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行明
九龙春茶产自信阳光山与新县交界处的九架岭山区,相传苏东坡被贬谪黄州时路过此地,心里郁闷难解,浑身酸软乏力。在九架岭山下茶庄一气连饮春茶三壶,顿觉口齿生津,心中旷达,似有蛟龙出海的通透畅快,于是欣然写下“九龙春”三字命名以示答谢。自此至今,九架岭茶工一代代精心种茶,并把苏东坡当作茶神供奉。
每年冬至后,或早或晚的一场大雪,把冰雪的寒冷发挥到了极致,万物萧瑟,寰宇澄澈。而茶树打了个激灵,在冰清玉洁的世界醒了。在澄澈的环境里,空气中没有一粒尘埃,它吸入了梅香。世界似乎更静了,茶树在与梅香袅袅私语的时候,一股声波漫彻而来,声波震开了头顶上的冰层。缝隙中,茶树听得更加清晰,声音如敲金石,声音中隐藏着铎铎的木击声——这是净居寺传来的磬声和木鱼声。茶树没了睡意,在梅香与磬声中,它忘记了寒冷,开始积攒力量,由根到茎,由茎到枝,脉络开始扩张,力量向顶端勃发,它知道,只有珍惜眼前的时光,才能对得起大自然和宇宙的馈赠。
雨水过后,茶树褪掉了皴裂的枯皮,周身透着绿色,茶树汲春露、晒暖阳、嗅花香,一股股乳汁一样的东西,从叶脉汩汩输送到周身的芽孢,芽孢崩开了,露出了一点点牙尖,像初生小鸟的舌尖,鹅黄嫩绿又带着三分浅紫,一出头就带着大自然的灵气和神采。半月过后,牙尖颜色亮绿,由牙尖变成叶片,叶片上又生出一个一模一样的牙尖来。
清明节前的第九天,采茶女们晨起梳头洗面,洗去铅红,抹去脂粉,清水芙蓉般款款朝茶山走去。她们站在茶树的下方,一字散开,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像孔雀的喙状,其余三指孔雀开屏般散开。一起一落间,食指与拇指准准地掐住叶片下面5毫米处的梗部,轻轻一提,顺势把一叶一芽的茶叶送到左手挎的茶篮里。整套动作娴熟精准,数十只手的起落,就像数十只蜻蜓点水一样上下翻飞。采摘的叶片个个品相饱满,大小均匀,亮绿色的叶片带着自然的精华,准备下山了。
刚采下的茶叶要在一个时辰内被送下山并送至茶房,在竹帛上晾晒半小时,晾干清晨的露水。然后炒锅起火,一定要用松枝做燃料,一是松枝火旺,二是松香能帮茶叶增加自然的香气。待锅温至200~260摄氏度左右,炒茶工抓起三两晾过的茶叶投入锅中,两手不停地上下翻炒,“抓、抖、撒”各个步骤流畅衔接,像太极高手般行云流水,刚柔相继。只见茶叶在锅中起起落落,噼噼啪啪声中,茶叶褪去了野性,枝条沁出了温柔,像少女第一次与情郎会面,往日的自信被娇羞掩盖,露出来的是暗自欢喜。此步操作技术上称杀青留香,就是高温除掉茶叶中的土腥气和腐质味,留下自然的精华和茶的芳香。随着噼啪声的消失,只剩下茶叶落下时与炒锅的摩擦声,此时,茶叶该出锅了。
复烘是最后一道烘焙工序,温度以中低温为主,温度不宜超过70度。因为经过毛火和复摊以后,茶叶的干度已经达到九成左右。复烘目的是让茶叶含水量降低到5%以下,所以,烘焙时间较长。此道工序,被茶农戏称为新媳妇收心敛性,服服帖帖地固根固本。
第二天早起,茶工把烘干的茶叶收起摊晾,把最后一丝火温褪去。同时,遣家里的学童担起木桶,去九龙岭山下舀起春泉,激动人心的试茶就要开始了。随着开水的冲入,茶叶在水中翻滚七八遍后,一叶一芽慢慢舒展开来,仿佛茶叶真的醒来一样。不过这次醒来,它不再是对大自然精华的吸收,而是对自身精华的释放,阳光里、空气里、磬声里所有的精华都徐徐释放出来。与春泉融在一起漾在一起,水慢慢变成了浅绿色,袅袅茶香升腾起来。茶工毕恭毕敬地把第一杯茶敬到苏东坡画像前,学童站立在侧,大声诵读诗句: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喝下了第一杯新茶,九龙春茶市开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