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专版
本版新闻列表
 
2019年9月30日 星期

丹桂飘香颂辉煌
——召陵区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召陵行政新区夜景
环境优美的居民小区
河南省实验学校漯河小学
功能完善的召陵区人民医院
中国(漯河)电子商务产业园掠影
双汇第二工业园
源隆肠衣低聚木糖生产车间
亿博橡胶生产车间
韵达速运厂区
际华三五一五生产车间
申通快运分拣中心

文/本报记者 张晓甫 图/本报记者 焦海洋 版式/李树森

这是一座工业强势崛起的活力之城!

这是一座电商物流飞速发展的创新之城!

这是一座人气鼎旺、生态宜居的魅力之城!

许慎高级中学

金风习习,丹桂飘香。召陵建区15年来,全区上下艰苦创业、务实重干、攻坚克难,经济发展充满活力,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社会事业蒸蒸日上。如今,全区上下正在强力实施“二次创业”,聚力推进“工业强区”“服务业兴区”,全面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形成了勇往直前、砥砺奋进的干事创业热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决定性基础。

工业大发展 “质”“量”协调发展

工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脊梁。区划以来,召陵区始终坚持“工业强区”这一发展战略,坚持以高质量发展工业经济为中心,勠力同心,克服工业底子薄、生产要素短缺等基础性问题,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招大引强、推动项目建设投产达效、引导企业转型技改创新、全面深化企业服务等手段,使工业经济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质”和“量”协调发展。

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区工业企业已达到444家,规模以上企业从建区时的10多家发展到79家。2018年,全区第二产业实现生产总值97.4亿元,同比增长7.9%,居全市第二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居全市第二位。

特色产业加快集聚。以双汇第二工业园等诸多龙头企业引领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蓬勃发展,以永光电力等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加速发展,产业特色日益显现。

骨干企业不断壮大。大力实施“工业1351”培育工程、“十百千”亿级重点企业培育工程、重点工业企业倍增工程等,双汇第二工业园、世林冶金、永光电力等一批重点企业成为全区工业支撑,漯效王生物、亿博橡胶、众锦食品等企业相继挂牌“新三板”。际华3515已通过国家工信部审核,成功申报第四批绿色制造(绿色工厂)。世林冶金、永光电力、亿博橡胶、源隆生物4家企业成为2019年度河南“专精特新”优质中小企业。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深入实施“三大改造”工程,推动开展清洁生产提升行动、智能制造示范推广,推进企业技术改造。通过改善提高产品质量、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节能降耗减排,加快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引导企业逐步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转型。亿博橡胶引进了世界一流的意大利比尔玛脉冲试验机和韩国世振缠绕机,并通过网络营销、国外参展来开拓国际市场,成为中国液压软管行业一颗耀眼的新星。永光电力完成了机器人焊接设备升级,引进了国际领先、亚洲一流的日本批量型干燥法镀锌工艺及设备,镀锌工艺、环保水平亚洲一流。豪强科技研发的“10MV/20kW电子直线加速器”获得河南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红黄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引进了世界领先的LED全自动封装生产线及广告标识照明、灯带照明产品自动化生产线,LED模组占据国内市场30%的份额。

电商物流大提速 紧跟时代发展的节拍

谁把握住了电商物流,谁就跟上了时代发展的节拍。在召陵区,规模成型、运作成熟的中国(漯河)电子商务产业园已经成为该区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超前规划,全面提升。按照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创建标准,中国(漯河)电子商务产业园形成了“一港一院七中心”,即智能物联港、电商学院和网商运营、网商创意、网商孵化、跨境电商、物流分拨、生活服务、生产加工七个中心。投资600万元实施网商运管中心提升工程,涵盖路演区、综合办公区、产品展示区、电商服务中心等功能的展示中心全面提升了园区的档次和形象。双汇集团、南街村集团、卫龙食品、旺旺集团等知名企业已强势入驻展示中心。

精准邀商,精心选商。聚焦电商产业,明确区直经济部门每年招引电商项目不少于3个,各镇(街道)及其他区直部门每年招引电商项目1个以上。通过产业招商、驻地招商等方式,先后赴北京、深圳、上海、杭州等地精准对接项目,邀请丰树集团、颐高集团等60余家电商及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110余人次来区考察对接。已新签约丰树漯河现代物流园、顺丰速运漯河分拨中心等十余个大型电商及配套项目。通过建立“政府+园区+运营商”的三方合作运营机制、提高电商园入驻审核门槛、健全考核办法等,精心筛选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税收收入高的高成长性电商企业入驻园区。

拓展链条,物流集聚。今年1月~9月,物流企业实现税收1000多万元,同比增长28.5%。丰树现代综合物流园等项目即将开工建设,京东物流园等一批税收收入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正在跟踪落地。在智能物联港作用的发挥上,积极发挥智能物联港公共保税仓保税仓储、进口商品体验、跨境电商服务、快递物流分拨等作用,已与我市及周边7地市100多家企业开展业务合作。在规划建设物流专业园区上,规划了总面积3.6平方公里的龙江现代物流产业园,根据日常运营需求投资1.6亿元配套建设宜兰路等6条道路,建设采购中心、区域分拨中心、配送中心。据邮管部门实时监测,中国(漯河)电子商务产业园方圆1平方公里内日均快递中转量突破300万单,峰值达410万单,占全市快递分拨总量的85%以上。漯河同郑州一起成为全省快递物流分拨转运中心节点城市。

