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漯河战“疫”特刊
本版新闻列表
 
2020年5月6日 星期

众志成城 筑牢抗疫防火墙


■本报记者 刘 丹

2月10日,漯河市中心医院第二批医护人员进驻隔离病区交接仪式。张 岩 摄

2020年春节前夕,新年的钟声还未敲响,却吹响了全民抗疫战疫的冲锋号。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市一名名逆行而上的医务工作者,在一线与时间和死神赛跑;在战“疫”的大后方,则是数不清的各行各业工作者,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坚守抗疫一线,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众志成城的抗疫赞歌。

白衣执甲上战场

突如其来的疫情,突如其来的挑战。为了守护全市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坚决贯彻中央、省、市相关部署,在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指导下,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广大医务人员冲锋在抗击疫情一线,日夜奋战,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展示了最美“逆行者”的风采。

全市16家发热门诊全力筛查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1月24日下午,市中心医院召开紧急会议,号召全院医务工作者争当志愿者,增援发热门诊。消息发出后仅仅半小时,就有167名医务工作者报名。从1月21日起,市二院就开始充实医院发热门诊(感染性疾病门诊)力量,筑牢疫情防控的前沿防线。1月26日,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就诊高峰及突发状况,市二院党委发出组建疫情防控应急预备队的倡议书,号召全院医务人员积极投身一线。短短两个小时,报名人数就达到150余人。据统计,截至3月4日,我市16家发热门诊共接诊发热病人8637人,其中有武汉接触史的1754人。

5家定点救治医院科学救治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我市结合实际,科学确定了5家定点救治医院,即市中心医院、市传染病医院、源汇区人民医院、临颍县人民医院和舞阳县人民医院。临颍县人民医院和舞阳县人民医院负责收治本县的疑似和确诊病例。结合市区病例较多的情况,合理布局市区定点收治医院,把疑似和确诊病例分开收治。明确源汇区人民医院集中收治疑似病例,由市中医院负责接管;明确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确诊病例,由市中心医院负责接管。

同时,我市组建了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涵盖呼吸、重症、感染、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和感控管理等专业)和重症病例医疗救治专家组,指导全市医疗救治工作,及时组织市级医疗救治专家组对各定点收治医院的确诊病例开展专家会诊、病例分型、巡诊指导等。

市中心医院第一批10名医务人员于1月27日入驻市七院(市传染病医院),正式接管确诊患者隔离病区,与市传染病医院一起合力救治确诊患者。

市传染病医院成立了以党员干部为骨干的医疗救治突击队,制订了救治工作方案,分别成立领导小组、医疗救治组和后勤保障组,全力以赴做好病人的收治工作。

市中医院党委第一时间组建了以党员、团员为主体的3支疫情防控医疗队。首批医疗队于1月29日进驻源汇区人民医院,接管市区疑似病例隔离病区。成立了市新冠肺炎中医救治专家组,研制出具有预防作用的“新冠肺炎预防1号”处方,并向社会公布;研制出的新冠肺炎轻症治疗性药方——“肺炎2号”,用于临床治疗后取得了较好效果。我市确诊和疑似病例中医药参与救治率达96.67%。

源汇区人民医院接到被定为我市新冠肺炎救治医院命令后,连夜规划、调整病房、抽调医务人员,仅用十几个小时就完成了隔离病区的设置任务,开始收治病人。

舞阳县人民医院成立了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团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医务人员进行严格的防护培训。临颍县人民医院迅速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救治专家团队,全面打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攻坚战。

线上义诊服务平台倾力助阵。疫情发生以来,市卫健委火速组织市内医疗机构,联合杭州求是同创公司(微脉)快速搭建“互联网+”在线义诊服务平台。全市15家医疗机构的50多名呼吸、传染相关医务人员主动请缨加入平台,为全市群众提供24小时在线咨询服务。截至2月10日,该平台已为5000多名用户提供了在线义诊服务。

