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水韵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10月18日 星期

心意六合 源远流长

2018年举办的河南省第二届心意六合拳大赛中,李洳波登台表演。

漯河市第八届运动会暨全民健身大会即将开幕,心意六合拳被列为机关企事业组的比赛项目,这对广泛宣传推广心意六合拳起到了积极作用,也让心意六合拳传承人和爱好者欢欣鼓舞。

近日,我市73岁的文学爱好者马文深入基层,多次走访心意六合拳的传承人和爱好者,收集整理资料,围绕心意六合拳的发展及传承等撰写此文。

为让心意六合拳更加深入人心、发扬光大并做好传承,本报予以刊登,敬请关注。

■文/马文 图/本报记者 杨光

心意六合拳是我国古老的三大内家拳之一,即心意六合拳(心意拳)、太极拳、八卦掌。宋代名将岳飞被尊为心意六合拳的创始人。心意六合,顾名思义,就是行拳和击技时要重心意,求六合,即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身一动要六合,即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外六合要以心意指挥,以神气贯通。此拳练起来,如猛虎下山,势如破竹,又如蛟龙出海,游刃有余。心意六合拳在海内外久负盛名,民间流传有“十年太极不出门,一年心意打死人”的说法。

有传说认为,心意六合拳是岳飞在郾城大捷中为大破敌兵所创。“岳家枪”杀得金兵丢盔弃甲,但徒手相交时,岳家军不免落了下风。于是,岳飞冥思苦想,将“岳家枪”加以演变,脱枪为拳,拳术吸收了“岳家枪”变幻莫测的特点,独创一套“心到意到,意到气到,气到拳到”的拳法,时称心意拳。因为是出于要在短时间出效果、为搏击格斗而创,所以此拳动作简单,易学易练,但又刚猛狠毒,奇快无比,变化无穷。他将此拳用来训练“岳家军”将佐,结果用在实战上,入侵的金兵被打得闻风丧胆。岳飞被害后,心意拳随之销声匿迹,习者皆隐于山林,鲜有所传。

后来,据说,明末清初山西人姬际可,访名师于终南山,受到高人指点,得《岳武穆拳谱》,磨炼数载,尽得其妙,并将其发扬光大,形成独特的拳术,名为“心意六合拳”。姬际可因为反清复明,被清廷通缉,曾隐居于少林寺和深山老林十年之久。后洛阳人马学礼在山中放羊歇脚,忽见一老者身高六尺、长髯飘飘,目朗神健,习练拳术,刚猛狠快,于是拜师求学。老者见他体貌非凡,与之交谈能对答如流,便决定收其为徒。马学礼学拳心领神会,勤学苦练,尽得其妙。但老者隐姓埋名,只对他说:“你要刻苦练功,十年后可到少林寺去试功。”说完飘然而去,不知所踪。马学礼苦练十年后遵师命到少林寺试功,居然能打出山门,功夫果然了得。少林主持见状笑曰:“你是何人,在哪里学的功夫?”马学礼上前施礼并作了回答。主持曰:“我与你师关系甚好,你师早说十年后你会来试功,你功已成可以回去发展。”马学礼谢过主持后,返回故里,又传授给临颍繁城镇人马三元,马三元传孙河传丁四传吕金梁传吕青魁,后又传至舞阳北舞渡人吕瑞芳,吕瑞芳又传给李洳波。李洳波已是第八代传承人,但仅有少数人习练。之所以难以广为流传,是由于此拳历代择徒慎严,有“宁可失传,不可乱传”之说。有句打油诗说:“心意自古无双传,无穷奥妙在期间,劝君莫传无义汉,免灾少难保平安。”也有“精养灵根气养神,元阳不变见天真,丹田练就无价宝,万两黄金不予人”之说。

三十年前,我和李洳波是老邻居,只知道他经常去河堤上锻炼。后来由于搬迁,一别三十年,我只是偶尔想起打听一下他的行踪,并没有再联系。一次,我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报道他的文章,说他是心意六合拳代表性传承人,我市的心意六合拳能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为漯河增光添彩,正是由于李洳波的持之以恒和积极推广,心意六合拳在漯河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成为当地一张城市名片,漯河市政府还建了心意六合拳广场,很多机关、学校等都纷纷加入心意六合拳的习练中。

