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卫生健康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9月6日 星期

半个世纪的坚守
——记2019漯河市“从医四十年优秀老医师”、市三院眼科名誉院长李钦兹

■文/图 本报记者 王 培

他今年73岁,本可以在家安享晚年、含饴弄孙,却选择坚守热爱的岗位;他工作认真负责,以高尚医德获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和信赖;他从事眼科工作50年,临床经验丰富,曾获漯河市卫生系统行业明星、市“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在今年“8·19”中国医师节表彰大会上,荣获“从医四十年优秀老医师”称号。他,就是市三院眼科名誉院长李钦兹。

50年始终坚守从医之路

李钦兹的行医之路,至今已经走过50载。1970年,他响应党中央“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号召,大学毕业后,到周口的乡卫生院工作。1983年,李钦兹被调到沈丘县人民医院,创建了五官科病区,成功开展穿透角膜移植术,1989年,在当地率先开展了眼科显微手术,当时全省只有郑大一附院等为数不多的省级医院才开展该项手术。

1994年,李钦兹到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工作。尽管一切工作需要从零开始,但他始终努力学习新技术、开展新项目,积极培养优秀专业人才,在我市率先开展了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穿透角膜移植手术。

他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合理分管患者,注重团队建设,提倡并带头做好“传、帮、带”,对下级医生做到放手不放眼。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多给年轻医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有时一台手术术者、助手交换操作位置近数次。正是因为手把手地带教培养,年轻医生的医术才能很快进步。”李钦兹回忆说。在担任眼科主任期间,李钦兹根据每位医生的喜好、专长及工作需要,把眼科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分为前节、后节、屈光、医技几个专业组,让大家各有专长。为了多向省级医院学习,李钦兹还积极争取到河南省眼科研究所的支持与帮助。河南省眼科研究所专家连续4年定期到市三院眼科查房、坐诊、会诊和手术,极大地促进了院内眼科专业技术的发展。在省眼科研究所专家们的指导和帮助下,市三院眼科在我市率先开展了现代玻璃体切割手术,并成立了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漯河分所。

1999年,经市卫健委(原市卫生局)批准,市三院眼科挂牌漯河市眼科医院。该院先后被评为漯河市“重点专科”、河南省“特色专科”、河南省眼科网络分中心、漯河市低视力康复治疗中心,还被评为中华“健康快车”白内障治疗中心。目前,市三院眼科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8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及住院医师9名、硕士研究生2名。眼科分眼前段、后段、眼视光、眼医技等专业组,病床50张,已获得市级科技成果十余项。眼科开展的玻璃体切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非穿透小梁切除抗青光眼手术、复杂性斜视矫正术等在全市领先,在我市及周边地区有较高的口碑。

给更多患者带去光明和希望

2011年,退休后的李钦兹在医院领导的挽留下,热爱眼科事业的他选择留在医院继续发挥余热。

采访中,记者看到李钦兹门诊室排队等待的患者不少是从外地慕名而来。“李大夫不但医术好,对待病人也特别好,为病人着想,我们就是专程来找李钦兹老院长看病的。”一对来自周口的夫妻告诉记者。

“医德至上,要把患者当作亲人。”李钦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让病人及时得到医治,帮助他们早日解除病痛,对于李钦兹来说晚走和加班都是常事。2003年,我市开展“健康快车”白内障复明工程,病人数量骤增。某天下午,李钦兹从临颍县参加活动返回医院后,得知科内还有多位患者等待当日手术,坚持做手术直到晚上11点多。在开展白内障复明工程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该科共完成近千例手术,是市区其他3个医院手术量总和的两倍多。

熟悉李钦兹的同事都知道,他去年曾先后做了心脏起搏器植入及开胸手术,大家都劝他多休息,但是李钦兹对此不以为然。“我现在身体状况还行,还可以坚持上班。党和国家培养了我这么多年,我应该把自己毕生的行医经验和精力奉献给社会和医院。”李钦兹语重心长地说,“眼睛健康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这么多眼病患者等着医治,我看着心里着急啊,我想尽我最大的能力帮助他们!”

在这条行医路上,辛苦劳累在所难免,但能够发挥自身价值,帮助和救治更多的人,李钦兹发自内心感到幸福。在他看来,能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医师、能用自己毕生所学为患者减轻病痛,是他身为一名医生始终要坚守的初心和使命。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