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王 辉 图/本报记者 张晓甫
一泓清水进农家,香甜甘冽润心头。笑容绽放在贫困群众的脸上,是水利扶贫成效最真实的体现。
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水利系统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深融入脱贫攻坚主战场,认真贯彻落实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部署,将水利扶贫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完善政策措施,积极争取资金,全力推动行业扶贫,认真落实对口帮扶,积极履行专项扶贫责任,切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四大工程,为我市农村尤其贫困地方脱贫致富提供了水利支撑与保障。
加强农村饮水工程水源保护和水质监管,确保群众吃上干净水、放心水。
农村饮水工程水源井建设。
农村饮水全覆盖工程。
说起安全饮水,贫困户张爱民满脸欢喜。
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水利扶贫的获得感。
维修养护后的工程,水量、水质更有保证。
工作人员检查工程运行情况。
临颍氟超标水厂治理。
提高政治站位 强化责任担当
履职尽责,把责任扛在肩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一项光荣而神圣的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民生工程。有水吃,是实现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入户的安全饮水更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工作之一,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是不打折扣的硬任务。
“脱贫攻坚战中交给我们的任务,是对全市水利系统干部的政治意识、责任担当、工作作风的一次大检验。我们要将百姓对安全饮用水的期待转化为攻坚克难的蓬勃动力,要有而且必须有这种站位、情怀、担当和自信。”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彭建平说。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市水利系统勠力同心,全力以赴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以“不抓脱贫攻坚就是失职、抓不好脱贫攻坚就是渎职”的责任意识,进一步提振攻坚决战的精气神,聚焦脱贫重点任务,以斗争精神、过硬责任、有效措施,确保水利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务实、脱贫结果真实。特别是针对我市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给水利系统的问题,市水利局党组高度重视,认真对照检查,列出问题清单,实行挂图作战、台账推进、销号管理,全面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和水质达标工作,着力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市水利局定期召开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和水利扶贫推进会,要求县区创新工作方法和思路,全力推进工程进度和问题整改。建立周例会制度,局党组每周听取水利扶贫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在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台账的基础上,又制订了《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和水质达标专项行动方案》,印发了《关于开展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和水质达标自查自纠的通知》,拟定了《漯河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并且和市卫健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工程水质检测管理的通知》,着力推进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
为实施好水利扶贫项目,市水利局主动作为,把使命放在心上,克服种种困难,积极向上级业务部门汇报工作,争取项目支持,落实项目资金。同时,把握好水利行业扶贫政策,指导县区编制项目规划,制订实施方案,建立推进台账,加强项目督导,确保项目按期推进。加强部门协同,协调发改部门做好项目的批复,协调财政部门落实好项目建设的资金。
把牢行业扶贫关键点 攻农村饮水之坚
水是生命之源,饮水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生活大计,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任务。
10月9日,记者来到召陵区邓襄镇皇东村贫困户张爱民家中。 “开水没有水垢,非常干净,一点异味都没有。”在张爱民家,他专门倒了一杯水亲手端给随同的市水利局工作人员。
贫困户张大荣的妻子已经去世,家里只有他和儿子两口人。记者在他家看到,刚刚搭建的简易棚下,水缸、大锅等一应俱全。 “我有磨豆腐的手艺。现在自来水通到了家,水量足,水质也好,我准备重新把豆腐坊开起来,一个月也能赚点钱贴补家用。我脱贫也有希望了。”他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
贫困村民满意的笑容是对水利扶贫成效最好的诠释。今年市水利局作为行业扶贫“两不愁三保障”部门之一,牢牢把握住农村饮水安全这个关键点,攻坚不怕难、尽锐出战干起来。
认清现实,找准差距。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04年开始实施,截至2018年底,已累计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261处,解决1202个村庄204.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5.3%,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3.4%。贫困群众在水利方面的获得感显著提升,特别是不少群众在农村饮水安全方面的幸福感显著提升,水利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推进脱贫攻坚战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但是,我市还有45个村6.75万人没有实现集中供水,早期建设的农村饮水工程存在设备老化、水量不足等问题,部分水厂还存在饮用水氟超标等问题。
理顺思路,谋划举措。不管是贫困村还是非贫困村,同步谋划,同步安排,整合项目与资金,实现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在高标准实施新建工程的同时,统筹推进已建工程巩固提升、维修养护、氟超标治理等工作,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正常运行,持续发挥效益;实行工程建设周督导制,采取随机抽查、定期检查、深入偏远乡村督导等方式,全力加快工程进度。同时,更加注重工程质量,实现建设进度与工程质量相统一、同达标;着力转变工程重建轻管的观念,着力建立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责任体系,探索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新模式,尽快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在保障工程正常供水的同时,更加关注水质安全,通过农村饮水工程水质定期检测、备案、问题整改、督导落实四个机制的落实,着力保障水质安全,让老百姓喝上干净水、放心水;在全力推进水利扶贫的同时,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整合行业政策,统筹实施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四水同治”,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湖)长制管理,不断提升农村水环境质量。