于是,为他欣喜并高兴的我,千方百计打听到他的联系方式和住址,满怀兴趣地拜访了他,但见到他确实不容易。几十年来,他走南闯北,授徒数百人,学员数万人,经常与人切磋,一年倒有半年不在家。他家的布置虽然简朴,但习武之风甚浓,只见屋里端端正正设有心意六合拳的祖师爷岳飞的挂像,墙上挂着各地武术大师为他题的词,如少林方丈题的“少林法脉 武穆遗风”,武当山内家祖庭洞天真人题的“武林神勇”,武术届领导题匾和各地的感谢匾,还有他在各地的表演照片等。

1949年9月10日,襄城县颍桥乡西大路李村,李洳波出生,父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他拉扯到三岁,但李洳波的身材依然比同龄孩子矮小,在村里玩耍时,常常受其他孩子的欺负。七岁那年,李洳波该上小学了,父亲在襄城县烟厂工作,为了照顾他上学,母亲也从农村搬到城里西街一间几平方米的小屋里居住。李洳波在附近的月牙池小学上学,总有些顽皮孩子欺负他个子小,这时的李洳波虽然身材瘦小,但格外灵活,爆发力和协调性非常好,和大孩子动起手来,竟然不落下风。

读三年级时的一次放学路上,李洳波路过一家院子,听见里面传出叮叮当当的铁器撞击声,他很好奇,就爬到矮墙上看。他看到院子里有的人拿着长矛大刀在练武,有的人在表演拳术,非常热闹。他看得入了迷,以致回家晚了,还挨了顿打。但每逢那里练武时,他都忍不住继续偷偷观看。回家后,还按他们的架势比画起来。

李洳波13岁时,漯河市成立武术队,回族拳师吕瑞芳发现这个矮个子孩子喜爱武术,有一股子不服输的顽强精神,而且为人忠厚,谦虚好学,于是打破只在回族中传授心意六合拳的行规,挑中了他这个汉族小伙子,并破例收他为入门弟子,习练查拳和形意拳,还关门偷偷传授他心意六合拳。李洳波又先后拜太极拳大家王培生、李廷芳为师学习吴式太极拳,以便和心意六合拳相得益彰,取长补短。从此,李洳波踏上了一条习武之路,无论春夏秋冬,他都废寝忘食、闻鸡起舞、持之以恒。

每天早晨四点钟,都可以看到沙河畔的一片水杉林里,李洳波身着白色练功服在聚精会神地练习心意六合拳的身影。

李洳波说:“练功的目的,应该是强身健体,修身养性,保健养身,自卫防袭,必要时为保家卫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他不仅自己勤学苦练,十几年来,李洳波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授徒数百人,凡入他门下的徒弟,都要起誓遵守“忠于祖国,热爱人民;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勤学苦练,不图虚名;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文明礼貌,诚恳待人;遵纪守法,见义勇为”的门规师训。

李洳波不仅传授心意六合拳拳法,更传授心意六合拳的文化精神。他认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博大精深,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阴阳平衡互易、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中华民族古典传统的哲学思想,是中华民族最具生命力、最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深得心意六合拳精髓的李洳波时常教导弟子们,学了功夫不要到处炫耀,更不能乱欺负人;学拳是为了健身与防身、保家卫国的,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用来打人,不要以为自己学了拳就了不起,切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要具备得和平之理,会和平之情,顺其自然,能屈能伸、能弱能强、能进能退、能柔能刚的心胸。

谈起心意六合拳的健身功用,李洳波说:“心意拳动作简单,没有整套的套路,都是单式练习,每一个动作为一把,不论年龄老幼、场地大小都可盘练。不论练功还是健身,今天学一个动作,今天就可以练习。年轻人练拳,可快如闪电,动如炮崩,活动量很大;老年人健身可慢如抽丝,细心品味,但皆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意念支配动作,周身协调配合,修身养性,专心练拳而忘掉一切私心杂念。”正是李洳波持之以恒的宣传和教学,心意六合拳在漯河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李洳波深知,要想把心意六合拳发扬光大,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年已古稀的他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不懈地努力着,也要求徒弟们以此为己任。在市委、市政府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李洳波带领弟子们大力开展“心意拳六进(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农村、进部队、进公安)”活动,习练的人员已达数万人。李洳波深知,弘扬心意六合拳文化这条路没有尽头,但是只要始终在路上,心意六合拳文化就能发扬光大。

