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水韵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9月27日 星期

父亲的心愿


■余红丽

70岁的父亲,建造过三次房子,分别是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和2000年之后。

20世纪60年代建的是土坯房。我是父亲的第一个孩子,小的时候我就在土坯房里出生。土坯房的根基用了几层砖,墙体全部用土坯垒成,屋顶用茅草覆盖。三小间土坯房最怕夏天下暴雨、猛雨,厚厚的茅草挡不住雨水的攻击,往往是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我家的茅草屋可不就是民间故事《漏》的原型嘛!1975年的大洪水,让村子里许多房屋都倒塌了,我家的茅屋虽幸免于难,但需要不停地修补。覆盖屋顶的茅草一年更换一次,墙体也出现了裂缝,建新房已经刻不容缓。

1978年以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许多村庄矗立起新瓦房,蓝砖、蓝瓦,一砖到顶,谁见了都啧啧称赞。在一片低矮的茅草屋中,新式瓦房俨然鹤立鸡群。

父母也在筹备我们的新瓦房。拉土、拉沙,然后是活泥、打坯子、整坯型、晾坯。土坯晾干后开始装窑、烧窑、饮窑……干这些活都是趁着农闲时候。那时候耕地用牛或者驴,收庄稼都是纯手工和脚力,没有机械化助力。就这样,父亲和母亲用了差不多三年的时间,才准备齐了盖房子用的砖瓦、木料等。

盖房子没有专业的建筑队,都是请人帮工,趁着农闲时节,提前约好亲戚朋友,以及村里的青壮乡亲帮忙,中午、晚上管两顿饭,不给工钱。谁家盖房子都是这样,相互帮忙。动工盖新房时,父亲和来帮忙的人一起干活,缺少什么东西,得丢下手里的活赶紧去找或者借。母亲负责做饭,每天天不亮,就蒸好一大锅宣腾腾的白面馒头。下力的人,必须得多吃馍,否则没力气干活。

房子主体结构完工,上梁很有讲究,按照男主人的年龄准备上梁馍、冰糖快,大梁落成,从房子上往下撒。馍头很小,比大人的大拇指肚大不了多少。村里的小孩子都时刻关注着,谁家新房上梁了,大家都争着去抢“上梁馍”。盖好的新瓦房,屋子里的墙面用白灰抹得白生生的,地面是砖铺的,窗户也由小木窗换成了大玻璃窗,宽敞、明亮,看着舒服,住着更舒服。

转眼到了2000年之后,父亲又建造了一次房子,这次是楼房,建房子用的原料都是买现成的。村子里成立了专业的建筑队,建造房子只用付工钱就可以,一切不用操心。两层新小楼,窗户是推拉式铝合金窗,比瓦房上的窗户更大。墙体外面抹了一层灰水泥,又罩了一层白水泥,看着都洋气。屋内墙面用涂料抹得可以照镜子了,地上铺的地板砖。家具家电也都换成了新的。

但这一次建房,我们的心情没有了当年建瓦房时的激动和惊喜了,因为四乡八村已到处都是小楼房。县城里的商品房也已经可以和大城市媲美,村子里的人开始把目光转移,在城市里买房、安家。今年,父亲出门旅游了两趟,回来后又有一个心愿,他想把小楼拆了,改建成别墅。他觉得别墅的设计美观、大方,结构上更合理,住着更舒心。只是他年纪大了,如果再年轻二十岁,他真想再试一次。

一个家庭的小变化,背后是国家的富强。小家迈出一小步,国家已经跨越了一大步。现在的生活这么美好,谁又不想越活越年轻,多做几件称心的事情呢?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