城区大变样 人气鼎旺生态宜居

15年前,这里曾是荒草野地,砖窑林立;15年后,一个高楼矗立、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生态宜居新城区屹立在世人面前。目前,召陵行政新区的道路、雨污分流、亮化、绿化自成体系,已入驻区直办公单位、社会事业、房地产及商贸物流项目等近60个,医院、学校、商业、金融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

道路网络日益完善。区划以来,召陵区坚持多措并举,按照规划高质量建设城区道路,城区道路全部按城市道路标准设计施工,道路排水全部实行雨污分流,供排水设施达到全市一流。截至目前,召陵行政新区共建成道路19条约30公里,从南到北建成了锦江路、渭河路、黄河路、汾河路、滦河路、颍河路、淞江路7条道路,从东到西建成了东环路、玉山路、庐山路、韶山路、为民路、富兴路、祥云路、中山路、桐柏山路、新川路、燕山路、香山路12条道路,形成了 “七横十二纵”的路网框架。

功能配套日臻完善。随着道路建设的推进,召陵行政新区的机关办公、住宅小区、学校、金融、商贸等配套设施逐步完善,目前已具备城市所需的各项功能。区划以来,相继完成了上城公馆、天明第一城、东郡华府、博睿国典、瑞贝卡家天下、泰威中央公园、亿博翰林汇等十多个居民小区的项目建设;完成了黄集安置房、英杨安置房、范庄安置房和洼张安置房的建设,入住率逐年上升,新区人气越来越旺。同时,相继建成周彦生艺术研究院、区实验中学、许慎中学、许慎高中、省实验学校漯河小学,引进投用了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建成投用了区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引进并建成了豫中南农贸物流中心,开工建设了荣昌商业广场大型综合体项目,建成投运了万景花园酒店、金色龙湾酒店;筹资8400万元建设“生态调水”工程,建成生活用水管网并运行,燃气管道铺设已遍布各个小区,供暖主管道也铺设进入召陵行政新区。

城市品位日渐提升。建设了市民广场公园以及中山路、瑞贝卡、金色龙湾、中山路、银河湾、金色龙湾、锦江路等多个街头游园;将穿城而过的汾河改造成景观河,沿河两岸规划大面积的绿化美化空间;高品位实施黄河路亮化工程和滦河路提升工程,策划了漯河会客厅·龙湾美食街项目,启动了召陵新区汾河水系建设项目。

民生大改善 居民获得感更强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召陵区的努力方向。区划以来,召陵区坚持以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稳定、保障社会和谐为宗旨,从解决困难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认真落实社会救助政策法规,全面建立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养老、医疗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他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织就最后一张安全网。

城乡低保应保尽保。以低保专项整治、城乡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为抓手,城乡低保工作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2005年每人每月130元增加到520元。农村低保按A、B、C三类分档救助,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2005年的每人每年840元提高到3860元。所有资金实现了按时、足额社会化发放。

临时救助和医疗救助应救尽救。通过城乡医疗救助实现农村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区域内医疗机构住院“一站式”即时结算,极大地提高了医疗救助的时效性,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自2016年7月份开始,临时救助采取“一事一审批”的方式,由季度申请受理改为按月受理,并将救助金额在1000元以下的审批权下放到各镇(街道),真正实现“救急难”。

养老服务老有所养。积极筹措资金对全区敬老院进行改(扩)建,完善为老服务设施,全区5所敬老院整体容纳能力达1500多人。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金由2005年的1200元/年(集中供养)和1000元/年(分散供养),提高到5018元/年(农村)和8112元/年(城市)。建成了金康护理院、健安护理院,两所养老机构拥有床位近400张,全部采用养、医结合模式,在养老院内设护理院,使入住老人得到全方位服务。扎实推进农村幸福院和日间照料中心建设,积极争取福彩公益金和上级财政补贴,集中建设了一批以提供休闲娱乐、就餐、临时休息等服务为主的农村幸福院。全区已建成农村幸福院94个,可提供床位790张。建成了漓江路社区、万祥街社区和东方社区等十个日间照料中心,为社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日托、康复、精神慰藉等社会化服务。大力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以家庭为核心,以社会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政府推动,社区互助,通过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开展专业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服务。

全面落实高龄津贴政策,做好民生实事。自2019年1月1日全市高龄津贴全面发放以来,共为全区近万名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发放高龄生活津贴531.6万元。其中,80至89周岁的,每人每月发放60元;90至99周岁的,每人每月发放100元;100周岁以上的,每人每月发放500元。及时为残疾对象发放困难生活补贴和重度护理补贴,残疾人两项补贴按每人每月每项60元按时足额发放到位。

专项救助关爱民生。积极推进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在全面摸排的基础上,录入全区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坚持重点救助和无偿救助的原则,加大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力度,重点做好流浪未成年人和患危重病、精神病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

回顾过往,辉煌成果增添了奋进的动力;展望未来,宏伟目标指引了发展的方向。今天的召陵,正乘着“二次创业”的东风,主动作为,科学谋划,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各项工作均迈上了良性、高速发展的轨道。一个经济加速腾飞、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幸福的新召陵正在迎面走来!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