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特别报道
本版新闻列表
 
2019年9月3日 星期

漯河市“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简介


2019年第一季度“新时代好少年”

张壮,男,16岁,漯河市第三高级中学学生。

他孝敬父母、乐于助人、品学兼优。2018年,张壮在外打工的爸爸突发意外,腿被砸断,妈妈又被诊断出患了肺癌,需住院治疗。面对困难,他没有向任何人诉说家中的不幸。生活的艰辛,让张壮快速长大。他学会了做饭、洗衣等家务,照顾躺在床上的爸爸,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忙完家里,他还要到医院去替换姐姐照顾妈妈。即使这样,他也没有耽误学习,仍然保持着年级第一的好成绩。因为他懂得雄鹰只有勇敢地搏击风雨,才能使自己的翅膀更加坚硬。在学校,他总爱伸出援手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他勤俭节约、变废为宝的行为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同学,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张壮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同学们树立了一榜样,影响和改变着周围更多的人。

刘金鹏,男,14岁,漯河市特殊教育学校学生。

幼时因病致聋,但他从未感到自卑,反而变得更加坚强。在家里,他孝敬父母,善待邻里,深受邻里好评。在学校,他是文明标兵、学生会干部、文明岗文明使者、学雷锋志愿服务队队员。身兼数职的他,从未觉得劳累,反而在为大家服务的过程中获得了真正的快乐与成长。2018年10月,他被市残联选中参加河南省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的自行车比赛。长达半个月的集训,让他筋疲力尽,但他从不叫苦,从不喊累,手被磨得皮都退了一层又一层,他也只是涂了药膏,又坚持训练。最后,他凭着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一枚银牌和一枚铜牌。成长的道路艰辛而漫长。他在无声的世界里熠熠闪光。

苗一铭,男,12岁,漯河市源汇区许慎小学六年级学生。

他曾多次捡到钱包、手机等贵重物品,都费尽周折找到了失主,并婉言谢绝了失主的答谢。他拾金不昧的行为得到了漯河日报社的多次宣传。他四岁开始登台演出,播音主持、少儿声乐大赛、器乐表演样样都拿过大奖。他是学校管乐团团长、少先大队部优秀干部,参加中国大型励志电视剧《少年志》选拔比赛获得第一名并饰演成语故事男一号,参与中国教育电视台《小小演说家》王牌少儿节目录制,个人原创作文、诗歌多次在报纸杂志上发表并在各类大赛中获奖。他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生活的艰辛让他更加懂得感恩,孝敬妈妈,主动承担家务,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到福利院慰问演出,给偏远山区的孩子邮寄书籍、文具等,用实际行动默默谱写着向上向善的乐章。

曹文溪,女,13岁,漯河市第三中学七年级学生。

她尊老爱幼、俭朴节约,从小养成独立、自强的性格。她勤奋刻苦、团结同学、尊敬师长,积极组织、参加各种集体活动,是同学们的“知心班长”,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她热心公益,与源汇区大刘镇抬头小学的同学“手拉手”结对帮扶,参加漯河市“今夜情怀”的爱心团队为贫困儿童捐款,常把旧衣服和书籍收集起来送给需要的人。她爱好广泛,全面发展,多年坚持学习围棋、钢琴和书法,达到围棋业余三段、钢琴九级,在第十九届全国“育苗杯”围棋比赛中获少年组女子第三名,在第十二届全国冰心文学大赛中获得金奖,在第十三届中国青少年创造力大赛中获金奖,作文《难忘的考试》被收录进《红高粱作文》一书中。

常华隆,男,11岁,漯河市源汇区实验小学学生。

他诚实稳重、勤奋好学、懂事孝顺、乐于助人,深受老师同学好评。他酷爱阅读经典书籍,不仅自己读,还带动身边的人一起读。每到节假日和寒暑假,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他都带领同学们每天坚持晨读,诵读《大学》《中庸》《论语》等经典书籍,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里汲取营养,陶冶性情,开拓视野。常华隆连续五年被评为“三好学生”“爱心好少年”。他的《彩虹桥》《听听,秋天的声音》等多篇作文发表在《漯河日报小记者月刊》上,2018年被学校评为“十佳队干”和“新时代好少年”。

