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版
本版新闻列表
 
2019年9月30日 星期

且看老街踏歌行
——源汇区老街街道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纪实
市委书记蒿慧杰调研老旧小区改造和红色物业管理情况。
区委书记王继周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参加活动。
区长王凯杰参加老街办事处新华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活动。
“红周六、先锋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活动正式启动。 本报记者 范子恒 摄
“双报到”党员为小区楼梯间清理杂物。
本报记者 李慧宇 摄
滨河春天小区每年举办一次“百家宴”,大家欢聚一堂,共叙邻里情。
本报记者 李慧宇 摄

文/本报记者 张晓甫 版式/付广亚

红色老街 “马甲红”成为流行色

8月份,东安街党小组长陈红乐等人组成的党员志愿服务队被新华社记者报道后,又迅速上了人民网、新华网等各大网络媒体的地方头条。一时间,“马甲红”成了老街的流行色和代名词。

早在2013年,老街街道就推出了“红马甲”党员志愿服务活动,陈红乐是该街道党建工作持续发力的一个典型代表。目前,老街街道辖区内活跃着78个党员志愿服务团、158个党员志愿服务队、3000多名党员穿上了“红马甲”。广大党员随着党员四级网络管理体系下沉一线,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光辉形象,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和精神指引。

优化组织设置,加强教育管理。街道党工委坚持党建工作全覆盖,把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了辖区每个角落,4个社区党总支划分出12个小网格并成立党支部,在相应的楼院成立了37个党小组,把社区、非公企业、机关党员都纳入党组织进行管理,形成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的“四级管理”体系,每一名党员都纳入到了党组织的监督管理之中。结合“双报到”工作及时调整街道大工委成员单位,将市第二人民医院、老街工商所、老街派出所列入成员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开展共建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采取阵地、家庭、流动、网络四种讲习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先后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20场次。街道党工委利用“务实老街”微信公众号、党员群众微信群等,以“空中课堂”的形式定期推送学习内容,有效弥补了不同类型党员学习教育的漏洞。街道党工委完善了《智慧党建信息化管理平台积分管理办法》,把基层党建融入网格化信息服务平台,按照“互联网+”的工作思路,探索智慧党建的工作新模式,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执政能力。成立深入纠“四风”持续转作风工作领导小组,制订行动实施方案、工作台账、整改台账,科级领导干部建立了个人整改台账和完成时限。班子成员和科级干部按照“双争”要求,结合自身工作重点,建立目标任务清单,在4个社区便民服务大厅设置“服务评价器”,在各社区“阳光三权”微信公众号和办事处“务实老街”微信公众号进行公示。将党员的工作业绩在网上“晾晒”,以列表对比的方式进行展现,对党员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和履职尽责情况进行评价,真正形成“用数据说话、凭数据决策、以数据服人”的大数据管理党员的新模式。在全市率先实现群众“进了社区门最多跑一次”,保证了“放管服”改革在老街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

严格监督要求,营造廉洁氛围。贯彻落实“两个责任”要求,扎实推进“一岗双责”工作责任制,完善了“互联网+纪检”工作模式,扎实开展了“学法纪、守规矩、转作风、促攻坚”教育活动和“以案促改”活动。每位班子成员对自己责任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责,年终向党工委书面汇报落实情况。将党工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从严治党要求进行层层分解,对应落实的工作任务实行清单管理。

活力老街 “楼宇经济”变成真金白银

交通路、昌建外滩等多条商业街区特色明显,人流如织;大商新玛特、新大新等大型商超定位精准,发展势头迅猛;受降路农贸市场各种特色商铺鳞次栉比,“菜篮子”和“肉袋子”辐射到了数公里外……历经沧桑的老街,在经济发展的潮流中始终砥砺前行,辖区的商贸业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和生机。作为市中心繁华商业街区,老街街道通过成立“一站式”服务中心,确保每一家企业、商户享受全方位的“保姆式”服务,积极打造并不断优化良好的营商环境,让大商好商纷纷扎根落户,让“楼宇经济”变成了真金白银。

优化营商环境。以优商、稳商、促商为发展理念,全面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号召广大党员干部争当企业的“店小二”。利用墙体标语、横幅、LED屏、广播、宣传栏、公示牌等载体,通过现场讲解、媒体互动等方式解答群众的各种疑问,实现静态和动态相结合,形成优化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和欺行霸市、强买强卖、吃拿卡要、强揽工程等违法行为,及时排查化解项目建设中的矛盾纠纷,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环境。持续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等程序,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拓宽信息公开渠道,切实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综合治税增实力。街道成立了经济发展综合指挥部,每季度对辖区街道、市场、门店进行清查,了解商户的经营情况,建立健全商户档案,把税源户籍化管理落到实处,并根据调查的实际经营收入,及时进行税赋调整,确保辖区税源的应收尽收。以东方时尚公寓、昌建外滩写字楼、公安街昌建快捷酒店作为平台,先后引进52家楼宇公司,去年一年“楼宇经济”实现税收1700万元。

平安老街 万家灯火永祥和

2000多家商户、流动人口近万人……地处全市繁华商业街区的老街,辖区治安关乎全市治安大局,关系数万百姓平安。面对环境多样、主体多元、对象复杂等综治工作新形势,魏留宏带领老街街道“一班人”,以“互联网+平安建设”的新思维,采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和网络化手段,探索出了综合治理的“老街模式”。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街道将辖区划分为四大网格,把每个社区划分为4~6个单元网格,确保辖区每家商户、居民、企业均处在治安环境网格化管理之中。根据人、地、事、物、情、组织等情况,将网格划分为住宅、商务商业、企(事)业单位、人员密集场所四个类型;根据社会管理秩序、治安环境状况,将所有网格划分为日常管理、一般防范、重点关注、综合治理四种等级。各网格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包片区”平安建设责任制,机关党员干部以网格管理员身份深入片区开展民情专递、人民调解、法制宣传、信访代理、综治维稳信息掌握、流动人口信息采集、社会事务管理服务等工作,将社区管理工作向院落、向居民住户延伸,切实做到“网中有格、按格定岗、人在格上、事在网中”,实现网格全覆盖、工作零缝隙,为居民提供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

