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周鹤琦 通讯员 王会锋 姜科峰 图/本报记者 王晓东 焦海洋 版式/付广亚
风雨砥砺,岁月如歌。因沙澧两河交汇而得名的源汇区,正和着新中国发展的激荡风雷,踏着新时代的铿锵鼓点,凝心聚力,克难攻坚,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全区工业经济强势崛起,商贸物流高歌猛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多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指标位居全市乃至全省前列,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了一份沉甸甸的贺礼。
砥砺奋斗不止步,步履铿锵铸辉煌。作为漯河市的老城区、主城区、核心商业区,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如何再造新空间、再创新优势?源汇区的做法是,立足新时代,确立了“一城两区三镇”发展布局,中心城区“西扩、南延、北优”,在现有城市框架37.42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再造一个新源汇,努力形成“五纵五横”的道路网络格局,“河湖润源汇”的水城格局,环绕全区、河湖相连的城市生态格局,推动全区发展迈入扩容提质的高质量发展时期。
——打造漯河南部新城。围绕“以业兴城”“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把南部新城建设成为全市改革发展的先行区和实验区,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新名片。
——老城区提质增效。着力构建人民路、交通路核心商圈,漯河南部新城特色商圈,长江路、汉江路休闲商圈,沙澧产业集聚区商圈,打造辐射豫中南的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统筹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城市“双修”和“两改”工作,以建设提升形象,以管理提升品位。
——沙澧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倾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现代物流产业基地“三大基地”。
——打造空冢郭镇“经济强镇”、大刘镇“商贸物流重镇”、问十乡“生态宜居名镇”。
在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东风中,源汇区久久为功、精雕细琢,托起了一座蒸蒸日上的特色城区,谱写了一曲普惠民生的和谐乐章。今日之源汇,全区上下正群情振奋、信心倍增,掀起新一轮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新热潮,致力建设富强源汇、生态源汇、活力源汇、平安源汇、幸福源汇,为中原出彩漯河更加精彩贡献源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