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于文博
36岁的王铁军是漯河市第二实验中学的一名物理老师。他爱岗敬业,不慎摔倒造成骨折后,忍着疼痛带伤上课,是学生们敬爱的老师,也是同事们敬佩的对象。12月5日,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当天,在市第二实验中学办公室内,记者见到了王铁军。他的左胳膊用白布包裹着吊在脖子上,右手小手指上也包裹着纱布,半披着棉袄坐在桌子前批改作业。“这都用石膏固定着呢,不能动,最不方便的就是批改作业,速度比以前慢了两三倍。”王铁军说。
11月22日,王铁军下楼时不慎摔倒,造成左手腕和右手小手指骨折,医生建议他立即手术。为了不影响工作,王铁军选择了保守治疗。11月25日,王铁军复查时,医生明确表示必须马上手术治疗,王铁军再次拒绝了医生的建议,忍着疼痛坚持上班,直到11月29日上午,才在上完课后去医院接受了手术。11月30日和12月1日是双休日,王铁军休息了两天,12月2日又准时出现在讲台上。
王铁军担任三个班的物理课,每周要上20节课。受伤后,他没有请一天假,没有落下学生们一节课。每当医生和家人让他休息时,他总是说:“我带的是毕业班,孩子们的课耽误不得。”
回到学校后,王铁军只能用右手完成所有工作。“右手小手指也骨折了,不能动,不管干啥,都得翘着小手指。”王铁军说,刚骨折后的两天,只要稍微一动,受伤的地方就疼痛难忍,上课写板书,不可避免会牵扯到右手小指头,他常常疼得直哆嗦。但为了学生,王铁军一声不吭,坚持上完一节又一节课,每节课的黑板上都清楚地书写着重难点知识和课堂结构脉络,和往日毫无分别。
每天,王铁军都吊着一只胳膊上课、写教案、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在学生面前,带伤工作的他和往常没有两样。“我想让学生是什么样的人,我首先就得是什么样的人。”王铁军说,这次受伤,也是他教育学生的一个契机,他希望自己对待伤痛的乐观态度能感染学生,让他们学会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挫折。
王铁军受伤后,每次上课前,学生们都会到办公室帮他拿教材、实验器具等,结束后再帮他送到其他班级或者办公室。“看到孩子们这样,我特别感动,感觉他们长大了、懂事了。”王铁军欣慰地说。
“我是一名老师,教书育人是我的职责,一切都要以学生为中心。”王铁军说,在他眼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他的孩子,看到学生们有进步,他比任何时候都有成就感。
王铁军教的学生中,曾经有一个叫菲菲(化名)的孩子,父母早逝,跟着年迈的爷爷生活。这个孩子性格内向,很少和其他同学交流,学习成绩也不理想。王铁军对她十分关注,只要察觉她的情绪出现波动,就会与她沟通,对她进行疏导。了解到菲菲长大后想当一名幼师,王铁军常常以此鼓励她,只要发现她有一点进步,便立即对她进行表扬。在王铁军长期的耐心关爱下,菲菲学习成绩有了进步,性格也变得阳光、乐观。
从2008年执教到现在,王铁军一直兢兢业业,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教师的责任与担当。他曾先后被评为优秀教师、文明班主任。“我希望我的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向上、阳光成长、学有所成。”采访中,王铁军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