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12月31日 星期

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我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张俊霞

2019年,我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成绩斐然——夏粮收购工作全省领先,共完成粮食收购140万吨,种粮农民增收8700多万元;获全国唯一的“全国主食产业化工程示范市”荣誉称号,“漯河经验”全国推广;在全省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工作中受到通报表扬……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市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正式运行的第一年。全市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按照新时代漯河经济社会发展“四三二一”工作布局,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完善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管理体制机制,深化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优质粮食工程”建设,实施依法管粮管储,初步建立统一高效的粮食和物资储备体系,漯河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实现精彩开篇。

粮食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

全市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工作扎实推进。各级政府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工作,有力促进了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能力建设,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粮食安全的根基更加牢固。我市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工作位居全省主产区第二。

粮食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建立健全粮食应急保障网络,确定粮食应急供应网点88个,建立国家、省、市级粮油价格监测直报点19个。搭建产销协作平台,与汉中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签订粮食产销合作协议,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粮食购销协作关系。

由粮食资源小市向粮食产业大市跨越

市委、市政府牢牢抓住产业振兴总抓手,认真落实“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总要求,努力构建链条完整、特色明显、布局合理的粮食流通产业体系,实现粮食供给从解决“吃得饱”到满足“吃得好”的转变,推动我市由粮食资源小市向粮食产业大市跨越。主食产业化率达60%,粮油加工转化率达96%。6月18日、19日,全国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开,市长刘尚进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漯河市政府在第二届中国粮交会上被授予“特别贡献奖”,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被评为“会展组织工作先进单位”。

我市把发展小麦产业化联合体作为壮大食品产业、丰富中国食品名城和全国主食产业化工程示范市内涵、实现“三产融合”“三链同构”的重要抓手,采取多项措施加快推进。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漯河小麦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举措,出台了《漯河市小麦产业化联合体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小麦产业化联合体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体、龙头带动、因地制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下转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