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晓甫
前三季度,全市工业经济平稳回升、稳中向好、稳中有进: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8.3%,高于去年同期0.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八位;工业用电量累计完成32.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5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8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位。
骄人的发展“硬实力”背后,是我市多年来一以贯之的亲商理念,是一流的营商“软环境”历练出来的竞争力。2019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市工信局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入落实新时代漯河经济社会发展“四三二一”工作布局和“四城同建”有关要求,紧紧围绕工业转型升级这一主线,积极推进“三大改造”,持续开展工业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工作,着力服务实体经济,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
政策变“松”督促更“紧”
“‘三大改造’的政策都了解吧,对咱们企业有哪些实际的影响?”近日,在河南亿博橡胶公司生产基地,市工信局派出的企业首席服务员来到企业,实地查看全市涉企政策落实情况。
优化营商环境,关键在给政策松绑。为给全市企业发展破解制度约束、政策瓶颈等,市政府印发了《全市工业扩量提质转型升级实施意见》《漯河市支持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技术改造、绿色化改造若干政策(试行)》《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加快企业家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2019年度全市工业扩量提质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关于坚持“三链同构”着力打造完善丰满的绿色食品产业生态的工作部署》等一系列宽松的政策措施,还有一些政策措施准备出台,如《关于加快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及考评办法》《加快食品名城建设的实施意见》《工业“三品行动”工作方案》《工业倍增行动推进实施方案》等。
为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市工信局加强督促,深入推进“政策落实进企业”活动,继续实施企业首席服务员制度,对全市102家“十百千”亿级培育企业进行分包对接,一对一联系帮扶,实施服务全覆盖。组织相关科室人员分赴各县区、重点企业开展政策宣讲,认真梳理近几年国家、省市有关政策,编制《惠企政策手册》印发至各企业,帮助企业用好用足政策。
问题变“少”项目更“多”
看完第三季度政府服务企业周例会总结问题的数字后,市工信局局长左乐民缓缓地舒了一口气:“第三季度共召开9次周例会研究食品产业发展、(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