为按期完成水利脱贫攻坚任务,市水利局统筹谋划,着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四大工程建设,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能力。
贫困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涉及临颍县、召陵区的5个乡镇7个贫困村,受益群众2.7万人,其中贫困群众370人。工程总投资773万元(中央资金),主体工程建设已于7月底完成,比市定目标提前两个月,我市成为全省5个提前完成建设任务的省辖市之一。
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工程。今年,市委、市政府再次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纳入民生实事,市财政投入2000万元,全面解决全市剩余45个村6.7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其中舞阳县31个村、郾城区14个村(贫困户601户,贫困人口1739人)。目前,主体工程已完成。
临颍氟超标治理工程。临颍县部分地区由于地质原因,地下水出现氟超标现象,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水利局今年争取资金2900万元(其中省级以上资金2240万元),重点解决临颍县20个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氟超标问题,工程涉及85个村14.23万人(其中贫困村4个,贫困人口1544人),超出市定目标7个供水厂,超出省批复项目35个村(省批复50个村)。10月底前完工。10月9日,记者在临颍县皇帝庙乡王老庄村水厂看到,该水厂刚刚引进一套崭新的除氟设备。管理人员告诉记者,这套新设备采用人工智能,整个操作过程实现自动化,不需要人工操作,便可完成加料、置换等工作,最终实现饮用水的净化。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工程。今年,全市共投资577万元(其中省级以上资金344万元),对全市94座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进行维修,解决饮水工程设施老化、跑冒滴漏和水质超标等问题,受益群众41万人。工程将于年底前完工。另外,市水利局还整合移民资金126万元,对为移民工作做出贡献的移民村周边村庄饮水工程进行提升改造。这四大工程总投资6000多万元,其中争取省级以上资金3000多万元。四大工程的实施,将使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保障水平得到质的提升,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
完善机制加强管理 加强监测保障水质
科学管理,长效运行,是保障饮水安全绕不开的一道必答题。老百姓的生活离不开水,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饮水的需要是饮水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
着力提升运行管理水平。市水利局进一步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责任制,以落实“三个责任”(地方人民政府的主体责任、水行政主管等部门的行业监管责任、供水单位的运行管理责任)和“三项制度”(县级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机构、运行管理办法、运行管理经费)为抓手,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的体制机制,实现有机构和人员管理、有政策和制度支持、有资金和费用保障。
着力提升供水质量。今年市水利局和市卫健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工程水质检测管理的通知》,进一步完善农村饮水工程水质定期检测、备案、问题整改、督导落实四个机制,解决好群众反映的水质问题,保障农村居民身体健康。
探索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新模式。今年主要以试点推动,实行“城乡一体化+市场化”运作模式,并抢抓以地表水置换地下水的政策机遇,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尽快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强化培训和督导。举办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暨水利扶贫能力提升培训班。学习国家及省、市水利扶贫政策;培训水质日常检测、水源保护、突发水污染事件处理等相关业务知识;先进水厂管理人员进行工程运行管理经验交流,增强了水利扶贫干部对扶贫政策的解读与执行能力,提升了农村饮水工程基层水管员的管理水平。
组织对农村饮水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整改。从8月份开始,利用两个月时间,先后组织了农村饮水情况全面排查、水利扶贫“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双月提升行动,集中解决一批农村饮水安全突出问题,确保农村饮水工程更好地服务民生,进一步巩固水利脱贫攻坚成果,提升群众对农村饮水安全的满意度和对水利扶贫的获得感。
如今,村子里的老百姓对水利扶贫工作满意度也得到提升:“现在,水不仅能通到家里,水质还得到了改善。”“很满意,政府给我们办了实事!”“日子越过越有希望!”……
对口帮扶心连心 助力乡村富起来
除了担负着行业扶贫的重任,市水利局还承担着舞阳县辛安镇刘庄村的驻村帮扶和贫困户结对帮扶任务。
在帮扶中,市水利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充分发挥水利行业优势,整合政策、资金、项目,适度向贫困村倾斜,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协调省水利规划设计院为刘庄村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设计。帮助刘庄村建设2000平方米高效全自动温棚一座。积极协助刘庄村与省农科院对接,引进种植了125亩优质高产红薯和黑皮花生,引导群众从种植小麦、玉米基础作物向经济作物转型。协调价值16000元的环保垃圾箱,改善了村容村貌。协调价值15000元的物品慰问贫困户、“五保”老人、老干部等困难群众,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协调村里建设2000千瓦光伏发电站一座,年发电量约30万度,年收益8.7万元,其中9户贫困户每年增收5000元。协助村里申报污水处理站及地下管网项目资金272万元,新建道路1.5公里,投入公共厕所建设项目资金30万元,户厕改造项目使200多户群众受益。
另外,根据刘庄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制订了结对帮扶方案,由市水利局8个二级单位与8户贫困户开展了结对帮扶活动。结对帮扶人员不仅为贫困户送去了米、面、油、慰问金等,还主动向贫困户宣传扶贫政策,及时了解贫困户的需求,积极研究解决对策,确保了扶贫措施的精准。
思路对头,措施得力,工作扎实,步履铿锵。全市水利人将在脱贫攻坚路上持续发力,把最硬的骨头啃下来,将最难迈的坎儿迈过去,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提供更加足量、更为安全、更有保障的饮用水。
巩固提升后的贫困村饮水工程。
新型一体化除氟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