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1月22日 星期

发展普惠金融 服务实体经济
——建设银行漯河分行发展普惠金融的有益探索

■孙丙安

近年来,普惠金融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及金融监管机构的高度重视、高频关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陆续出台免税、定向降准和机构设置支持政策,大力支持普惠金融业务发展。各家商业银行纷纷响应,成立专门的普惠金融事业部,准备在普惠金融业务领域深耕细作,用创新的思维将服务实体经济政策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同时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

一、发展普惠金融是大势所趋,是商业银行服务、支持实体经济的方向性选择

在2017年7月14日至15日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意义,并且首次提出建设普惠金融体系,为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2018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改革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支持金融机构拓展普惠金融业务,规范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这是自2015年起,普惠金融连续4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充分展示了“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雨露甘霖”的决心。

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国有大型银行要率先做到实行差别化考核评价办法和支持政策,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2017年10月11日,银监会印发《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深化推进大型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相关工作的通知》中明确了机构设立时间表,要求在10月底前,全面完成一级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设立工作,在12月底前将普惠金融服务机构进一步向二级分行以及县域、乡镇等末梢延伸,并取得实质性进展。

总之,发展普惠金融,是未来各级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方向性选择,是一件必须做而且必须做好的大事。

二、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普惠金融这一概念是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的,是指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是重点服务对象。这些群体在大型商业银行获得贷款支持的机会比较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信息的不对称使得金融机构对客户的识别难度加大。目前我国的小微企业客户财务记录和信用信息不完整,金融机构很难掌握小微企业民间借贷情况;很多小微企业关联关系复杂,这些复杂的关联关系在公开的信息系统查询不到,主要依赖银行从业人员对企业主的询问,依赖于从业人员对企业主人品的判断。这些因素使银行对小微企业望而却步。

2.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使金融机构不愿意对普惠金融客户提供金融服务。金融机构是按照现代公司制度建立的,是要给股东创造利益的,因此要求普惠金融业务必须带来收益,但是普惠金融客户一般都是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这部分群体一般在需要资金的同时又提供不了有效的抵押担保,是风险较高的一部分群体。资金本身的逐利性决定了高风险必然要有高收益相伴,但是目前普惠金融本身就是要求以较低的收益为客户提供资金支持,这本身就存在这矛盾。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是制约业务发展的根本因素。

3.不良资产管控的巨大压力使金融机构不愿意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业务。近年来经济形势严峻,各家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管控压力巨大。特别是小微企业不良资产不断攀升,银行相关从业人员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发展信心不足,这也使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受到一定阻碍。

4.从业队伍的不稳定阻碍了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近年来,由于小微企业不良资产的不断攀升,再加上收贷的压力,使从业人员工资待遇不高,心理压力巨大,导致从业人员流失,这也是阻碍业务发展的原因之一。

三、发展普惠金融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

1.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是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的重点。金融机构将“金融弱势群体”拒之门外,原因之一是银行和贷款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可能引发道德风险。完善征信体系、健全信用管理机制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

2.建立完善的抵押担保体系。普惠金融客户在办理融资的过程中最难解决的就是抵押担保问题。建议引入政府、担保公司等第三方机构解决担保问题,为普惠金融业务发展保驾护航。

3.采取严格的风险防控措施。普惠并不意味着普遍降低风险要求,而是要把好客户准入关口,建立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管理的全流程风险防控体系,为普惠金融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4.依靠金融科技,加强产品创新。

针对普惠金融客户特点,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金融科技,为普惠金融客户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将发展普惠金融业务落到实处。

近年来,建行漯河分行在发展普惠金融道路上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金融科技让普惠成为现实。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开发出相应的产品满足客户需求,有云税贷、结算云贷、账户云贷、抵押快贷、经营快贷、云电贷、薪金云贷、退税贷等。金融科技实现了数据的互联互通,对贷款实现自动化审批,对风险实现了智能化风控,最终实现了贷款发放的线上化,大大降低了贷款发放的成本,让普惠成为现实。2019年,建设银行漯河分行的普惠金融贷款客户突破2000户,普惠金融贷款增速达到50%以上,为漯河地区实体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5.加强能力建设,让队伍活起来。一是建架构,解决“有人做”的问题。加强网点普惠金融专员配置,加强普惠金融特色机构的品牌塑造,形成“以小企业业务条线为主体、以网点普惠金融专员为支撑”的队伍体系。二是找动力,解决“愿意做”的问题。通过党建引领、责任激发、考核激励、尽职免责,激活发展动力源。三是提能力,解决“能够做”的问题。探索适用的培训机制,建立普惠金融讲习所,依托普惠金融讲习所,讲习结合,三级联动,使普惠金融条线人员能够适应今天的岗位、今天的要求。四是激活力,解决“做得好”的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在产品创新、产品应用上培育亮点。

6.建立专业化的不良资产管控团队。发展普惠金融是大势所趋,随着“势”的不断发展,普惠金融持续放“量”,随之而来的必定是小额的、高频的逾期贷款的持续产生。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团队,及时催款、诉讼,防止地区信用风险蔓延,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普惠金融是大事,金融机构各级人员必须知责思为、展现担当;普惠金融是好事,政府、监管机构、金融机构必须齐心协力,把好事办好;普惠金融是难事,必须创新引领,转型带动;普惠金融是实事,必须精准发力、务求实效。发展普惠金融将成为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必然选择,成为商业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

(作者单位:建设银行漯河分行)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