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齐 放 通讯员 张笑伟 彭 晖
编者按
漯河的冬日,室外寒风尽扫落叶,行人步履匆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工作人员在温暖如春的办公室工作,居家老人身着轻薄衣衫看电视,孩子们在暖意融融的教室学习……群众在享受温暖的同时,也切身感受到了集中供热的民生“温度”。
2018年以来,围绕群众关注的供热问题,我市高度重视,立项实施,逐一攻坚——
2018年11月15日,正式向市区首批17个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小区集中供热。
2019年,全市36个公建单位和22个居民小区实现了集中供热。
2020年,市区将新建供热管网30公里、换热站18座,新增140万平方米供热面积。
2022年,我市将实现中心城区集中供热全覆盖。
……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突飞猛进、承载能力的持续提升,我市集中供热在起步较晚的情况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驶入了发展快车道。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集中供热工作就是一场解决群众供热难题的“暖心战役”。在这场战役中,一座座“冷房子”变成了“暖房子”,我市用行动践行了“尽责社会 温暖人心”的庄严承诺,让群众在寒冷的冬季实实在在感受温暖,让幸福沙澧更有“温度”。
民生工程,让生活更加美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完善城市功能、推动绿色发展,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更高期盼,201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把推进全市集中供热作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和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高度重视、统筹谋划、强力推进。”4月27日,市住建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郭平宇告诉记者,集中供热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市政府全面强化顶层设计,一张蓝图绘到底,统筹谋划、一体推进集中供热,着力构建“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长效机制。
为保障集中供热工程高效推进,我市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市直有关部门“一把手”和县(区)长、管委会主任为成员的城市集中供热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县区也分别成立集中供热工作机构,形成了全市上下联动、分工明确、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科学规划是推进各项工作的龙头和总纲。为此,市住建局深入调研、外出考察,结合我市实际科学制订《漯河市中心城区集中供热专项规划(2018-2035)》,明确中心城区集中供热总体规划,确定在中心城区采用热电联产供热,明确天阳供热公司、华电漯河热力公司特许经营区域,在热电联产未覆盖区域建设新能源集中供热项目。
我市打出政策“组合拳”,先后出台《漯河市集中供热管理试行办法》《漯河市热力建设资金使用管理试行办法》等5个配套政策文件和工作方案,对集中供热规划、建设、经营、服务、使用和设施维护等方面予以规范,同时完善居民和非居民价格体系,为居民小区改造提供优惠政策,促进供热市场推广,让更多市民愿意用、用得起。
强力推进,供热面积快速增长
4月27日上午,市区泰山路海河小区,马老太太高兴地说:“俺家去年就供暖了!好用还暖和,比用空调强多了!”
让集中供暖用户高兴的是,今年供暖季正值疫情期间,在这个特殊时期,许多市民宅在家中,我市加大供热运行保障力度,实现集中供热运行平稳有序,供暖效果得到用户好评和社会各界充分肯定。大家纷纷称赞集中供热工程是真正的民心工程,是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最好体现。
“2018年市区首批享受到供暖的仅仅有17个单位和小区,而海河小区就是2019年集中供暖进一步推进后的受益小区。”市供热办负责人王勇向记者介绍,为了让集中供热这一民生工程惠及更多百姓,我市将集中供热项目建设列入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夯实部门责任、强化督导考核,着力构建“两源一网”供热体系,管网辐射区域持续扩大。
2019年,面对项目融资难、工期短等困难,市住建局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完善推进机制,实行“月台账、周例会、日报告”制度,加强项目督导,优化实施路径,先后召开20余次项目推进周例会,研究解决手续办理、二次网建设及换热站选址等问题,按时完成市区14个路段30公里管网建设任务。
在推进集中供热工作中,市住建局统筹推进既有建筑供热改造,精心组织实施具备条件的机关、医院、学校、公租房权属单位等公建单位供热设施改造,加强对居民小区供热改造督导,强化二次网系统重点环节管控,积极推进西城区分布式能源供暖。2019年,新建换热站18座、新增供热面积140万平方米。
经过两年努力,市区集中供热新建供热管网60公里,建成换热站44座,新增供暖面积近300万平方米。目前,36个公建单位及海河小区、金色君苑、阳光世纪苑、MOCO新世界二期太阳城等22个居民小区实现集中供暖,我市集中供热驶入快车道。
三年目标,中心城区全覆盖
4月28日下午,在漯河小学北侧的洪河路施工现场,集中供热管网铺设工作已进入尾声。今年冬季,这条路上的北岸花园、沙田锦绣小区、舒曼财富中心以及漯河联通公司等都将集中供热。
在沙田锦绣小区居住的市民王先生高兴地说:“去年,我专门到对面的阳光世纪苑看了看,朋友家用上了暖气,那屋里可真暖和,我是真羡慕啊!今年冬天我家也要集中供热,也能好好享受一下啦!”
“群众的期盼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和初心。今年,我们将科学制定项目建设计划,强化责任担当、精心组织实施,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力争新增供热面积实现较大突破,不负群众期盼,增强人民生活幸福感。”市住建局调研员牛建强说。
记者了解到,我市依据中心城区热力专项规划要求,着眼于3年内中心城区集中供热项目建设,综合考虑管网现状和现实用热需求,谋划确定了2020-2022年度市区供热项目建设计划,力争2022年实现中心城区集中供热全覆盖。2020年,市区将新建25条道路路段供热管网30公里、换热站18座,新增140万平方米供热面积。
今年以来,在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市住建局强化责任担当,加强督促指导,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项目建设,推动集中供热项目建设较早实现复工。为减轻疫情对工程项目的影响,市住建局采取简化审批流程和实施容缺受理方式办理施工许可,督促指导项目组织实施,目前华电源汇区热网工程项目防疫措施、物资采购、施工力量已全部到位并进场施工。
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城市集中供热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对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有重要意义,也是我市实现节能减排、全面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抓手。下一步,住建部门继续做好做实集中供热这项民生工程,让更多的单位和小区早日实现集中供热,把漯河建设得更加美丽宜居。
城在林中建,人在景中游……很多人对生活和工作在如此惬意的生态场景充满了憧憬和向往。
站在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交汇点,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地提出了“碧水蓝天保卫计划”。如何守护好沙澧大地的蓝天、碧水、净土,打好碧水蓝天保卫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新课题。
有期待,有行动,就有未来。近年来,我市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漯河。市住建局更是把集中供暖、扬尘治理和雨污分流作为碧水蓝天保卫战的重大抓手予以强力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本期起,本报将推出系列报道,集中反映我市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取得的新突破、新成效。
市住建局领导带队在湘江路和文化路交叉口集中供热工地察看施工情况。
施工人员按照标准对供热管道进行焊接。
换热站内部运行情况。
施工人员在铺设供热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