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晨阳
我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在京港澳高速公路漯河站集结。李勇军 摄
一封封请战书、一声声誓言、一车车物资……风雨同舟共患难,守望相助显担当。湖北的疫情牵动着沙澧儿女的心,漯河市委、市政府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和强烈的大局意识,在疫情防控“全国一盘棋”中勇挑重担,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在自身防控任务非常艰巨的情况下,倾尽全力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工作,与荆楚人民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心手相牵 共战疫情
悬壶入荆楚,白衣做战袍。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统筹全市医疗资源,迅速抽调精兵强将,先后组织两批医疗队驰援湖北。
2月4日晚上,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接到上级下达的支援武汉疫情防控紧急通知后,快速反应,争分夺秒调兵遣将,向市中心医院、市二院、漯河医专二附院、市六院下达任务,要求4家医院迅速组建一支由医生、护士、急救车司机、担架员组成的应急医疗救援队,并完成物资筹备、防护培训等一系列工作,准备驰援武汉,协助当地开展危重患者救治及急救转运工作。深夜得令,连夜行动。4家医院紧急动员,每家选派4名医疗人员、调配一辆急救车,于2月5日上午9点30分在京港澳高速公路漯河北站完成集结,于2月5日下午2时许抵达目的地。在河南省120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下,我市医疗队立即参与到当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转运、救治工作当中。2月15日,我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出征湖北。这批医疗队一共有31名队员,分别来自市中心医院、漯河医专二附院、市六院、市三院、漯河医专三附院,其中感染控制专家1名、医疗专家6名、护士24名。支援武汉的一个多月时间,负责转运病人的漯河援鄂医疗救援队队员成功转运患者508人次,安全行驶里程6000公里以上;负责江汉方舱医院的漯河援鄂医疗队队员精心救治病人,累计收治患者365人,患者全部康复出院。
党旗飘扬,党徽闪耀。我市援鄂医疗队所有党员都在防护服上用红笔写上姓名、“有事找党员”等字样,成为救治一线最感人的风景、患者心里最坚强的依靠。漯河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主任李叶宁来不及与家人告别,就匆匆背上行囊,和她的队友,作为我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奔赴武汉抗击疫情最前线。李叶宁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是ICU的老大夫,有非典救治经验。在湖北需要的时刻,没啥说的,我必须前行!”到达武汉的第一晚,为及时了解舱内病人的病情,熟悉环境和工作流程,李叶宁向组织提出第一个进仓的请求。出舱后,她顾不上休息,便组织队员培训,详细介绍入舱交接的流程及交接班事宜,反复提醒队员熟练防护操作。她和队员辛苦不言苦、有难不畏难,奋斗在疫情防控最前线。他们的付出得到了患者的肯定,收到患者多封感谢信。最重要的是,他们做到了患者零死亡、医疗队员零感染。
我市援鄂医疗队抵达抗疫一线后,迅速成立党员先锋突击队,党员带头进驻江汉方舱医院开展救治工作。在党员的示范带动下,17名优秀的医务人员递交入党申请书并先后火线入党。他们不惧风险、舍身忘我、勇闯一线,全力做好方舱医院患者救治护理、心理疏导、人文关怀等工作,受到患者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
我市派出的援鄂医疗队中有一对“姑嫂”组合:嫂子叫韩丽,来自市中心医院;小姑子叫朱亚楠,来自漯河医专二附院。任务紧急,为了不让家里老人担心,韩丽就没有说自己要去武汉战“疫”的事。到了集合点,她才得知小姑子也去武汉支援,而且也是瞒着家里老人。第二批援鄂医疗队的队员吴晓是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的护士。在病区,她忙里偷闲,在同事娄远的防护服上画了只小狮子,为大家加油,希望自己和同事能像这威武霸气的狮子一样早日战胜疫情。医疗队里还有市三院医生苗国印,在战“疫”前线过特殊的生日;漯河医专二附院急诊科护士应鸽,在战“疫”前线收到母亲的家书;漯河医专二附院神经内科主管护师刘丹,临行前儿子告诉她“妈妈,你是我的超级英雄,我等你平安回家”……这些白衣天使在亲情与责任之间作出了义无反顾的选择,展现了勇往直前的胆魄,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最美逆行者”。
大医精诚,大爱无疆。两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千里驰援。他们穿着防护服,连续工作几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很多人的脸颊被口罩勒破皮、双手被汗水浸得泛白,有的人困了就在手术室外席地而眠。面对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没有人叫苦叫累,没有人临阵退缩。他们以战士的姿态和行动体现了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的职业素养。
爱心潮涌 千里驰援
众志成城战疫情,火线驰援献爱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学统筹物资调配,一车车医疗用品、一箱箱生活物资,带着沙澧儿女的关心和祝福,昼夜兼程,飞赴荆楚大地。
