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份以来,我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要求,坚持“四个强化”,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目前,改革进展顺利,取得阶段性工作成效。
强化顶层设计。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后,市委、市政府快速反应,要求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学习,开展业务研讨,为改革做好充分准备。4月中旬,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业务人员赴浙江宁波、湖州等地学习考察,吸取试点地区先进的做法和经验。在认真调研、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数易其稿,完成了实施方案的起草工作。经过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了到2019年8月,初步建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框架和信息数据平台,实现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88个工作日内的改革目标,并要求把漯河建设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服务流程最优、办事效率最高、群众最满意的城市之一。
强化组织实施。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有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组、政策法规组、规划工作组、系统建设组四个专项工作组,并从住建、发改、自然资源和规划、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等16个部门抽调40余名业务骨干组成工作专班。市政府常务会议3次专题听取了改革推进情况汇报,市长刘尚进3次作出重要指示。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高喜东7次召开会议部署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副市长徐汇川8次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精心组织、科学调度,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市直及驻漯相关单位和各县区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服从工作大局,切实履行责任,从而形成了多层次的组织运行体系,有效地凝聚了改革的合力。
强化责任落实。围绕改革目标,明确责任分工,将工作任务进行细化量化,确定了59项责任事项,并逐一分解到相关单位。集中出台了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工作督查办法、牵头部门责任制管理办法等文件,并通过组织人员督导、发放督办通知等形式开展督查,跟踪问效,有力地推动了各责任单位担当作为、推进工作。目前,分解量化到责任单位的59项改革工作任务,除常态化推进的5项外,有明确完成时限的54项责任事项已完成43项、基本完成5项、正在加紧推进的6项。七大类流程图的梳理再造全部完成,全流程最长审批时限已压缩至88天。(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