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陶小敏
10月23日,临颍县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马明君涉黑团伙案审理情况。该院认定马明君等13名被告人构成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依法判决首要分子马明君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挪用公款罪,敲诈勒索罪,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妨害公务罪,开设赌场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22年,剥夺政治权利4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该黑社会性质组织其他成员分别被判处3至20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数额不等的罚金。
该案共计48名被告人,涉及11个罪名24起犯罪事实。案情重大且疑难复杂。市扫黑办根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把案件办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铁案,营造风清气正朗朗乾坤”的要求,多次召开公检法司等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研判会商、督战一线,协调解决案件办理中的突出问题。
临颍县人民法院受理后,于6月22日公开开庭审理,庭审历时一周。该案是我市继“8·01”案件后取得的又一扫黑除恶战果。案件办理取得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高度统一。
负责案件办理的临颍县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是一支不容忽视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他们勇担使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用顽强拼搏的干劲和顾全大局的韧劲,一路攻坚克难,为案件的圆满审判做出了重要贡献,向人民交上了一份新时代检察官的满分答卷。
黑恶势力 社会危害严重
自2007年以来,以郾城区龙城镇回马村党支部书记马明君为首的犯罪组织,多次有组织地实施开设赌场、敲诈勒索、寻衅滋事、聚众扰乱社会秩序、聚众冲击国家机关、非法占用农村用地、替人讨债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影响了当地社会治安稳定秩序和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
2018年1月26日,为打掉以马明君为首的这股黑恶势力,市公安局成立专案组,该案件被称为“1·26”案件。经过缜密侦查、固定证据、锁定犯罪嫌疑人,2018年3月29日凌晨,我市出动警力900余人,对该犯罪团伙进行了集中抓捕,一举打掉了这个为害一方的黑恶势力犯罪组织。
马明君被抓捕前为我市郾城区龙城镇回马村党支部书记。临颍县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以马明君为首的黑社会性质团伙,自2007年以来在社会上插手民间纠纷,充当“地下执法队”,行动中分工明确,有组织地利用滋扰、纠缠、哄闹、聚众造势及所谓的“协商”、“谈判”等手段,大肆实施犯罪行为,致使当地群众、企(事)业单位产生心理恐惧。
临颍县人民法院审理认为:该犯罪组织具备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特征、经济特征、行为特征和危害特征,应当认定为黑社会性质组织。该组织通过敲诈勒索、开设赌场、制假售假等手段,大肆攫取经济利益,通过“分配利益、宴请参与人员”等方法,激发组织成员积极参加犯罪活动,维系组织发展。该组织多次以暴力手段或其他方式插手民间纠纷,强行介入工程项目,多次实施敲诈勒索、破坏生产经营、聚众冲击国家机关、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等违法犯罪活动,干扰、破坏了国家机关、当地部分公司、企业及个人的工作、经营、生产、生活秩序,影响恶劣。
领导重视 精准化全面部署
“1·26”涉黑案件是继“8·01”案件以来,被告人最多、案情最复杂、社会关注度最高、出动保障人员最多的案件。
为保障“1·26”案件顺利审判,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成立服务保障“1·26”案件工作领导小组,组成综合协调组、审判指导组、安全保障组、宣传舆论引导组、信访维稳和应急保障组、后勤保障组、法律服务组7个工作组,出台了《“1·26”案件审判工作服务保障方案》,方案涉及全市纪检、宣传、民宗、消防、电力、卫生、公、检、法、司等18个部门,直接服务于审判工作的人员近500人、重要岗点19个,被告人所属的县区、乡(镇、街道)党委、政府、村委均参与其中。市扫黑办统筹指挥18个参战单位,强化督导。 临颍县人民检察院被指定办理此案。为全力侦办该案,临颍县人民检察院从全院抽调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检察干警组成涉黑犯罪检察组,统一行使审查逮捕、审查起诉等刑事检察职能。涉黑犯罪检察组成立伊始,就组成包含4名员额检察官、3名检察官助理的7人检察官团队入驻市专案组,全面提前介入,在公安机关侦查阶段及时跟进、引导侦查,帮助公安机关理清侦查脉络、把握侦查方向、明晰取证规范、夯实证据基础。临颍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赵大伟要求,要严把案件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法律适用关,确保案件高质量诉讼;并明确指示全院上下坚持“一盘棋”的工作格局,案管、技术、后勤等部门开辟“绿色通道”,把办好“1·26”案件作为中心工作抓紧抓好。