检测检验工作者全力做好核酸检测。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我市唯一一家新冠病毒检测机构,检测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直接参与新冠病毒检测的6名工作人员分成两组,每天轮流进入PCR实验室,面对面和新型冠状病毒“交战”。截至2月20日,他们检测样本1146份,确诊阳性病例34例。

筑牢社区防火墙

在疫情防控攻坚时刻,记者在我市多个社区发现,各有关部门携手社区、物业、居民、志愿者,根据统一部署和要求,采取多种手段,确保疫情防控不留死角,联合筑牢社区防火墙。

2月2日,在郾城区沙北街道白庙社区路口,社区工作人员正在为居民办理临时出入证,居民须凭盖章证件出入社区。据悉,白庙社区共有18个出入口,其中13个出入口已封闭。社区的工作人员在各个路口24小时值守。

“请问您是从哪里回来的?请出示出入证,配合消毒。”在沙北街道后周社区,社区值班人员认真询问进出人员信息并做好登记,经测温正常并提示居民踩踏脚垫消毒后才能进入小区。在我市多个小区门口,记者发现,访客或外卖小哥被一律挡在门外,业主可以到大门外对接。对于未戴口罩的人员,值班人员会当场提出劝告。

在兰乔圣菲小区,从1月24日(农历大年三十)开始,除了每天为进出小区车辆消毒、对进出人员进行测温外,物业公司还对小区电梯按键、道路等每天进行两次消毒,在所有的电梯内放置一次性抽纸。

为保障居民安全,不少社区物业除了把好“入口关”、做好小区内部消毒外,考虑到居民外出采购不方便,还为业主提供代购生活用品服务。对于需要居家隔离的人员,不少社区也明确专人负责,并建立社区微信服务群,实行一站式上门服务。

对于社区的严格管理,不少社区值班人员表示,居民的支持度特别高——除了按要求上班和有买菜需求的人员外,大家都主动宅在家里。不少居民表示:“看到管控得越严格,自己心里越踏实。”

一线闪耀“志愿红”

河南科技大学大三学生赵一鸣居住在马路街街道金汇花园小区,看到小区内张贴的“红色召集令”后,便拨打2196771“民呼我应”服务热线,主动要求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发生以来,在全市各居民小区、乡(镇)、村等疫情防控关键位置,都活跃着志愿者的身影。防控宣传、卡点值勤、入户排查、消毒消杀、买菜跑腿……在城市按下“暂停键”之际,志愿者们像被按下了“快进键”,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

源汇区各街道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功能作用,动员组织党员志愿者、退役军人志愿者、群众志愿者投身于疫情防控一线,加强联防联控、群防群治,让“志愿红”闪耀在防疫一线。

召陵区第一时间将全区2000余名“创文”分包网格人员转化为疫情防控志愿者,定人定岗定责,实行“人盯楼+联防”网格化基层防控模式,实现全覆盖。对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志愿服务工作进行部署,全区8个文明实践所、196个文明实践站、141个志愿服务队和2万多名志愿者迅速响应,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郾城区9个文明实践所、34个社区文明实践站的8000余名党员志愿者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用文明之光照亮战“疫”之路,筑起新时代文明实践“红色防疫墙”。

农村群防群控忙

“大家自觉做到家中不待客,不参与集体活动,不扎堆;尤其是武汉回村人员,自觉主动在家隔离14天,隔离期间不走亲访友……”1月30日,在临颍县大郭镇陶庄村,广播里循环播放着防控疫情的注意事项及温馨提示,平日里热闹的街道行人稀少,异常安静。

这个春节,这样的情形,在我市各乡(镇)、村比比皆是。随着春节外出务工人员大规模返乡,农村成了疫情防控的重要战场。面对这场严峻的考验,我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坚守一线,群防群控,织密农村疫情防控网。

