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漯河战“疫”特刊
本版新闻列表
 
2020年5月6日 星期

复工复产 按下发展快进键


■本报记者 张军亚

在重点项目建设工地,车辆穿梭、机器轰鸣,建设人员戴着口罩、安全帽紧张作业;在产业集聚区,厂房里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流水线上戴着口罩的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在全力战“疫”的同时,及时按下企业项目复工复产、达产达效的“快进键”,并迅速掀起新一轮重点项目建设的热潮。

为切实加强疫情防控能力建设,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对冲疫情影响,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市委、市政府于2月5日在全省率先制订出台了《漯河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发展稳定经济增长30条措施》(以下简称《30条措施》)。国家、省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最大限度帮助企业减轻疫情带来的影响。在市委、市政府科学统筹指挥调度下,各县区、各部门快速高效跟进,选派的企业复工复产特派员精细服务,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惠企政策,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促进了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和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

率先出台《30条措施》 提振市场发展信心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入基层和疫情防控、企业复工、项目建设一线调研视察指导,先后召开9次服务企业周例会、6次重点项目建设周例会协调解决问题,并针对《30条措施》征求企业意见和建议。各县区、市直相关部门行动迅速,成立落实专班,明确责任人和具体承办部门。金融、财政、人社、公积金、税务等部门出台相关配套文件,进一步明确办理举措、程序和要求。

市金融工作局出台了《关于加强金融服务配合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金融服务和安全稳定工作的通知》《漯河市金融工作局关于疫情期间做好扶贫贷款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出台《关于切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工作的通知》,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出台《关于对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企业实施缓缴住房公积金的通知》,市生态环境局出台了《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建设项目环评应急服务工作的通知》,市市场监管局出台了《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加强登记注册和行政审批服务的通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出台《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通知》。

《30条措施》出台后,在《河南日报》《漯河日报》、电视台、电台、网站、微信群、公众号被广泛宣传,并通过讲座宣讲以及电话告知重点企业、一对一解读等方式,多渠道、多方式持续加大政策宣传和解读力度,切实提高企业、群众知晓度。市发改、工信、人社、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深入各县区、各功能区举行多场政策宣讲解读会,帮助企业理解政策、享受政策。市人社局组织编印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支持企业发展政策解读》,对企业社会保险费免、减、缓、返政策的具体内容、工作程序、操作办法进行了详细解读和说明。2月12日,人民银行漯河市中心支行组织召开专项再贷款支持疫情防控工作政策宣讲专项会议,向分批次前来的金融机构传达人民银行近期的政策精神,督促抓好贯彻落实。

防疫复工两手抓 全力当好“店小二”

疫情对政府治理能力是场“大考”,对很多中小微企业是个“生死抉择”。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决策部署,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立足职责定位,积极行动,全力当好“店小二”,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点对点”服务,全力帮助企业纾难解困、渡过难关。

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全面推行业务“网上办”“预约办”“掌上办”“邮寄办”等多种快捷高效的“不见面”办理方式,大大方便了企业和群众。为确保疫情防控物资供应、调配和重点保供企业生产,惠企政策精准对接、落地见效,工信、商务、交通运输、发改、市场监管、医疗保障等多个部门加班加点,冲锋在战“疫”一线,科学调度疫情防控物资,加强重点民生商品价格动态监测,千方百计帮助解决企业生产、物资调配、交通运输、市场供应等难题。市财政、税务、人社、住房公积金等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减税降费类政策,降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生产成本,真正和企业共渡难关。

市发改委做好指导服务和项目申报,积极帮助企业争取政策性资金和项目,先后上报市中医院隔离病区负压病房、市疾控中心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等6个疫情防控建设项目。推荐双汇发展、中粮面业、北徐集团3家企业纳入“涉及菜篮子产品的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推荐双汇发展、中粮面业、联泰食品、曙光健士等8家企业纳入“国家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推荐平平食品、美宜家等33家企业纳入“河南省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帮助企业积极对接争取国家金融支持政策。启动肉菜蛋奶等33种主要食品和口罩、酒精、洗手液、消毒液等卫生防护用品价格应急日监测。

市商务局先后4次赴省厅协调争取,为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民生保供资质证明,发放B类通行证398张,运输民生保供物资27675.57吨。

市市场监管局开辟审批绿色通道,先后为子仁医疗、顺康医疗、曙光健士、威迪医疗、银鸽生活纸产等10家口罩生产企业、2家消杀用品生产企业、1家隔离防护衣生产企业进行应急审批,办理了生产许可、营业执照等手续。

市交通运输局共累计办理A证3436个,切实保障了疫情防控期间应急运输车辆的顺畅通行。及时开通了“点对点、门对门”包车、“定制公交”等服务,办理复产复工返岗农民工包车通行证225张,组织农民工返岗包车349台次,运送农民工8215人。

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储备市级原粮(小麦)31776吨、成品粮(面粉)2550吨、储备油755.3吨,确保应急所需。

市科技局牵头市中心医院开展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应急攻关,启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系列中药制剂研发及临床疗效评价”项目,开发出“寒湿郁肺Ⅰ号”“疫毒郁肺Ⅱ号”两个处方,已获得省药品监管局批号。积极组织企业申报中央引导地方项目5个。

市发投公司为疫情防控物资保供企业漯河物美廉商贸公司等5家小微企业贷款办理续贷担保;为三剑客奶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美凯生物科技公司等物资保供企业办理了资金业务。

市住房公积金中心为149个单位申请缓缴公积金,涉及职工30976名,累计缓缴住房公积金2812.5万元;各银行保险业机构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捐赠款项、物资、保单等形式,捐赠现金201.64万元,捐赠物资价值21.9万元。

