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 本报记者 董珉 文/图 本报记者 李林润 通讯员 谢海良 版式 本报记者 李树森
2019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也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举国欢庆的时刻,作为河南省创办最早的高职院校之一的漯河职业技术学院也将迎来建校75周年和高职办学20周年。建校以来,漯河职业技术学院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里程,走在了全省高职办学的前列。近年来,该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坚持党对学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以党建高质量引领业务高质量,学院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
党建精业务强,以党建高质量推动业务高质量
该院党委秉持“党建精业务强”的理念,以党建高质量推动业务高质量。坚持把党建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的“四同工作法”,取得了党建与业务工作的双丰收。
该院打造党建平台,构筑“红色阵地”,塑造文化品牌,取得了一系列骄人成绩。自主开发了“党员理论测试系统”,承担并圆满完成了2017年以来漯河市近万名党员发展对象的理论测试工作。独自开发了“红映漯职”智慧党建云平台,并被评为漯河市党建“百优”微平台。将党建文化墙、文化长廊、党员活动室等打造成了宣传党建文化的鲜活载体,拓展党员学习教育的阵地。党建文化长廊被评为漯河市“百优”党性教育基地。多个基层党组织荣获“先进党组织”“过硬党支部”称号,实现了党建高质量。
在党建高质量推动下,该院先后获得教育部首批百家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国家优质校建设单位、中国十大特色高职院校、全国企业招聘首选十佳高职院校、中国十大名牌高等职业院校等多项荣誉,实现了业务高质量。该院在办学中实现了突破,每年在省级以上大赛中获奖都在300项以上。2018年10月,在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上,该院老师孔祥林与清华、北大、哈工大、西工大等数十所名牌重点高校的老师同场竞技,并荣获一等奖,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是获得一等奖的12所高校中仅有的专科院校,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同年11月,在河南省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该院老师李诚诚与河南省102所高校的5000多名思政课教师同台竞技,最终荣获特等奖,是特等奖中仅有的高职院校选手,漯河职业技术学院也成为全省唯一入选优秀组织奖的高职院校。
以党建引领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三全育人”出成效
在办学中,该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以特色党建引领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着重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深入推进“三全育人”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该院先后被评为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河南省“三全育人”试点高校。该院国旗护卫队荣获河南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大学生先进集体称号。“没有什么可以折断梦想的翅膀”残疾学生郑桂桂等多名同学的事迹入选全国高职高专“创新发展高职教育论坛”典型案例;优秀毕业生陈明杰被评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其剪纸作品被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收藏;优秀毕业生顾翔曾获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优秀毕业生郑桂桂多次登上“我要上春晚”“中国达人秀”的舞台,为学生树立了自强不息的榜样。
以党建引领优秀的校园文化,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出实绩
该院党委精心打造了爱国、励志、感恩成才和经典文化传承四大校园文化品牌,并以此为育人载体,将思政教育和全面发展思想贯穿于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思政品牌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该院先后荣获河南省首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试点学校、河南省高等学校网络文化建设精品项目院校称号。
依托“校国旗护卫队”和“国防预备队”,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爱国主义品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红色校园文化。该院思政工作品牌——“红色校园”先锋队被评为2016年河南省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红色校园”先锋队被河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评为“河南省优秀大学生群体”。国旗护卫队还被河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评为“见义勇为先进集体”,参加了河南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大学生事迹巡回报告活动。把国防教育与人才培养融合开展,创新思政教育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政教育活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国防教育文化,成为全国高校国防教育的排头兵。2015年,该院被评为河南省关心支持国防建设“十佳”单位,院党委书记顾文明受到原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的亲切接见。2018年1月,该院被教育部评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以校园微电影大赛为平台,打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励志品牌”。该品牌获得“全国第九届校园文化优秀成果”奖,已成为全国高职院校的领军文化品牌。在品牌打造中,该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传递正能量;用先进文化陶冶情操、净化思想,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育人功能,对大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效果。目前,该品牌已经成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2014年至今,大赛已连续举办6届,微电影作品《丹桂飘香》《淬火人》《贷之罔》等在国际国内微电影大赛中屡获大奖。
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经典育人”的学风建设中,开展“与经典同行”晨读活动,打造“经典文化传承”品牌。在晨读活动中,学生不断接受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完善自我,升华人格。每天早上,上千人在校园晨读的场面已经成了该院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2018年全民阅读活动中,该院党委书记顾文明受邀做客全民阅读“红沙发”高端访谈,介绍了“十年不懈晨读经典”、书香文化育人的情况。《大河报》、腾讯网、今日头条等数十家新闻媒体对该经典文化传承品牌进行报道。
以党建文化为引领,打造特色鲜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
为了让全体师生重温红色历史,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该院以党建文化为引领,营造浓郁的红色校园文化环境,打造特色鲜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
该院在学校行政楼、教学楼精心打造党建文化长廊,把校园原有的宣传橱窗改造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红色”橱窗,添加了各具特色的红色符号,开辟出了党建和“红色”文化宣传的新阵地,构筑了一道靓丽的“红色风景线”。经过精心布置,红色文化已经渗透到了学校每一个角落,校园的一草一木都闪烁着红色之影,师生的一言一行都折射着红色之魂,校园时时处处都充满了红色精神。校园红色文化作为党建创新工作的新窗口、宣传红色党建知识的新载体、教育师生的新阵地,受到广大党员学生的欢迎。在红色精神的鼓舞下,师生们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迎接建党98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思政工作,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
该院开展“红色文化育人”活动,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学要求的具体体现,是思政教育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积极实践。党的十九大以来,该院以党建为引领,精心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创新开展思政课教学。
不同于以往的传统课堂教学,“行走的思政课堂”不拘泥于教学场所,把当地红色教育基地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尺讲台。在教学中,老师带领学生边走边学,边听边体验,师生同唱红色歌曲、重温入党誓词,给学生带来更深刻、更直观的教学体验,让他们在切身体验中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激励广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在实际感受中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仰望灿烂星空,坚守理想信念;脚踏厚重大地,传承红色基因。在烈士陵园,在纪念馆,在农村田野,在企业车间,到处都有思政教育的讲台和素材。“行走的思政课堂”不再是枯燥的课堂理论宣讲,更多的是鲜活生动的体验。“行走的思政课”点燃了同学们心中理想的明灯,激发了同学们刻苦学习、报效国家的热情。
以党建为引领,用好“学习强国”平台,掀起学习宣传热潮
该院把“学习强国”平台作为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使广大党员做到线上学习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在全校掀起了学习宣传热潮。《漯河职院掀起〈习近平在正定〉学习热潮》《打造红色校园文化,拓宽党建宣传阵地》《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青年唱响五四赞歌》《师生携手剪出〈开国大典〉》等被“学习强国”平台推出,受到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
在办学中,该院将进一步激发党建活力,提升党组织的政治影响力和凝聚力,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骄人的办学成绩向祖国70华诞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