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左素莉
疫情发生后,在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市文联及时发出倡议书,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努力创作,以文抗疫。疫情期间,我市文艺工作者勇担责任和使命,以不同的文艺形式创作出一大批反映我市广大干部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优秀作品,鼓舞士气,振奋精神,汇聚力量!
文采飞扬 鼓舞人心
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市广大作家、作者心系疫情,创作出了一批鼓舞人心、激励斗志、振奋精神、讴歌英雄的优秀文学作品。“漯河文学”微信公众平台开设了《抗击新冠肺炎》专栏,刊发优秀作品。
除夕夜,已经包好了饺子,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舞阳县作家协会主席马永红的丈夫还没有回家。零点的钟声敲过很久,面色疲惫的丈夫才回到家中。她丈夫所在的医院被确定为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改造病房、组建医疗队、收治发热病人等,每天都忙得焦头烂额。马永红担心他的安危,但他说:“同事都冲在前面,个个都不怕危险,我怎能躲在后面!”担忧着,也被感动着,马永红写出了散文《天佑苍生》并刊发在《河南日报》上。马永红在文中写道:“他虽然困得不行,但他眼中的光,让我看到一个共产党员在党旗下宣誓时,炯炯双眼流露出的坚定和自信之光……如果每个人都变成那样一束光,光芒万顷,定会驱散这暂时被阴霾遮蔽的天空。”
“剪下心爱的秀发/投入战斗/渴,顾不上喝一口水/睡,就和衣躺下/看着求生的患者/明亮的护目镜里/闪烁着深情的泪花……”看到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救治患者,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盛干宇深情写下诗歌《迎春花》,把医护人员比喻为点亮春日的迎春花,礼赞他们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迎春花》被学习强国平台刊载,盛干宇写的抗疫诗歌《怎么办》还在《河南文学》上刊发。
漯河抗击疫情一线的一位医生对未婚妻说:“战胜疫情后,我娶你。”诗人李季在《春天是我的聘礼》诗中深情写道:“疫情即将过去,春天已经来临/爱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好比一棵树喜欢另一棵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呈上满树花朵/待到百花盛开/亲爱的,春天就是我给你的聘礼。”
“谁为江城唱战歌,请听沙澧《江城子》。”市沙澧诗词协会会员们齐吟《江城子》,助力一线抗疫。他们胸怀祖国,秉笔而歌,创作出一系列激情壮美的抗疫诗篇,传递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广大诗友从除夕开始,每天都创作抗疫诗词,有表达思念武汉友人的,有向防控一线勇士致敬的,每一首的主题都积极向上、情真意切,鼓舞广大群众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使得人间遍洒幸福的阳光。市沙澧诗词协会公众号推出四期抗疫诗歌作品、出版四期《沙澧诗刊》刊发抗疫诗作。市沙澧诗词协会主席沈进华创作了50多首抗疫诗词,赞美抗疫一线英雄。他在《江城子·春雪泪》中写道:“春来梦断五更寒,夜声残,怎成眠。遥想荆人,抗疫正艰难。天有情怀即飞雪,涕鹃泪,满山川。疫情未可解愁颜,此心烦,最悲酸。素裹银妆,飞絮不胜潸。还我神州春本色,祛毒疠,换新天。”激励人们勇战疫情,共迎美丽春天。市沙澧诗词协会常务副主席王秋霞在《十唱江城战“疫”情》中激情洋溢地写道:“壮心防控在当前,集群贤,按云轩。扶疾定倾,携手保平安。划地东风吹厄劫,人不老,月长圆。”她相继创作了70余首抗疫诗词作品,用手中的笔,编辑理想、裁剪希望,讴歌抗击疫情中的爱心、敬业与担当。
《漯河日报·水韵沙澧》文艺副刊开辟《抗击疫情 使命有我》主题征文专栏,刊登了一大批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作品,以文艺形式尽一份绵薄之力,汇聚“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真情大爱。