一方有难八方援,疫病无情人有情。了解到湖北天门市急缺即食性食品等,市委、市政府积极组织我市企业捐赠急需物品。河南南街村(集团)、漯河晋江福源、临颍亲亲食品、河南豪峰、联泰食品、漯河慕兰卡、河南御江食品等爱心企业主动捐赠生产的方便面、面包、蛋糕、火腿肠等食品;漯河联太房产在自身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主动献爱心,和家园房产共同出资20万元购买火腿肠、艾条等物品进行捐赠……中国邮政漯河分公司免费承担运输任务。2月19日下午3时许,满载着火腿肠、方便面、面包、蛋糕等价值100万元物资的六辆邮政运输车向湖北省天门市进发,并在当晚抵达。
面对疫情,全市广大企业识大体、顾大局,在遭受疫情冲击的情况下,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纷纷捐款捐物。一车车生活物资运到抗疫一线,一批批医护用品送往湖北。河南南街村(集团)先后三次将筹集的价值70多万元的84消毒液、酒精、方便面、热干面等物资捐赠给湖北。为及时保障武汉火神山、雷神山等医院所需的输液原料供应,中盐舞阳盐化工有限公司紧急行动,于1月30日至2月19日将2740吨医用原料盐陆续运至中盐云虹湖北制药公司,有力保障了湖北防疫所需的输液原料盐需求。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广大群众纷纷慷慨解囊,踊跃捐款捐物,以各种方式支援湖北。1月30日,源汇区问十乡宋庄村、周庄村“两委”发出向武汉市慈善机构捐款的倡议后,父老乡亲你50元、我100元,累计捐款21750元。1月31日,临颍县三家店镇边刘村党员张军伟和安高峰拉着10吨新鲜蔬菜驰援武汉。“医护人员已经冲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我们老百姓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贡献力量。我们村4名党员共同出资2万元,购买了10吨红萝卜、白萝卜、大葱等新鲜蔬菜,希望能给武汉人民提供帮助。”临颍县三家店镇边刘村党支部书记刘建伟告诉记者。2月16日,志愿者马光源带着大家捐赠的近20吨蔬菜开往武汉……大家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血浓于水、守望相助的手足亲情。
救灾恤邻,义不容辞。为保障疫情防控期间湖北省血液安全供应,国家卫生健康委启动湖北省及其周边省份血液联动机制,请河南省、湖南省保障武汉市血液供应。作为我市唯一的法定采供血机构,漯河市中心血站积极响应,于1月31日率先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在站内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并倡导广大市民在遵守抗疫防病规定和有效防护的前提下无偿献血、奉献爱心。不少爱心市民通过微信朋友圈看到献血倡议书后,陆续赶到附近的献血点献血。全市共采血246人份,采血量达48750毫升。2月10日,为持续援助武汉市临床用血,市中心血站第二批23个治疗量的血小板再次紧急送往省血液中心。据了解,截至2月11日,市中心血站向武汉支援血液两次,共计42个治疗量的血小板。
时间就是生命,疫情刻不容缓。为保障运输通道畅通,我市交通运输、公安、路政等部门的工作人员放弃休假,提前返岗,连续多日顶着风雪严寒坚守在重要路口、站点、卡点,吃泡面、睡帐篷,夜以继日做好值守保通工作。对过往运输防疫应急物资的车辆,他们通过警车开道、巡逻保通、紧急救援等方式,保障其平安顺利通行。
危难关头,挺身而出。作为国际知名的食品生产企业,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汇公司)勇担社会责任,除提升自身生产安全防护标准、扩大产能外,还时刻将疫区的医疗救护和群众生命安全放在心上。2月3日,双汇公司响应省政府号召,加入政府采购行列,调度1.9万箱火腿肠支援武汉。随后,双汇公司千方百计组织职工复工复产,扩大产能,为市场提供急需的食品。同时,双汇公司高层召开专门会议,研讨通过其母公司万洲国际的全球采购网络优势,在世界范围内采购国内急需的医疗防护物资。万洲国际克服跨国采购、跨国运输、中转通关等诸多困难,在全球紧急采购医疗防护物资,其中医用防护服18万多套、隔离服9万多套、口罩4万多个、护目镜1.2万多副。2月14日,首批75856套医用防护服、93250套隔离服、39495个口罩、1737副护目镜运抵抗疫一线。2月19日,双汇公司从海外市场采购的第二批医疗防护物资共2281箱顺利运抵湖北。
双汇公司的善举引来无数人点赞。网友纷纷留言:“为双汇点赞,漯河企业好样的!”“患难见真情,我们需要这样的正能量!”“中国加油,为双汇叫好!”一句句发自肺腑的点赞,是人们对双汇公司善举的肯定与叫好,更是大家万众一心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
在疫情面前,沙澧儿女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谱写了一曲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赞歌。我们相信,只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能凝聚起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就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运送蔬菜到武汉一线。王利生 摄
请战书。市中心医院提供
我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驰援武汉。
本报记者 杨 光 摄
2月8日,市中心血站与省血液中心取得联系后,紧急调配19个治疗量的单采血小板发往武汉。
本报记者 朱 红 见习记者 党梦琦 摄
医用盐原料运往湖北。 田红军 摄
2月3日,援武汉物资在双汇物流园装车发送。本报记者 焦海洋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