建立完善“指挥大统一、资源大整合、维稳大巡防、矛盾大调解、民生大服务、执法大协同”6大工作机制,实现对社会及群众的优质服务与管理,做到服务群众“零距离”、辖区管理“全覆盖”、群众诉求“全响应”,形成“重心下移、主动融入,管理规范、服务到位,资源共享、信息共用”的平安建设工作新格局。目前,老街办事处已组建了4个平安建设一级网格,20个二级网格、97个三级网格。

“雪亮工程”点亮平安智慧之光。投资260多万元打造了“人口基础信息全涉及、社会管理信息全囊括、视频监控信息全覆盖、一网录入天下事”的综合服务信息化平台,投资120多万元建立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130个摄像头基本覆盖了辖区的每一个居民楼院、辖区单位。依托互联网监控系统,在辖区各网格内建立平安微信公众号,群众商户加入微信圈后,对身边发生的事件可及时上传至指挥中心,实现了治安、城管、交通、环保、安全生产、应急等全天候的综合监控,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迅速作出分析、研判、处置。通过实施“雪亮工程”,把治安防范措施进一步延伸到群众身边,发动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共同监看视频监控,筑牢治安防控的“篱笆”,不仅为群防群治注入新的内涵,而且能够增强群众对社会治安的认同感和主体责任感,有效解决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这是一条“红色老街”,新形势下,以党建引领为核心,辖区内的“红马甲”、网格党支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让党和人民手拉手、心连心;

这是一条“平安老街”,平安建设等先进经验曾作为唯一的乡镇办在全国综合治理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党工委书记魏留宏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综合治理表彰会上受到习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的接见;

这是一条“活力老街”,作为全市商业街区的桥头堡、排头兵,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顺势而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楼宇经济”变成了真金白银;

这是一条“幸福老街”,由背街小巷实现华丽蜕变,家庭和睦、邻里融洽、互敬互爱的文明新风吹遍辖区的每个角落……

浩荡东流的沙河水,滋润着这片1.89平方公里的热土——源汇区老街。从上世纪初,一条东安街见证着老漯河水旱码头的商贸往来,到现在下辖老街、新华街、受降路、滨西4个社区,总人口2.7万人,老街街道始终勇挑大梁、创新探索,率先在全市建立党建智慧平台,率先在全市成立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率先在全市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率先在全市落实党组织党员“双报到”,率先在全市开展“红马甲”志愿服务活动,率先在全市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率先在全市开展党员“包片联户”活动,率先在全市老旧小区探索“红色物业”管理模式,经济社会发展驶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了一份精彩大礼。

幸福老街 美好向往成现实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东安街,遍布青瓦红墙的三角巷……在老街街道,你不仅能看到灯红酒绿的现代城市景观,还能找到魅力十足的特色街景。近年来,老街街道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从辖区环境的改变,到居民素质的提升,再到道德文明的普及,演绎出了一条民生改善、文明和谐的“幸福老街”。

全力整治辖区环境。持续加大对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的改造投入,实行“红色物业”管理新模式。仅去年一年,老街街道先后投资700多万元对辖区内108个老旧小区、32条背街小巷进行改造,达到了灯明、路净、管道通的标准。大力推行“红色物业”管理模式,涌现出了以滨河春天为代表的一大批精品小区。市委书记蒿慧杰对“红色物业”管理模式作出批示:“老街街道办积极探索红色物业管理新模式,是践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实际行动和生动实践,也是牢树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的有效探索。”在城市网格化管理方面,社区党组织成立12个网格党支部,建立38个楼院党小组,真正实现了“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培养指导有公益心、责任心的业主代表成立业主委员会,与社区党总支、居委会、小区党小组共同推进业主自治,楼院党小组培育出了一大批红色物管机构,有效破解了老旧小区的管理难题。

着力提升居民素质。街道把提升居民素质作为“创文”工作的主线贯穿始终,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和动员组织力度,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制订《老街办事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细化分工、落实责任、做好保障。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依托,开展形式多样的进基层、进楼栋、进家庭等主题宣讲活动,与社区现有的议事厅、党员接待日等活动结合起来,吸引更多党员群众参与其中,及时了解社区居民的所思、所想、所盼,发现、解决居民的烦心事,凝聚共建美好家园、共创和谐社区的合力。

积极实施德育工程。在辖区内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文明家庭、孝贤模范、好少年等先进人物评选,组织家风文化进基层、践行价值观友善在社区、书香漯河全民读经典等群众性活动,大力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及全民守礼行动。对“身边好人”“最美媳妇”“最美少年”等道德模范进行广泛宣传,形成家庭和睦、邻里融洽、互敬互爱的良好社区文明风尚。仅去年一年,下辖的4个社区先后开展“我们的节日”、百家宴等活动90余次,在辖区内营造出“家庭和美,邻里和睦、社区和谐”的良好氛围,提升了居民群众对“创文”工作的满意度。去年在全市“创文”开展的月度评比中,多次获得全市第一的好成绩。今年上半年,“创文”评比取得综合得分全市第一的好成绩。

勇于担当、务实重干,简短的八个字道出了老街精神,说出了百姓期盼。新形势下,老街街道将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发展新活力,展示城区新品质,共享发展新成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谱写出新的辉煌篇章!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