翰墨丹心 彰显担当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我市的书法家们纷纷奋笔疾书,化作对江城武汉的祈福,对中华大地的祝福。市书法家协会举办了“众志成城 祈福中华”网络书展。书法家们积极行动,挥毫泼墨,反复打磨,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创作出一批以防控疫情为主题的作品,体现出书法家们的担当与作为。
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钮伟涛创作了一幅草书:“塞北江南频请缨,驰援武汉救苍生。信知天使丹心在,不惧艰危见赤诚。”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孙新创作的行草,写的是毛泽东主席的诗词《送瘟神》:“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市美术家协会积极开展“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美术家在行动”征稿活动。广大美术工作者拿起画笔,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凝聚起人民群众抗击疫情的强大精神力量。市美术家协会公众号连续刊登9期“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美术家在行动”作品,刊发美术作品200多幅。
市美术家协会主席赵喜民创作了国画《逆风而行》《荷花》等,赞美他们不畏生死、救死扶伤的高洁品质。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张可松创作了水粉画《最美守护者》和油画《战场》。他说:“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让人们看到全民战‘疫’的场面,感受到冲击心灵的力量,汲取投身战斗的勇气、增强必胜的信心。”他的画作还参加了省美术家协会和民革中央画院举办的网络作品展,并在大河艺术网络平台上刊登。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胡贵民创作了山水画《“疫”中黄鹤楼》。他说:“之所以画这样一幅画,是因为黄鹤楼是武汉的标志性建筑,历经千载风雨,依然傲然耸立,无数文人骚客为黄鹤楼写下不朽诗篇。希望通过这幅画,向国人传递战胜疫情的信心,激发国人对国家深深的爱。”俞晖等十几名美术家还发起了义拍捐款行动,把义拍所得一万多元捐给了源汇区慈善总会,助力抗疫。
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陈明杰创作了三幅庚子见闻剪纸作品《英雄的人民》《大国脊梁》《党在前面》,并在人民网、今日头条刊发。《英雄的人民》主题人物是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普通外科护士长蒋小娟的面部特写。她的脸上被护目镜、口罩勒出了深深的痕迹,脸上贴着创可贴,双目炯炯有神。画面下方是身穿防护服的医务人员誓师出征和在病房紧张有序的工作场景。陈明杰说:“身为共产党员,不能像医务人员那样上前线,但也要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这场战‘疫’中来,为打赢这场战‘疫’作出贡献。”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舞阳县农民画协会主席张新亮创作了八幅抗疫题材农民画,用舞阳农民画这一散发着泥土芳香的艺术形式助力抗疫。58岁的剪纸艺人常桂莲创作完成了多幅抗击疫情的剪纸艺术作品,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呐喊助威。常桂莲的儿子孟少雄是漯河小学的一名美术老师,他用了3天时间创作了一幅宽60厘米、高70厘米的油画作品,向钟南山以及所有医务人员致敬,为一线白衣天使加油。
曲艺传情 唱响大爱
疫情发生后,漯河的音乐人在第一时间创作相关歌曲,深情赞美广大医务工作者不畏艰险、逆向而行的无私情怀,也用歌曲向民众传递出团结一致战胜疫情的勇气和决心。市音乐家协会会员创作了30多首抗疫歌曲。
“黄鹤楼,为你吟诵,古琴台,为你们抚筝,东湖烟花三月,道不尽一曲别离,一曲别离。尝一碗热干面吧,不要走得这么急。喝一碗浮子酒,权作武汉人,小小的程仪……”这首歌由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肾内科副主任杨晓作词,市音乐家协会主席周晓东作曲。当杨晓看到驰援武汉的四万多名白衣天使开始有序撤离武汉,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没有好好看一眼武汉的美景,没有好好尝一尝武汉的美食时,内心深受触动,就创作了歌词《谢谢你》。周晓东拿到歌词后,被援鄂医务人员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深打动,很快就完成作曲。
