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林润
通 讯 员 郭一冰
2019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巡察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做实做细巡察“后半篇文章”,在巡察发现问题整改上加压发力,市级巡察共发现、反馈、移交问题及问题线索1535件,组织处理154人,党纪政务处分21人,推动环保攻坚、脱贫攻坚等重点领域共性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夯实责任 压力传导到位
各级党委把巡察整改工作作为强化“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的重要抓手,持续传导整改压力,夯实整改责任,推进整改落实。
坚持党委管整改。市委带头,各县区党委积极跟进,建立书记挂帅抓巡察的领导体制,合并召开书记专题会和巡察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在听取本轮巡察情况汇报前,先听取上一轮被巡察党组织整改情况汇报,详细了解各单位巡察整改情况和问题线索办理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深入整改要求,督促整改到位。
坚持书记抓整改。市、县两级党委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在听取巡察组情况汇报时,点评直奔具体人、具体问题,明确整改要求和处置意见。
坚持分管领导督促整改。每轮巡察情况向党委、政府分管领导通报,督促和监督分管领域相关单位扎实整改,逐级压实责任,传导压力。
精准施策 激发整改动力
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多措并举,着力激发被巡察单位党组织问题整改内生动力,增强整改的自觉性、主动性。用好综合考评指挥棒,将巡察工作纳入县级领导班子和市管干部综合考评体系,作为年度目标和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内容,与激励奖惩、干部任用挂钩,树立正确导向。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有关领导参加巡察反馈,督促被巡察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抓好整改落实,增强反馈的严肃性。组织召开巡察整改评审会,要求开门搞整改,巡察整改情况向党内通报,主动让群众参与整改、监督整改、评价整改,增强整改的实效性。
强化协作 凝聚督导合力
注重统筹协调,强化部门联动,构建多管齐下、齐抓共管的监督格局。建立“巡后直督”机制,将巡察整改监督关口前移,巡察组在反馈结束后及时跟进督导整改工作,督办被巡察党组织和班子成员整改责任落实情况、方案计划制订情况、整改推进情况、移交问题线索办理情况等,有效解决“文件整改”“应景整改”,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只打雷不下雨”等问题。
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制订《关于建立健全巡察整改监督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漯河市党委巡察机构与纪委监察委等8个机关单位有关事项协作意见(试行)》,明确相关部门整改督导责任,对市委书记专题会议议定事项和巡察移交问题线索优先办理、及时反馈。
建立上下联动机制,对市、县巡察发现的行业性问题,由市级部门牵头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和症结,督促上下联动、同步整改。
紧盯不放 持续深化整改
问题不解决不收兵,整改不到位不放手,努力实现成果运用最大化。2019年,市委巡察紧盯“四风”问题,立行立改,针对群众反映强烈、被巡察单位明显违反规定并且能够及时解决的突出问题,共下发42份立行立改通知书,迅速推动问题整改,形成震慑、赢得民心。紧盯共性问题,开展联动整改。针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脱贫攻坚专项巡察情况,市委召开三次全市反馈大会,扩大到乡(镇、街道)负责人参加,当场点出问题、当场交办问题清单、当场责任单位表态发言,形成上下同心、共抓整改的浓厚氛围。紧盯个性问题专项整改,部署开展行业扶贫效果提升等“五个专项提升行动”,保障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紧盯遗留问题,开展持续整改。结合市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巡察整改不到位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依托市委主题教育巡回指导组,对62个市直单位184项整改不到位问题开展督导检查,完成整改147项,整改率达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