2008年,在李洳波和弟子的共同努力下,心意六合拳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李洳波也被授予国家级心意六合拳代表性传承人。

1991年,日本心意六合拳爱好者专门组团赴漯河访问吕瑞芳大师,到我市学习心意六合拳。当时日本代表团一行十多人在中国学习了半个多月,探访、考察、学习心意六合拳,归国后仍意犹未尽,随团而来的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全日本武术协会会长松田隆智先生回国后,在日本《武术》杂志发表了学习的全过程,并在杂志封面写出“心意六合拳是中国武术之核心”的字样。杂志封面就是吕瑞芳大师的照片。随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的代表团也多次慕名前来漯河市学习心意六合拳。随着自身造诣的不断加深,李洳波越来越觉得心意六合拳秘不外传的封闭保守局面亟须打破。于是,他继吕瑞芳老师之后,开始不辞辛苦地奔走于全国各地武术界,最终取得了国内心意六合拳各支派传人的支持。

1999年12月,在李洳波的召集下,来自江西、江苏、安徽、北京等的50多位心意六合拳不同师承分支的传人,汇聚漯河,举行了全国第一届心意六合拳研讨会,新加坡、新西兰等国家的心意拳爱好者也闻讯赶赴盛会。各地心意六合拳传承者一致认为,必须打破封闭保守的局面,在重视武德、严格择徒的原则下,大力宣传,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心意六合拳是我国传统武术文化中的一块瑰宝,必须发扬光大。

2000年8月,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在市体育局、武术协会的大力筹备下,全国首届心意六合拳交流大会在漯河举行。会上,代表们互相观摩、互相切磋,了解各地心意六合拳发展传播的情况。这次会议使心意六合拳成为继太极拳、少林拳之后河南的又一大名拳,形成了“全国心意拳看河南,河南心意拳看漯河”的格局。

2002年,人民体育出版社举办了“中华传统武术展现工程”活动,李洳波作为心意六合拳的代表人物,应邀参加了演练和讲解,心意把、四把捶、十大真形、六合刀等心意六合拳内容被制作成一套四碟影像资料在国内外公开发行。为了更好地传承心意六合拳,李洳波殚精竭虑,写出了两本图文并茂的心意六合拳专著,一本是24万字的《心意六合拳》,一本是36万字的《河南心意六合拳》,两书被列入《国术丛书》在全国发行,填补了心意六合拳没有文字资料的空白。此书系统地对心意把、四把捶、十大真形、六合刀等心意六合拳主要内容做了介绍。他写此书的目的,是考虑到心意六合拳长期处于封闭保守状态,许多拳师都是言传身授,没有整理过系统拳谱的实际情况,于是夜以继日,历时数月而写成。

2002年和2004年,相继成功地在漯河举行了第二届、第三届全国心意六合拳交流大会,彻底打破了心意拳400年来很少交流的封闭局面。

2010年,漯河市政府特意在风景秀丽的沙澧河风景区提供了广阔的训练场地,李洳波师徒及心意六合拳爱好者从泰山拉回一块巨大的泰山石,在此树立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心意六合拳”的标志。

2016年10月21日至23日,2016年首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心意六合拳展演大会在漯河市第四高级中学成功举办,与会武术名家还就心意六合拳今后如何发展充分进行了交流。

2018年10月26日至28日,河南省武术协会在漯河市举办了“2018·漯河”心意六合拳大赛。

2019年8月10日至11日,应马来西亚吉隆坡武术总会邀请,李洳波率领漯河市武术协会组队参加第五届马来西亚国际武术节,这是漯河市武术协会首次以武协的名义单独组队走出国门,漯河市武协有12名运动员参加比赛,获得五金五银四铜的好成绩。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漯河市文化名片之一的心意六合拳也亮相赛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心意六合拳传承人李洳波在赛场对心意六合拳进行了精彩展示,受到观众瞩目。同时,李洳波也积极参加竞技比赛,并获得金牌。同年,李洳波也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

目前,心意六合拳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已成为武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漯河市是心意六合拳的发祥地,此拳又是漯河市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因此要进一步挖掘它、爱护它、发扬它,使这张城市名片熠熠生辉。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