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市纪检监察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王 辉
通讯员 于雅菲
不忘初心,激扬清风正气;牢记使命,共筑海晏河清。
回首过去的一年,在省纪委监委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依纪依法开展工作,全心全意履行职责,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深化以案促改、坚持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三不”建设,不断净化优化政治生态,全市上下形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向上向好的可喜局面。
政治监督落细落实
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责、第一职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做到高质量监督。
一年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聚焦维护中央权威,确保政令畅通,压实从严管党治党责任,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三大攻坚战、“六稳”工作、减税降费政策、审计整改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优化营商环境等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提供了坚强保障。
着力推进监督制度化、规范化、精准化,探索推进项目化监督,建立1+X监督检查模式,共立项56项,发现问题410个,整改问题367个;探索制订《漯河市政治生态评价办法(试行)》,通过政治生态评价这一抓手,将监督工作落到平时、落到日常,瞪大眼睛、拉长耳朵,开展近距离、全天候、常态化的监督,真正履行好监督职责。
深化改革引“活水”
一年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一体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纪检监察机构改革,促进改革各项工作相互配套、有机融合,不断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推动57个市直单位成立党建工作科,专编专责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日常工作,促进“两个责任”贯通协同、形成合力。积极稳妥推进国家监察全面覆盖,出台深化派驻机构改革、推进市县管理的大中专院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推动监察工作向基层乡镇有效延伸,实现监督全覆盖。科学制订市纪委监委机关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强化监督检查、审查调查职能,确保横向职能贯通、纵向衔接顺畅。
正风反腐扬利剑
过去一年,“打虎”“拍蝇”持续发力,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接受信访举报2251件次,处置反映问题线索1469件,立案880件,党纪政务处分862人,采取留置措施15人,因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37人,收缴违纪违法资金2398.39万元,为国家和企业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51亿元。
过去一年,市县党委巡察机构一体化建设试点向纵深推进,形成了“机制一体建、队伍一体抓、市县一体巡、成果一体用”的“四个一体”巡察新机制,顺利完成七届市委第八、九、十轮巡察,巡察覆盖率达73.68%;巡察村(社区)党组织864个,巡察覆盖率达64.48%,位居全省前列,其中169个贫困村党组织实现巡察全覆盖。
聚焦民生保民利
2019年,市纪委监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开展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集中整治,共查处问题198个,处理302人。严惩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