杨启帆,男,15岁,漯河市郾城区城关镇初级中学的学生。

他朴实谦逊、孝顺明理,是个有责任心、有爱心、品学兼优的好少年。他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把自己的零花钱及参加各种比赛获奖得的奖金攒起来,称作“扬帆爱心基金”。每当学校组织捐款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时,他总是慷慨解囊,捐助生活困难的人。他还组织建立了“爱心小屋”,以便大家能随时将多余的书刊、衣物、零花钱捐献出来去帮助那些需要的人。2014年,他被郾城区共青团授予“最美孝心少年”称号。2017年,他被市教育局授予“漯河市三好学生”称号。

谢亦斌,男,10岁,漯河小学五年级学生。

作为校少先队副大队长,他品学兼优、独立自信。刚上四年级时,他还是一个刚过完九岁生日的孩子,妈妈就被查出患了重病,爸爸在外地医院照顾妈妈。他牢记妈妈的话,“困难没有办法多”。虽家逢变故,他却从未退缩。小小的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家人做家务,照顾妈妈。在学校他把自己的理想赋予实际行动,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身兼数职的他,从来没有觉得疲惫厌倦,他在为大家服务的过程中获得了真正的快乐和成长。学习上他严于律己、刻苦勤奋,学习成绩一直在年级名列前茅,课下广泛阅读。由于他孜孜不倦的追求,年年被评为“阅读天使”“写字小能手”“计算小能手”。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多才多艺、全面发展,播音、主持、游泳、吉他、绘画,样样在行。他热心公益,到福利院,帮助那些无家可归的孩子们。他说:“能把文明和友善传播给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是他最快乐的事!”

王秀中,女,11岁,漯河市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

一直是班干部的她阳光开朗、善良热情、乐于助人。她主动和视力不好坐在后排的同学调换座位,会不厌其烦地为其他同学讲解难题,总是主动给老人、残疾人让座……无论在学校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雷锋精神”都在她所做的点滴小事中闪光。她热心公益,经常参加各类公益活动,经常把自己的压岁钱拿出来买书籍、买好吃的,送给福利院和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亲热地和残疾智障的孩子们一起拉着小手做游戏。有一次,在福利院和孩子们做游戏的时候,一个孩子把大便拉在了裤子上,她一点都不嫌脏,立即带这个小朋友去清理。她学习成绩优异,多才多艺,热爱阅读,写的文章经常在《漯河文学》《文学百花园》等杂志发表。

李弘洋,男,11岁,临颍县城关镇西五里头小学的学生。

他是一位热心公益活动的小小志愿者。

2017年重阳节,他参与学校组织的“关爱老人”探访活动后,感触很大:“那些爷爷奶奶太寂寞了,他们看到我们很开心。有一个老奶奶看完我们表演节目都哭了。我们要多去看望他们。”在他的感召和影响下,更多的同学加入了他的“爱心团队”。节假日,他们买一些好吃的去看望老人,给老人送去了温暖和欢笑。他还带动父亲和几个好朋友积极参与学校旁边的爱心粥屋志愿服务活动,坚持每天早上为孤寡老人、环卫工人们热情服务,给他们搬桌椅、端饭拿馒头、洗碗擦桌。他多次参与学校举行的图书捐赠活动,寄过爱心包裹,参与过爱心募捐,是临颍县出了名的“新时代好队员”。

他说:“做这些,虽然苦点、累点,但却得到了历练,收获了喜悦。”

许靖晨,女,11岁,漯河市郾城区城关镇许洼小学学生。

她热爱劳动、爱护环境、热心公益,不仅自己干,还影响和带动了周围人。前些年,村里环境脏乱差,她就利用放学和节假日带领村里的小朋友捡垃圾、清杂草,不怕脏、不怕累。她还邀请家人帮助他们清扫街道,清运臭气熏天的垃圾堆,宣传保护环境的益处,监督大家把垃圾主动入桶,发动村里很多人参与其中,做“保护环境卫生,人人有责”的宣传者和践行者。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村里人逐渐养成了保持环境整洁的良好习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许靖晨也获得了“环境小卫士”称号。在学校,她带领班级同学种植绿植,绿化校园,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美化环境,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真正做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019年第二季度“新时代好少年”

