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鹤琦
通讯员 李 萌
初冬时节,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的广袤乡村乡韵悠悠,如诗如画,静谧舒适的村庄、错落有致的房舍、干净平坦的道路、勤劳朴素的村民,勾勒出一幅鲜活的田园风光图。
既增“颜值”又添“气质”,这正是示范区全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真实写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今年以来,示范区进一步响应国家、省、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号召,围绕城乡统筹发展,立足“农村群众就地市民化”,在“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垃圾污水治理等方面精准发力,加快补齐农村环境短板,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如今的示范区,田畴更绿了,村庄更美了,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强了。
科学规划示范先行
描绘发展新蓝图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一场持久战,既要全力而为,更要因地制宜。
示范区注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开局,坚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融入规划编制中,编制完成《示范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9-2022年)》。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原则,以集聚、整治、提升、保护为主线,编制了黑龙潭镇坡杨村、土城王村、北街村、西街村、南街村,姬石镇陈庄村等村庄规划和姬石镇范寨村古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同时,出台《示范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瞄准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弱项,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制定年度整治目标,全力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
建管并驾齐驱
美丽乡村成常态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示范区按照“建设一批、验收一批、移交一批”的模式,(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