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文姣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是建设文明校园的中坚力量。近年来,源汇区实验小学努力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立足本校教育发展的实际,精准发力,将教师成长的目标落实到教师培养的系统工作中,使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教育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脱颖而出,为建设文明和谐校园贡献了力量。
关注每一位孩子的发展,力争让每一位孩子得到全面发展是该校的宗旨。为此,学校抓实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测试等工作,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要求每位教师把好课堂教学关,正确把握课堂教学目标,多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新形式,多研究学生课堂的表现,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适应力与应变力,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中,学校提倡三个“还给”:即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话语权还给学生。本学期,学校继续加大随堂课的监管力度,实施年级常态课领导跟踪管理负责制。各个年级教研负责人负责本年级的常态课管理,不固定、无规律地随即推门听课,每周一的班子例会汇报、反馈本周听课情况。这样全方位、全学期地跟踪听课,督促老师上好每一节课,课课有实效。对于常态课的落实,学校也给老师们提供了更多展示、交流才华的机会,举行全校“优质课大赛暨一年级教学开放周”活动,并择优参加源汇区第五届优质课大赛。
结合教研组活动的实际情况,学校进一步明确教研组长的职责和权利,充分调动教研组长及组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积极探索课题引领下的新型教研形式。通过展示、听课、交流、互动引导教师积极反思课堂教学,倡导教师从问题入手,在实践中学会思考。每周,教研组针对教学中所出现的典型问题、热点问题、症结问题开展专题性教学研讨活动,并把活动中所取得的认识与理念付诸实践,做到研有所获、获有所用,走自我发展之路。
建设优秀教师队伍,就要让老师有开阔的眼界。学校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活动,大力支持老师外出学习开阔眼界或适时聘请专家到校“传经授宝”,并要求外出学习的教师将学习心得与全体教师进行交流,将最前沿的教学理念带回学校,真正做到一人学习,全员受益。实施“名师工程”,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名师工程”有目标、有层次,使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班级管理水平明显的提高。学校充分发挥区级名师以及校内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名师”与青年教师进行师徒结对,着重从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理论水平等方面对其进行指导,使青年教师尽快成为学校教学第一线的骨干。师徒平时轮流上课,相互听课,一周一次,期末师傅上展示课。
学校负责人说:“要建设文明校园,老师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课堂则是主阵地。我们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抓住一切渠道和平台,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推动我校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提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为创建文明校园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