发贫困户的脱贫内生动力,调动他们的脱贫积极性,村“两委”商议,安排贫困户刘明安、朱海宾、朱金伟和荆海朝管护游园,村里每月给他们发工资,既帮助他们自力更生、创收脱贫,又把“绿满郾城”与精准扶贫深度结合,打造出了生态扶贫新样板。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黑龙王庙村的成功实践,仅仅是郾城区开展“志智双扶”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
“很多贫困群众通过勤劳致富摆脱了贫困,但还有人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而且贫困群众大多数文化素质偏低,就业能力有待提高。”郾城区扶贫办主任巩俊霞坦言,“扶志”的同时还要“扶智”,精准施策,靶向发力。为此,2018年以来,郾城区以建设美丽乡村、文明乡村为载体,因地制宜探索脱贫攻坚新路径,将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既送温暖,又送信心,提振贫困群众的精气神儿,让许多和刘明安一样的贫困群众树牢了脱贫志向,真正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极大地激发了全区脱贫的动力。
“志智双扶”工作中,郾城区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建优势,确立“党建引领、产业为基、基础提升、效益优先、生态保障、协调发展”的整体思路,分村制订脱贫攻坚发展规划,使党建活力转化为脱贫攻坚动力。选出890余名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群众评价好的村干部,为脱贫攻坚提供保障。借助“三块地”改革和“绿满郾城”建设,盘活村级资产和土地资源,确保全区80%以上的村有稳定集体收入,以村强带动民富。
扶上马,送一程。郾城区突出贫困人口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作用,打出帮扶“组合拳”,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发动爱心企业和社会力量捐资建立“爱心超市”70余家,贫困群众通过参与村内环境整治、热心公益活动等赚取积分,以积分换取“爱心超市”奖品。针对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