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本版新闻列表
 
2019年12月31日 星期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解读·回眸2019
改革创新 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核心提示

2019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各种风险挑战增多的复杂局面,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市委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深入落实新时代漯河经济社会发展“四三二一”工作布局,全面推进“四城同建”,狠抓“六稳”工作落实,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主要指标预计

全年生产总值 增长7.5%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增长8%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 增长10%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增长10.6%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长9.1%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增长8.5%

亮点一

着力推动经济发展稳中提质

主要指标符合预期。主要指标(见图),金融机构新增贷款110亿元,新增存贷比首次突破10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3%左右。

产城融合协同发展。第三产业占比达到34%、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近30%,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左右。“四城同建”成效初显。

质量效益持续提升。预计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5.6亿元、增长8.5%;税收占比达到75%以上,居全省前列;服务业税收占比达到30%以上。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0%以上。新增“四上”企业181家。召开重点项目建设、服务企业、城建交通工程周例会90多次,疏通难点、堵点问题470多个。

亮点二

着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持续做强一产。全年一产增加值增长2.9%,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粮食总产达187.1万吨,增长3.1%、增速全省第一。我市成为全国唯一的“全国主食产业化工程示范市”。

持续做优二产。今年新入库规上工业企业60家。纳入“十百千”亿级培育工程的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20亿元、增长15.8%。29家“倍增工程”企业销售收入增长11.2%。全年完成“三大改造”项目200个、投资245亿元。研究出台了《关于坚持“三链同构”,着力打造完善丰满的绿色食品产业生态的工作部署》,着力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持续做大三产。国家A级物流企业达到21家。全市冷藏车拥有量已占全省1/4,6家企业进入中国冷链物流百强。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00亿元、增长30%,网络零售交易额130亿元、增长40%,中国(漯河)电子商务产业园被评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全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8834万件,增长74.6%,我市成为全省唯一的“中国快递示范城市”。

亮点三

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一揽子稳投资措施全面发力。发挥重大项目建设等三个周例会的牵总和协调督办作用;推动重点项目库、“三大改造”项目库、城建交通和房地产项目库、招商引资履约项目库与统计数据库“五库联通”;争取上级政策性资金。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26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72.6亿元,120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95亿元,均提前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宏图休闲食品产业园、卫龙食品产业园等一批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见效。昌建总部港、传化公路港、德邦物流园、绿地中央广场等67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华西希望、嘉吉预混料、食品文化小镇、盐文化小镇等105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签约落地。

提升发展载体能力。实施产业集聚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三年行动,建设标准化厂房“筑巢引凤”,围绕主导产业定向、定位招商。

亮点四

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

深入推进精准脱贫。全市投入扶贫资金2.8亿元,支出进度达到95.7%,高于省下达目标3.7个百分点。

大力推进污染防治。环境空气质量六项因子除臭氧外全面改善,均为历史最好水平。澧河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地下水取水合格率达100%。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全年累计排查、整改、消除安全隐患2万余处。

亮点五

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强化规划引领。颁布实施《漯河市城乡规划条例》。加快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有机更新城市功能。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中心城区299个“百城建设”提质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52亿元。

持续提升管理水平。全面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市区道路机扫率达到95%以上,垃圾分类试点覆盖3.5万户。整治提升老旧小区500个、背街小巷195条。综合整治空中管线入地48公里。市区建成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7%以上,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餐饮业油烟净化设备安装率达到97.4%。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级财政共计投入9亿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新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13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到20个、居全省第三位。

亮点六

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创新

全面深化改革。企业注册登记实现“一次不用跑、一分钱不用掏、三天全办好”;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压缩至88天以内;不动产登记实现线上全流程办理。全年新增市场主体20.4万户、总量达36.8万户,分别增长156.7%、108.3%,均居全省第一位。坚定不移地推进土地储备“五统一”管理。市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

持续扩大开放。前11个月,新签约亿元以上投资项目129个、投资总额528.6亿元,超10亿元项目29个,其中国内外500强、行业10强、知名品牌项目27个。成功举办第十七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贸易采购额424亿元、增长5.5%。漯河港正式开港。漯河海关挂牌运行,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省政府批复。

强力推进创新。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增长40%;新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65家;新建成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发布全国首个调味面制品团体标准。漯河国家肉制品质检中心成为2019年度十大“质量之光”卓越技术机构之一。177家企业在中原股交所集中挂牌。

亮点七

着力做好民生保障工作

前11个月,全市财政民生支出137.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1.6%。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城乡困难群众生活补贴、高龄津贴、残疾人两项补贴、优抚对象补助全面落实。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掀起近年来最大规模的学校建设高潮,总投资30亿元的20所中小学新建工程全部开工,其中5所已建成投用、新增学位13860个;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8所、竣工55所,新增学位3510个。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圆满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强化社会治理。“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全面展开。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文字整理/本报记者 熊勇力 谢晓龙 版式/李树森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