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董 珉 刘 岩 文/图 本报记者 李林润 版式/李树森
沙澧河畔,字圣故里。坐落着一个令人仰慕的求学圣地——漯河市第三初级中学(以下简称“漯河三中”)。
老牌名校 一路走来屡创佳绩
这里是书香飘逸的学园,这里是传承文明的乐园,这里是培育英才的摇篮,这里是成就未来的殿堂。漯河三中始建于1958年8月,1961年正式更名漯河三中,1977年恢复高考后,漯河三中走向了健康发展的道路,教学质量迅速提升,各项教学成绩走在全市其他学校的前列。1997年,经市政府批准,漯河三中和逸夫中学合并,通称漯河三中,采用“公办民助”的办学模式。2017年秋,漯河三中代管开发区实验中学。
漯河三中现有三个校区,84个教学班,近6000名学生,教职工305人,其中高级教师57人,一级教师76人。目前,省市级以上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德育工作者40多人;河南省教育教学专家、特级教师、河南省名师、 河南省骨干教师1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学术技术带头人7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39人。漯河三中,汇聚了一支德才兼备、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荣获河南省师德、师风先进校荣誉称号。
走进漯河三中,每一个走进校园的人都会感到校园每处都别具匠心,似乎每景每物都在说话。赫赫醒目的办学理念“关爱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尊重家长,让每一位家长都感到满意;善待教师,让每一位教师都获得成功”,令人振奋。这三句话,是全校教师追求的座右铭,“怀天下抱负,做未来主人” “树立高尚品格,追求渊博知识,成就栋梁之材”更是三中人打开文化之门、放飞理想的金钥匙。校园是无声的力量,走进校门,你会立刻感到扑面而来的生机与活力:宽敞整洁的教室充满人文、书香气息;教室内外走廊过道的名言、警句,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孩子的品行;设施齐全的多媒体教室,成为学生拓展真知的舞台;平整干净的校园场地,活跃着孩子们矫健的身影;生机勃勃的鲜花绿树,在微风中向师生频频点头。清晨,书声琅琅,孩子们迎着朝霞认真阅读,尽情地享受着美文诵读带给他们的快乐。黄昏,夕阳沉暮,孩子们踏着余晖与阳光锻炼,尽情地挥洒自由与欢乐。打造绿色校园,“创有特色、有品位、有朝气的学校;做有追求、有激情、有魅力的教师;育有理想、有文化、有个性的学生”的教育理念正在悄然形成。由校长赵国强、党委书记樊留根带领的管理团队,正带领着全体教师职工,用心培育着近6000名意气风发的未来之星,共同实践着“团结、务实、创新、永争第一”的三中精神。
名师摇篮 打造精英教师团队
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为鼓励每个老师成为那颗摇动的树、那朵云、那个灵魂,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的个人素养、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和奉献意识的塑造,开展了四个“十”工程,即十大党员、十大优秀教师、十佳青年教师、十佳师德标兵,打造德艺双馨的教师团队。
“三尺讲台,终岁莫问枯荣事;两袖清风,回首只闻桃李香。”漯河三中教师也始终把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用爱心对待每一位学生,为他们构筑迈向成功的基座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知识渊博,教艺精湛,乐于奉献,关爱学生” ,是漯河三中教师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学校以“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和“名师培养工程”为契机,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各种培训、研讨、交流活动,构建多元化培训平台。学校先后派出了白俊凯、包丽娜、丁爱虎、林永刚、欧阳鹏等老师参加国家级培训,赵国强、冯秀杰、杨二敏、李建军、赵平新、高宏伟等老师参加省级培训,每年学校参加市级以上培训和研修的教师达200余人次。这些活动,不仅是业务理论的学习,更是思想认识的提升,有效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学校充分发挥老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开展“师徒结对子”, 实行青年教师“双导师”培养制度,由学校选派一名同科组的教师和一名班主任分别担任“学科导师”和“班主任导师”,与该青年教师结成对子,形成指导与被指导的师徒关系。学校积极为青年教师搭建平台,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基本功竞赛、优秀课评比等活动,通过同伴互助,带动学校群体科研活动深入开展,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立师先立德,漯河三中在提高教职工政治思想水平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师德教育。学校举办了知识讲座、经验交流、师德论坛、师德主题征文等师德教育活动,在《漯河三中报》开设专版,刊登教师的德育论文、教育案例、管理经验,宣传师德标兵和优秀班主任的先进事迹,弘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师德风范。学校以“漯河三中十佳师德标兵”评选活动为载体,在全体教师中营造“树典型、学先进、当标兵”的浓厚氛围。2013年,漯河三中被评为“河南省师德师风先进校”。