吴佳昊,男,11岁,舞阳县第三实验小学学生。

他从小就喜爱竹笛。7岁学笛,9岁拜师。每天写完作业,拿起心爱的竹笛,在美妙的音乐世界里无拘无束,自由徜徉。每天一小时的练习对常人来说枯燥无味,难以坚持,但他却乐在其中,从未间断。长年累月的坚持,笛子带给他的不仅仅是清脆悦耳的笛声,更是一种积极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经过刻苦练习,如今他已能熟练演奏专业九级的曲目,在竹笛演奏方面小有名气。2018年,他应邀参加市委宣传部组织的“诗乐风云”文艺会演,演奏《大漠》受到一致好评;在2018年度豫中南“文化中国少年行”比赛中,演奏的《春到湘江》荣获最高奖——“精品艺术奖”。他品学兼优,一直担任班长职务,能力突出,被评为县“优秀学生干部”。

漯河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提供

师豪,男,17岁,漯河高中学生。

他积极向上,热爱生活。在学校里,他遵纪守法,讲文明;在班里,他乐于助人,刻苦学习,为班级争光;在家里,他主动承担家务,为父母减轻负担。在一次去敬老院的志愿服务中,他与老人交谈中,了解到老人们内心的孤独。从那以后,只要时间充足,他便会去敬老院看望老人,让老人们开心是他内心所希望的。在开学之际,他在学校捡到2400元现金,毫不犹豫地将捡到的现金交给学校,由学校转交给了失主。他最大的心愿是能为国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现在的他刻苦学习、积极向上、不断进取,为了实现心愿而不停地努力着。他表示: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靳佳杭,男,14岁,漯河市第三初级中学学生。

他豁达开朗、积极向上,是家人的好孩子,老师的小助手,同学的好朋友。在家里,他常常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学校,他刻苦勤奋,连年获得各科竞赛一等奖和“三好学生”称号。他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在书法比赛、成语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是个多才多艺的“小才子”。在学校,同学只要一遇到困难,他一定出手相助。他还热心公益,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无论是在救灾、还是各种帮困助残中,他都会毫不犹豫掏出自己积攒的零花钱献出自己的一分爱心。每逢节假日,只要有时间,他就带领同学、家人去沙北一家爱心粥屋帮忙摆放桌子,给身体不便的老人端粥送菜。2017年,他当选为“漯河市向上向善好少年”。

陈奕豪,男,12岁,漯河小学学生。

他文明知理、学习刻苦,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少先队员”“优秀班干部”“向上向善好少年”等。他爱科学,勤思考、敢创新,对于新鲜事物他总想一探究竟。家里给他买的玩具飞机、无人机,他总是拆了又装装了又拆,总有他研究不完的问题。今年,他参加了学校的无人机协会,怀着对无人机的极大兴趣,在平时的训练中,他不但注重基本技能的掌握,还勤于思考,积极探索无人机操作技巧,不久便在团队中脱颖而出。在今年的漯河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他作为团队主力,在团队其他成员的配合下,获得了“团体一等奖”亚军,他个人也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今年“五一”期间,他又代表漯河小学参加了第十九届河南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并获得了三等奖。

张卓美,男,14岁,漯河市实验中学学生。

他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在生活中,进取向上、热爱生活;在学习上,虚心上进、勤奋学习;在学校,热爱劳动、奉献自己。每到星期五打扫卫生时,他总是第一个积极参与劳动。细心的他,在最后总会拔掉电源插头,关好门窗才离开。他经常帮助一些老弱病残者,经常到养老院慰问孤寡老人,节假日还会购买礼物赠送给他们。在为贫困山区儿童捐款时,他毫不吝啬的拿出自己的压岁钱,部分书籍和许多旧衣服。他不仅自己做公益还号召家人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他曾说:“我是一只萤火虫,虽然微不足道,却能带来微弱的光亮。一点点荧光汇集,终将聚成光明!”