疫情发生后,词作者吴继红采访了十几位坚守在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和社区、乡镇工作人员。病毒肆虐,谁不害怕?他们除了是白衣天使和工作人员之外,也是母亲的儿女、孩子的父亲母亲,可是在疫情面前,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逆风而行。吴继红深深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有感而发创作了歌词《离别再相聚》,深情赞颂白衣天使的付出和奉献。歌曲由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师玉恒作曲,由我市音乐人张继伟演唱,一经推出,便感动了无数人。一天,当吴继红从新闻中看到河南省卫健委率领137人组成的医疗队从郑州出发驰援武汉,列车即将启动之际,车下一名送行的男子喊出“王月华,我爱你”后泣不成声时,她热泪盈眶,当即创作了歌词《大爱在人间》,来讴歌礼赞这些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歌曲由师玉恒作曲、张继伟演唱,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不仅被学习强国平台采用,还被湖北电视台总制片人郭庆春用作诗朗诵《中国精神之歌》背景音乐,并被漯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影视家协会联合制作成MV。
疫情发生以来,漯河的曲艺家们创作出了独具特色的曲艺作品,利用曲艺艺术生动活泼、贴近大众的特点,号召大家众志成城、共渡难关。
“疫情火急庚子年,人传人来真凶险。天南地北户闭户,东邻西舍愁容展……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气吞山河妖雾散,神州迎来艳阳天!”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白金山创作的河南坠子《越是艰险越向前》唱词朴实,带着浓醇的河南味,表达出了万众一心共抗疫情的团结与无畏,登上了央广网。
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陈文玲、市曲艺家协会理事介雪琴作词的河南坠子《一片丹心钟南山》,致敬在一线奋不顾身挽救病人的医务工作者。
市曲艺家协会顾问宋清文创作的河南坠子《凌晨家书》,讲述了漯河医专三附院医生宋二军告别即将生产的妻子,参加援鄂医疗队,精心救治患者的感人故事。我市曲艺家们还创作了河南大调曲子《节假抗疫》、快板《打响疫情阻击战》、小品《壮行酒》等形式多样的曲艺作品。
市戏剧家协会积极组织创作了《天下事难不倒共产党员》《祖国上下抗疫情》《沁园春·抗击冠状病毒》等短小精悍的戏剧作品。
影说抗疫 记录瞬间
大爱无言,影像有声。市摄影家协会的摄影家们带着强烈的创作冲动,深入入市口、村口、社区卡点、医院,用镜头记录抗疫的瞬间,拍下了一组组同心战“疫”、共克时艰的照片。
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栾根成连续33天深入抗疫一线,拍摄照片2000多幅,展现人们倾情抗疫的感人场面。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张雪莲拍摄的一幅前周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照片,出现在央视元宵晚会诗朗诵《中国阻击战》大背景中;市摄影家协会理事李勇军在漯河医专二附院宣传科工作,他拍摄了医院发热门诊救治发热病人、为病人采集咽拭子及医院援鄂医护人员出征、凯旋、解除集中医学观察等照片,定格了一个个难忘的瞬间,记录下了一个个最美身影。
疫情期间,作为漯河电影电视家协会理事单位的河南世纪润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组织精干力量拍摄撰写了多部具有影响力和正能量的影视作品,其中微视频MV《大爱在人间》和微视频短片《抗击疫情 漯河在行动》《众志成城 抗击病毒》《漯河加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等在多家媒体平台刊载。
在全国人民同心协力共同抗击疫情时,市电影电视家协会的影视工作者积极履行着自身的责任与使命,通过一首首振奋人心的原创歌曲、及时跟进的科普视频、应时应景的影视力作等,展现了漯河人在特殊时期的伟大担当,释放出强大的精神支撑力、舆论引导力和民心凝聚力。
油画 希望之光 席 欢 作
国画 驰援武汉 潘迎峰 作
书法 边 钟 作
水彩画 目不转睛 尹 飞 作
剪纸 天佑中华 常桂莲 作
回眸 邵彦军 摄
换成摄影那长回眸图
舞阳农民画 守护春天 秦春玲 作
舞阳农民画 两不误 张新亮 作
(本版图片均由市文联提供)