坚忍不拔 团队合力攻坚
临颍县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邱利民是“1·26”专案组检察官团队的负责人。他向记者介绍,案件刚开始侦查时,大多数被告人拒不认罪,案件办理一时陷入困难境地。但团队成员并没有因此沮丧,而是以必胜的信心和十足的干劲迎难而上,合力攻坚。
据了解,提前介入后,检察官团队每天加班加点察看卷宗材料,针对每个案子列出补充侦查提纲,遇到疑难随时研讨,全部阅卷结束后集体研讨。对于非法证据,及时予以排除,对于能补正的证据,及时要求公安机关补正,确保案件证据确实、充分。其间,共提出补充侦查及取证意见100余份,追加三起漏罪。
该案时间紧、任务重,涉案人员多、羁押地点分散。在提起公诉前,检察官团队制订详细的工作台账,建立了高效运转的分工合作模式,既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检察官团队7人采用分组提讯犯罪嫌疑人的方式,在15天的时间里夜以继日,完成了48名犯罪嫌疑人的提讯以及2000多页100多万字的审查报告。晚上制订讯问提纲、白天开展讯问工作成了办案人员的工作常态。
2019年2月15日,临颍县人民检察院正式对该案提起公诉。
为确保出庭工作万无一失,团队7人从每一个细节入手,提前预测庭审焦点,按照讯问、举证、质证、辩护观点预测及答辩四个模块,制订了周密的庭审预案。为提高庭审效率,团队对证据链条完整梳理,提前制作了2万余页的质证PPT和证据视频在庭审现场同步播放。面对铁一般的事实,48名涉案被告人当庭认罪悔罪,多名被告人当场痛哭流涕,表示认罪认罚不上诉,实现了庭审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
敬业奉献 践行检察官誓词
专案组检察官团队由邱利民、王鑫、许慧、付梦琳、卢静、潘超宇、汪川川7人组成。7人中,邱利民、王鑫、许慧、付梦琳为员额检察官,卢静、潘超宇、汪川川为检察官助理。案件侦办期间,所有人都舍小家顾大家,恪尽职守、忠于使命,维护法律的权威和人民的利益。
“涉案人员范围之广、人数之多、线索之复杂、办案难度之大,是过去从来没遇到过的。”专案组检察官王鑫今年49岁,已经在公诉岗位上工作了20多年,有丰富的办案经验,但像“1·26”这样的大案件他还是第一次办。他承担了涉及被告最多(19名)的一起犯罪事实的侦办任务。王鑫的妻子生病需要到北京医治,为了节省出更多时间办案,王鑫连夜开车带妻子去北京,赶在次日一大早到医院就诊,然后带妻子匆匆赶回临颍。“能办理一次大案是我职业生涯中的荣耀,我觉得一切都值得!”王鑫告诉记者。
许慧今年44岁,1997年以来一直在从事公诉工作。由于此次案件复杂,这位行事干练的检察官经常晚上想案情会想到睡不着。为了第二天有精力继续办案,她借助安眠药入睡。“睡得不踏实,想起来啥,半夜从床上坐起来,记到本子上。”许慧告诉记者,回想办案那段时间,自己真可谓“走火入魔”,但甘之如饴、沉醉其中。
在检察官团队中,付梦琳和卢静分别是3岁男孩儿和2岁半男孩儿的妈妈。付梦琳在“1·26”案件中肩负掌握案件全部犯罪事实并进行综合答辩的任务。“对每个团队成员分配的案件我都要了解,工作量很大。”付梦琳说,自己忙到连儿子高烧不退去住院都顾不上,是家人的支持才能让她安心工作,她特别感谢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对于卢静来说,情况更加严峻。专案组出差讯问、加班到深夜是常事。卢静的公婆年迈,照顾孩子比较吃力。办案中途,公公不慎摔伤住院,婆婆要去医院照顾公公,家里一下子乱了套,孩子没人照顾了。卢静说,她跟丈夫认真商量后,最终决定由其老公休假在家照顾孩子。“不能因为我一个人影响团队工作进度,有困难自己克服,团队里其他人都是这样做的。”卢静说,案件涉密,丈夫有时会口头抱怨她太忙不顾家,但还是用行动默默支持着她。
潘超宇出生于1992年,是团队中年龄最小的。在大家眼中,这是个非常能干、能量满满的姑娘。潘超宇告诉记者,团队一直在考虑如何让被告人认罪伏法、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在法庭教育环节,他们发表了温情而打动人心的公诉意见。马明君等多名被告人当庭痛哭,认罪悔罪。“审判结束后,一个律师给我发来了短信,说从来没想到公诉人还有如此温情的一面、法庭教育可以如此温和入心。”潘超宇说,这让她感到自己的工作充满意义。
2016年,汪川川通过考试进入临颍县人民检察院,2017年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他表示,为了不拖团队后腿,自己格外努力。“大家真的都很拼,我只能更努力。”汪川川表示,他很感恩此次“大案”对自己的磨炼,自己在业务能力上有了明显的提升。
邱利民是此次“1·26”专案组检察官团队的负责人,“有啥事,找邱检”是团队成员的口头禅。在整个起诉准备及法庭公诉环节,邱利民不只是指挥员,还是战斗员。他勇挑重担,与团队成员一起并肩作战。“从引导侦查、补强证据到审查起诉、出庭指控犯罪,我们7人团队都高标准、严要求,最终实现了被告人从拒不认罪到当庭认罪悔罪的良好庭审效果。”邱利民表示,7人团队没有辜负领导的信任,没有辜负人民的嘱托,用敬业和奉献践行了 “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宪法和法律,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恪守检察职业道德,维护公平正义,维护法制统一”的检察官誓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