市人社局、市财政局积极贯彻落实企业社会保险费的免、减、缓、返政策,2月至3月,共对全市(含县区)3505家企业免征社保费1.82亿元;对164家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减半征收社保费163万元;对38家企业发放普惠性稳岗返还补贴484.64万元。

市税务局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省各种减税降费政策,依法将2月份纳税申报期限延长至3月23日。截至3月份,全市40多户纳税人办理了延期纳税申报、缓缴税款。

市财政局所属企业市国信资产运营中心对符合政策的相关租赁企业减免房租。对在疫情管控期间通过技术改造新增产能的24个项目、新增设备投资给予不超过20%的补贴。疫情防控期间,拨付2145万元专项资金给符合条件的受疫情影响企业,用于稳定就业和保障基本生活支出。

市医疗保障局对因受疫情影响困难中小企业缓缴医疗生育保险费。

政府部门的有效服务有力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促进了企业加快复产复工。1月31日,位于临颍县的双汇万中禽业发展有限公司饲料厂,在市、县两级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指导下,成为我市第一家复工复产企业,近百名工人全部吃住在厂。截至4月6日,随着武汉双汇的复工,双汇旗下分布在全国的25家肉制品工厂已全部复工复产,各项生产全面恢复。

漯河微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也被列入了河南省第一批复工企业名单。自疫情暴发后,该公司抢抓机遇,增产扩能,早谋划、抢在前、做在先,做到防控复工两不误,并迅速实现达产率100%。

特派员进企 “一对一”服务

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各机关党组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各项决策部署,按照有关要求,积极选派企业复工复产特派员进驻企业,为企业办好事、解难题,以实际行动助力企业快速复工,全面复产,合力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组合拳,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市财政局选派两名班子成员和相关科室负责人进驻我市三家企业。主要负责同志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生产和经营困难,现场为企业答疑解惑、解决问题,切实帮助企业克服疫情影响,安全有序复工复产。

市文广旅局负责同志带队深入派驻企业开展走访调研,了解企业困难和存在问题。在为企业争取1000只口罩采购资源的同时,积极帮助企业扩展产品销路。

团市委针对派驻企业用工紧缺问题,充分发挥自身平台作用,在团属媒体平台——“青春沙澧”微信公众号发布企业专项岗位信息;深挖团属资源,联系动员职业青年、贫困青年、返乡青年等群体,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需求。

市中级人民法院派驻企业特派员针对企业大型设备运送进场存在的问题积极帮助协调,就细节问题进行逐项对接,为企业顺利复工复产、加快项目进度打通“快速路”。

雪中送炭纾难解困 经济发展按下快进键

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立足自身职责,紧盯企业用工和群众务工需求衔接、重点项目联审联批、重点企业达产率和产业链协同复工等重点领域,出台支持办法,积极主动向上级汇报沟通,多方协调争取,积极克服要素保障压力增大、交通运输不畅、人员返岗困难、生产运营成本增高等困难,一企一策,特事特办、急事快办,帮助企业纾难解困,强化要素协调保障,着力解决用工、原料、资金、运输、手续办理等各类企业复产、项目复工中的问题,组织企业尽早复工复产,项目尽早复工开工,努力减少疫情对我市经济运行造成的影响,加快恢复中断的经济秩序,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

市发改委实行项目复工开工“一对一”精准服务,深入项目工地现场查问题、查进度、查防控,为项目建设解难题、强保障,切实推动项目真开工、实开工、早复工。落实国家按应收电费的95%计收电费降价政策,帮助降低企业用电成本4000多万元。

市工信局、市发改委联合分区分级、精准施策,加强企业复工复产监测调度,组织召开企业服务例会等,协调解决各类问题,帮助疫情保障重点企业申请中央财政专项支持,有力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工作。

市商务局持续抓好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通过网上视频形式,签约了总投资10亿元的江苏冠联新材料产业园项目。

市金融工作局带领全市各金融机构人员,开展“一对一”服务,深入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和民生物资保障企业,充分了解企业生产状况、成本压力、资金缺口及信贷周转情况,帮助企业缓解疫情带来的资金紧张问题。各银行机构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对受疫情影响资金困难的中小企业,提供多项优惠政策。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强化重点项目复工开工土地和规划手续办理联审联办全链条服务意识,疫情期间积极办理用地批文10个,面积2850亩。市生态环境局在3月5日上午,通过微信视频会议、电话、微信群交流等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复工复产专题企业服务日活动,当天解决14个企业代表提出的问题。

市人社局组织输送安置市内就业10.29万多人,市外就业3.47万多人。

市应急局对复工复产的危化企业、工贸企业开展隐患排查。

从目前落实情况看,《30条措施》起到了稳定市场预期、提振企业信心、加速经济社会秩序恢复的良好阶段性效果。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于2月底已全部实现复工复产,企业产能正在逐步提升。我市第一批重点项目150个(含省重点项目39个),一季度全市重点项目计划复工新开工项目115个,截至3月29日,已复工开工121个,复工开工率达105.2%,一季度计划新开工项目54个,已开工60个,开工率达111.1%。全市55家在营外资企业已复工复产53家,复工率达96%;223家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已复工复产217家;重点监测的双汇物流、圆通速递、大象物流、顺丰速运等35家现代物流企业全部复工;全市各加油站、纳入统计的2家大型农批市场和36个大中型商超全部正常营业。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135户。

西环线上跨宁洛高速公路分离式立交桥工程建设工地。 本报记者 王 辉 摄

顺丰速运。 本报记者 焦海洋 摄

河南曙光汇知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全自毁式注射器智能化生产车间。 本报记者 焦海洋 摄

人勤春来早。本报记者 范子恒 摄

行政大厅复工。 曹秋霞 摄

大商新玛特。 曹秋霞 摄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