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国华 熊勇力
日前,在召陵区青年镇新大杨村,穿行在中宏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千亩红枫林中,记者被碧绿的草坪、清澈的小渠、悠然自得的锦鲤和整齐的红枫林吸引住,美景如画,如同进入世外桃源,心情格外舒畅。
“我们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的同时,结合区情实际,以我为主,突出特色,坚持规划引领,分类指导,筛选出青年镇新大杨村红枫种植基地、大徐村吊瓜种植基地、雪霁花海婚庆小镇等特色产业基地,逐步构建召陵区乡村振兴新格局。”召陵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说。青年镇新大杨村依托红枫种植,逐步优化产业结构,从种植业向乡村旅游业发展,由第一产业迈向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吸引游客留住游客,让游客住农家院、吃农家饭、赏农村景。
布好局开好头,是走活乡村振兴大棋局的关键。召陵区委、区政府专门组织调研组对召陵区“三农”发展现状进行了三天实地调研,摸清了全区“三农”发展的底子和现状,并按照国家乡村振兴五年规划,根据不同村庄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为全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这些村庄分为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四类,紧盯目标、分类推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借鉴外地的经验,但绝不能照搬,必须坚持以我为主,突出召陵特色。”召陵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了该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总体思路。为加快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该区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打响大徐西瓜、青年红枫等特色农产品品牌,逐步加快该区“三品一标”品牌建设。
“我们大徐的富硒西瓜现在根本不愁卖,前两茬西瓜一摘下来,外地的批发商就直接在地头拉走了。”谈到品牌化发展,召陵镇大徐村党支部书记徐中超兴奋地说,“我们一亩西瓜能收入近两万块钱,这都是区里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给我们村带来的好处。”在大徐村的西瓜大棚里,记者看到每垄瓜地都有一条长长的铁轨。“哈哈,这是我们农民的发明。以前摘西瓜全靠人力往外运,费时费力。现在,我们在瓜地修了‘铁路’,用‘火车’往外运西瓜,省时省力,连北京的瓜农都向我们学习这个经验呢。”徐中超说,大徐村党支部由党员带头发展西瓜大棚产业,(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