成功的教育,收获必是教育的成功。办学以来,漯河三中视教育质量为发展的生命线,在业务能力培养方面,目前已经建立了“学校——年级组——教研组”三级培训组织,开展了“青蓝工程”“栋梁工程”“名师工程”三大工程,构建教师培养长效机制,中高级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教师集体备课,批改作业,集体教研,使教师的整体能力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人才沃土 育人育德全面发展
漯河三中,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德育为先,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学校进行新时代好少年评选活动,评选出校级新时代好少年32人,曹文溪和靳佳航被评为“漯河市新时代好少年”。通过组织国旗下讲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消防演练、主题班会、宿舍内务治理等形式,不断加强德育工作,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为学生奠定了坚实的成才基础。学校以传统节日、宣传日、纪念日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如利用劳动节,开展劳动体验活动;利用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国庆节、香港澳门回归纪念日、全国公祭日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利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服务人民的意识;利用国际禁毒日和全国法制宣传日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等;通过各年级考试纪律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美好品德等;通过组织学生假期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丰富德育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努力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彰显环境育人的特色。走进漯河三中,满园五彩缤纷,学生风采、文化长廊、名人名言无疑是一部部真实可见的 “教科书”,整个校园人文环境温馨,学习气氛积极浓厚。每位学生都能拥有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拓展了广阔的学习空间。
在大力推进德育工作的同时,学校还十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按照 “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的办学目标,增强安全意识,开展紧急疏散演练,广泛发动学生开展文体活动,不断增强学校内部活力,形成了办学特色。成立了学生书法、体育等爱好小组,经常开展演讲、征文、歌咏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请进来走出去,相继开展了经典诵读、书画比赛,传统体育、书法、戏剧进校园,学生祭奠烈士陵园、祭奠许慎墓,清明植树、假期外出研学等活动,紧紧把握教育质量这条生命线,以生为本,走内涵发展之路。道德教育为首,素质教育为重,促使学生会做人、会求知、会劳动、会生活、会健体、会审美,为他们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在班级里,每名同学都有自己的“责任田”。把班级所有的事情都承包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来承包一块“责任田”,通过让学生充分行使“主人”的权力,最终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良好氛围。在校园里,每个班都有“小卫士”, 通过让学生行使监督的权利,最终形成“人人严律己,律己为大家”的共识,
在漯河三中,学生与老师既是学与教的关系,也是携手互助的关系。在把学生当助手的过程中,逐步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融洽、互助的师生关系。课堂上学生争相举手发言,课外凉亭下认真读书,每天的校园都是那么祥和。
硕果累累 再攀新高峰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漯河三中始终不渝坚持铸造一所有“团结、务实、创新、永争第一”精神的示范学校,创造出了骄人的成绩,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十二五全国重点实验基地、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卫生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单位、漯河市文明校园、漯河市最美校园、漯河市义务教育先进单位、漯河市首批示范性初中、漯河市重点高中输送人才先进单位等诸多殊荣。在历年的中招考试中,漯河三中更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曾经从1980年到1999年取得19连冠!近十年来,更是连攀高峰,无论是考入漯河高中总人数,还是中招全市前十名,漯河三中都遥遥领先。2014年、2015年、2016年、2019年,在中招考试全市前十名中,三中每年均占5人;2018年,中招全市前8名,三中独占6人;孙亚茹、任洁帆、王宇琪、李明阳、白韵琳、许园同学分别夺得2013年、2014年、2016年、2018年、2019年漯河中招状元。2014年以来,连续六年中招考试超过漯河高中第一批录取分数线人数均有300人,以遥遥领先的绝对优势雄踞全市第一!
历史的厚重和现实的成就,无不彰显出漯河三中的时代风范。“海阔鸥击翔,风动一帆扬。”如今的三中人,正承载着新的希望,驾驭着新的机遇,勇攀高峰,努力迈向新的彼岸、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