加强宣传。充分利用广播、宣传车、公开信等,宣传疫情防范知识,做到疫情防范知识家喻户晓。

严肃纪律。各乡(镇)全体班子成员、相关站所工作人员、驻村干部以及村“两委”干部全部取消春节假期,坚守工作岗位,服从防控工作统一调配。乡(镇)纪委对防控情况进行督查,确保人员到位、信息畅通,把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对进乡(镇)入村路口卡点的布控,做好来往人员的信息登记、体温测量等工作;对在外返乡人员开展地毯式摸排,建立详细的工作台账。对重点区域返乡人员落实14天居家观察措施,同时安排专人做好隔离人员的生活保障工作;要求群众不聚餐聚会、不走亲访友,坚决杜绝规模性人员聚集和人员流动。

充分发动群众力量,成立由村民组成的志愿者队伍,24小时在村出入口值守,对进出村人员测量体温,询问进出事由,做好信息登记,对非本村车辆和人员进行劝离。

公安民警保平安

面对凶猛的疫情,市公安局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成立专班、制订完善的应急预案,以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全警动员,迅速投入战斗。

1月23日,市公安局召开疫情防控会议,全面启动疫情防控工作。

联防联控,筑牢疫情阻击防线。全市公安机关各警种、各部门加强与卫生防疫等部门协作配合,在漯河火车站、高铁漯河西站等处设置防疫检查站,加强对流动人员和车辆的监测检查,大力协助交通、卫健、疾控等部门做好进入我市人员、车辆、物品卫生检疫工作。全市派出所和社区民警会同卫生部门和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对近期从武汉回漯人员逐一见面排查、登记,深入做好防治宣传工作;深入辖区排查外出务工归来人员、外地来漯探亲人员等信息,在醒目位置张贴防控疫情通知,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各级公安机关积极协同有关部门深入酒店、农贸市场等公共场所,督促加强通风、消毒、体温检测、口罩佩戴等工作;出动警车,深入居民小区、大街小巷和各个村庄,向广大群众宣传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和个人防护知识。

严打严治,维护社会秩序。全市公安机关加强定点医疗机构、隔离场所等重点部位安保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利用疫情哄抬物价、囤积居奇、趁火打劫以及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等违法犯罪行为。强化网上巡查管控,落实24小时动态巡查管控机制,依法打击各类借机造谣滋事、恶意污蔑攻击的不法行为,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卫生防疫等正面引导教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期间社会面管控。

保障防疫物资生产和供应

疫情发生以来,我市不断加大对防疫物资生产企业的支持和帮扶力度,千方百计助力企业挖潜能、拓渠道,多措并举帮助企业抓生产,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好物资保障。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我市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实地察看指导,要求各级政府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强化统筹,科学调配,做好重点防疫物资的储备、调拨、筹集等工作,全力保障防疫物资供应;迅速组织本地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协调做好工人、原材料、资金等保障工作,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全力搞好服务,同时把好质量安全关。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保障组多次召开会议,深入企业调研,逐一研究解决企业防疫物资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我市各有关部门和县区不折不扣落实市委、市政府相关部署,全力搞好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同时抓好生产调度和统筹调拨,支持各方面共克时艰、共渡难关。

曙光健士、维立特、子任医疗科技、顺康医疗、百净卫生用品、银鸽集团等本地企业在我市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下,主动作为,想方设法转产复产、扩大产能,切实保障了我市防疫物资供应,特别是口罩生产方面实现了从无到有、从零到日产百万的突破。4月1日起,我市口罩销售已经实行市场化运作。

高速口防控卡点监测疫情。本报记者 焦海洋 摄

阴阳赵镇严防控。本报记者 范子恒 摄

乘客上车必须扫码确认个人信息。 陈王丽 摄

马路街街道志愿者在文化路疫情防控卡点值班。

田纪昌 摄

二月十九日,社区民警和党员志愿者对发现确诊病例的隔离小区进行严格的信息核查。 张庆伟 摄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