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8月8日 星期

陈素环:圆脑瘫患儿康复梦


■本报记者 姚 肖

8月5日,记者在市六院儿童康复科见到陈素环时,她刚刚为一位做了两年康复的脑瘫患儿进行过诊断。看到患儿不仅会说简单的话而且可以正常行走时,她欣慰地笑了。

作为市六院儿童康复科主任、市红十字会志愿者,54岁的陈素环始终用爱心和执着践行着“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帮助上百名脑瘫患儿融入正常生活,给无数家庭带去了希望。据了解,自2013年市六院被市红十字会选为脑瘫患儿救助定点单位以来,陈素环已经救助了近180名脑瘫患儿。

“脑瘫患儿的治疗训练贵在一个‘早’字,康复训练(包括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体能训练)越早进行,患儿的康复效果越明显。”陈素环告诉记者,为减轻脑瘫患儿家庭负担,根据我市相关规定,5周岁以下脑瘫患儿被定为市红十字会救助对象。通过个人申请、定点医院初审、项目评审组共同审定,救助对象最终可得到一万元补助。同时,医院为前来救治的患儿开辟绿色通道,不仅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为困难家庭减免检查费用,而且为患儿家长开设培训课程,医院志愿者定期到出院患儿家里回访等。

怀着对患儿及其家庭的责任感,陈素环三十年如一日,一直坚守在儿童康复临床一线。脑瘫患儿媛媛(化名),父母患有精神疾病,姥姥腿有残疾,家庭没有经济来源,靠低保维持生活。陈素环了解到其家庭情况后,随即向医院领导汇报,申请启动红十字会帮扶资金,并在医院的帮助下对媛媛开展免费治疗。刚来医院时媛媛不会讲话,总是站着大小便。治疗四个月后,可以执行一些简单的指令,大小便能够自理。10个月后,媛媛的性格比以前活泼了,能说3~5个字的短句,会主动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自己的需求。如今,媛媛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和正常小朋友一样上幼儿园了。

“这些脑瘫患儿虽然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落下了一程,但只要我们付出足够的爱心与耐心,全心全意地帮助他们,他们一样可以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陈素环说。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