朱奥玉,女,11岁,郾城区李集镇小学学生。

朱奥玉2岁的时候,在外地打工的爸爸突发脑溢血,在医院昏迷了两个月,不幸去世。家庭的变故使她从小就特别懂事、独立。在家里,她小小年纪就帮爷爷奶奶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知道自己家里困难,从来不乱花一分钱。在学校,她勤奋努力,上进心强,学习一直名列前茅。她还经常给成绩差的同学辅导功课,帮助同学。她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和少先队员团体活动等,在2018年全市网络作文大赛小学组中荣获二等奖。她常说: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去帮助更困难的人。她还在学习之余练习舞蹈,现在舞蹈考级为6级,在郑州、临颍演出多次获奖。这个不幸却爱笑的女孩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变得更加优秀。

张恩泽,男,11岁,郾城区辽河路小学学生。

他热爱集体,是老师的小助手,同学的贴心人;他热心公益,为贫困儿童捐款,为环卫工人送温暖。“贵校育人有良方,小小少年献大爱”这是经济技术开发区河东李小学的校长专程送到学校的一面锦旗。原来,当张恩泽得知河东李小学的留守儿童缺少体育器材时,他就主动联系并委托志愿者团队把自己积攒的200元钱转交到河东李小学,带去他对留守儿童的一片爱心。重阳节时,他发动班级同学,用自己的零花钱购买蛋糕、水果,到敬老院慰问老人;今年5月1日,市志愿者团队开展“五一情系环卫工人,你我共创文明城市”活动,他和好朋友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100多个水杯,送给环卫工人。

吴梦源,女,17岁,临颍县第二高级中学学生。

这是一个先天性脊柱弯曲的孩子,她不能拥有正常的身躯,却是一名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爱笑女孩。她12岁那年,在外打工的妈妈突发急病,给妈妈治病不仅花光了家中的积蓄,还欠下外债。家庭变故使她快速成长,在家她照顾弟弟妹妹,为母亲分担家务。在夜里,她会偷偷流泪,但她面对家人永远只有微笑。她告诉自己和家人这一切终将过去。她的笑容给家庭带来温暖。她在一次次的挫折中蜕变,变得更加坚强自信。在梦源和家人共同努力下,她的家庭已于2018年脱贫。这个爱笑的女孩在学习上也十分认真刻苦,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她被评为县优秀共青团团员、县优秀班干部。

李润鑫,女,10岁,召陵区万金镇鞠庄小学学生。

她有一颗洁白无瑕、善良真诚的心灵。对亲人她是一个孝敬长辈的孩子,对待弟弟妹妹,她更有无微不至的关心。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就留下年迈的爷爷奶奶、年幼的弟弟妹妹和润鑫。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身体不强健了,照顾不了年幼的弟弟妹妹。照顾弟弟妹妹,撑起这个家的重担就落在了一个年仅10岁的孩子身上。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每天晚上,润鑫都要哄弟弟睡觉,整个晚上都要注意弟弟是否睡得安稳。每天晚上照顾一个幼儿,对她来说,已经成为一件习以为常的事。除了照顾弟弟,润鑫还经常帮奶奶扫地洗衣、择菜做饭。她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让这个家其乐融融。

宋启鸣,男,13岁,临颍县城关镇第一初级中学学生。

他踏实沉稳,品学兼优,是一个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好学生。在宋启鸣的家中,父亲勤劳,母亲质朴,兄弟间互爱,家里虽不是很富裕但总是有欢声笑语,和谐温馨。两年前,父母拿出所有积蓄修葺房屋的时候,父亲病倒了。修房加上治疗父亲的病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祸不单行,母亲因为劳累过度也病倒了。当时11岁的宋启鸣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里的生活重担。父亲因病导致四肢无力,母亲又在住院,除了要照顾父亲的衣食起居,他还必须承担起家里所有的家务活和农活。

上初中以后,宋启鸣就必须住校了,他只能利用周末时间来干积攒下来的家务活,清洗一周甚至两周积攒下来的衣物,为父母亲做可口的饭菜。每每说起这些,父亲的眼里总有泪水打转。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